雨水脍炙人口诗词鉴赏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词鉴赏】
春夜喜雨是作者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恰遇春雨即兴所作。这首诗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入化传神,实为一首千古所诵的佳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描述了春雨适时而降。诗人在这里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春雨以思想感情,似乎春雨很懂得人们盼雨的急切心情,“知时节”而来。接着点明是春雨,正因为是“当春”之雨,才显出雨之来得可喜可贵。于是“好雨”二字脱口而出,极其感奋自然,诗人当时喜悦的表情仿佛就在眼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是神来之笔,不但写出了雨的形态,而且传达出了雨的神态。在一个春天的夜晚,绵绵细雨伴着和煦的春风飘洒大地,悄然无声地滋润着泥土、禾苗、花木。“潜”“细”二字,十分精确、形象,传出了春雨悄悄而来、轻轻而动的神态。将一个特定的自然景物描绘到入化之境。如果说上两句是诗人在屋内听春雨飘洒声之所感,那么“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两句,则是诗人推门远望雨夜景色之再现。雨声沙沙,喜而思见。推门向外一望:细雨绵绵,乌云笼罩,天下一片漆黑,分不清山,看不出路,只有远处闪耀着一点红光,是江上渔船的灯火。这迷人的春郊夜雨之景,使人在广漠的幽暗中感受着一种甜美的静寂。这里作者细致地写出雨夜之景,正是以这种气象寓托对喜雨的兴致心情。夜色越阴暗,才越能觉出绵绵细雨不断之势,盼喜雨的心情就更加称意。诗人在这幅春郊夜雨的画面上,于一大片的黑色之中,点上一点“渔火”的光亮,使得“黑”“明”映衬,醒目鲜明,从而更增强画面的诗意。最后两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想象中的景象,也是诗人喜兴心情的进一步表达。诗人推想这雨今夜是不会停的,经过一夜的滋润,到明天拂晓时,雨过天晴,锦官城满城含着雨水的百花,会更加鲜艳夺目,一片生机勃勃。从这些春意盎然的想象中,可见诗人对好雨的喜悦难尽心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通过对春雨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了成都春夜降雨后绚丽多姿的景色,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诗人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表达了诗人关心农事、渴求春雨的喜悦心情。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杜甫是唐朝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他善于运用古典诗词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词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卓越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由于他经历了唐朝由盛变衰的过程,因此他的作品多含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杜甫的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思想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他一生写诗1500多首,其中多数是传颂千古的名篇。例如“三吏”“三别”、《杜工部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等。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词鉴赏】
江南春这首诗,千百年来素负盛誉,不但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而且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作者开篇首先描绘了江南花红柳绿的世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郭,指城;酒旗,指悬挂在酒店外的幌子;山郭,山城。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傍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千里”说明是描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诗人采取了以点(江南春季特色的缩影)代面的策略描绘江南美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记载“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楼台,指寺庙,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糅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妙。作者在这里并没有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是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这首诗句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既有声音、色彩,又有空间上的拓展,还有时间上的追溯。
江南春是一首久负盛誉的写景诗。作者着眼于整个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色,用了不到三十个字的篇幅,采用高度概括的笔法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也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其色彩鲜明,情味隽永,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之家。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在地方做幕僚十多年,随后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官居刺史,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由于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所以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文学创作具有多方面的造诣,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他主张文以致用,强调作文以内容为主,以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在晚唐追求浮丽柔靡的文坛上,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练、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词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并与李商隐并论,称为“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较大,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辞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词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他也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比较注重辞采的一面,重辞采的倾向和他自己“雄姿英发”的特色相融合,创造出许多风流华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的诗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词译文】
洛阳城定鼎门大街上空小雨纷纷飘落,雨滴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绿草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几乎没有绿草。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洛阳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诗词鉴赏】
这首诗是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中的第一首,以写景为主,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之一,一直广为流传。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其中“呈”字表示恭敬地送给。这首诗的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天街,东都洛阳城“定鼎门大街”,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七天”之一,道路十分宽阔,路边杨柳扶疏,间植桃、李、石榴,中间为三条道,居中为“御道”,两侧有水渠和平民道。“天街”对应天上的“天街”星座。酥:酥油、奶油、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最后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最是,正是;绝胜,远远超过;皇都,洛阳城(唐朝东都),神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特别是用“润如酥”来形容春雨,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但是作者却另辟蹊径取早春咏叹,以自己 独到的见解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更别出新意,不随波逐流。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谥号“文公”,又称韩文公。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宋八大家”之首。贞元进士,历任节度推官、监察御史、刑部侍郎、国子祭酒等职。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加强统一,极力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深于立意,巧于构思,语言精练,富有创造性。其诗亦别开生面,勇于创新,工于长篇古风,采用散文辞赋的章法笔调,气势雄浑,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绝宏伟的独特风格。其代表作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和《师说》等。有门人李汉所编《昌黎先生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