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相互作用基础与临床(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阿仑膦酸+特立帕肽(alendronate+teriparatide)

口服+注射

临床建议:

临床应该避免合用(A);Lexicomp没有相关信息。

临床证据:

特立帕肽既能促进骨形成,也能加快骨吸收。Finkelstein等[1]通过93例绝经女性参与的一个随机控制研究,考察了特立帕肽与抗骨再吸收药物阿仑膦酸合用是否能改变其促骨合成代谢的作用。低骨密度(BMD)的患者随机接受阿仑膦酸10mg/d,或者特立帕肽40μg/d皮下注射,或者阿仑膦酸+特立帕肽合用,共30个月。用药前及用药后每6个月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法测定受试者的腰椎、近端股骨、近端桡骨和全身骨密度,同时测定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的N-末端前肽和N-端肽的水平。共有69例患者完成整个研究。结果发现,与单用阿仑膦酸或合用阿仑膦酸相比,单用特立帕肽患者脊椎的骨密度增加更多,分别为(7±4)%、(12±9)%和(18±11)%;与之相似,近端股骨的骨密度在单用特立帕肽时也比单用阿仑膦酸或合用阿仑膦酸增加明显,分别为(11±5)%、(4±4)%和(3±5)%。单用阿仑膦酸、单用特立帕肽和合用3组的定量CT扫描脊椎骨密度分别增加(1±7)%、(61±31)%和(24±24)%。与合用相比,单用特立帕肽组的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的N-末端前肽和N-端肽的水平增加更高。提示阿仑膦酸可能影响绝经期女性特立帕肽的增加骨密度的效果和骨转换率,临床应该避免合用。

作用机制:

阿仑膦酸可能影响绝经期女性特立帕肽的增加骨密度的效果和骨转换率,机制不详。

证据级别:

R

参考文献

1. Finkelstein JS,Wyland JJ,Lee H,et al.Effects of teriparatide,alendronate,or both in women with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0,95(4):1838-1845.

阿米洛利+奎尼丁(amiloride+quinidine)

口服+口服

临床建议:

临床应该谨慎合用(P);lexicomp列入C级。

临床证据:

Wang等[1]通过10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参与的一个随机对照试验,考察了奎尼丁和阿米洛利合用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结果发现,单用奎尼丁治疗,患者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然而合用阿米洛利后加剧了奎尼丁对QRS持续时间的影响,提示两者可能通过协同阻滞钠通道而产生明显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临床应该谨慎合用。

作用机制:

阿米洛利和奎尼丁可能通过协同阻滞钠通道而产生明显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证据级别:

R

参考文献

1. Wang L,Sheldon RS,Mitchell LB,et al.Amiloride-quinidine interaction:adverse outcomes.Clin Pharmacol Ther,1994,56(6 Pt 1):659-667.

阿米替林+胺碘酮(amitriptyline+amiodarone)

口服+口服

临床建议:

考虑到是个案报道,临床应该谨慎合用(P);lexicomp为D级。

临床证据:

Pawar等[1]报道了1例82岁的女性患者(白色人种)应用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后因心房颤动而合用胺碘酮1个月后出现了锥体外系反应,患者因发声困难、疑似脑卒中而急诊就医。患者同时有持续的口颊异动症(orobuccal dyskinesias)、四肢颤动和口干,没有其他面神经症状。回顾其用药史发现,患者服用阿米替林50mg/d近1年,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因为心房颤动而合用胺碘酮200mg/d,不久便出现上述症状。随后停用阿米替林,对症给予苯扎托品(benztropine)治疗锥体外系反应,患者的症状2天后完全好转。Naranjo’s不良反应评分为7,提示为阿米替林导致的不良事件,临床应该谨慎合用。[编者注:阿米替林和胺碘酮都有导致Q-T间期延长的风险]

作用机制:

阿米替林在体内主要经CYP1A2、CYP2C9、CYP2C19和CYP2D6代谢,而胺碘酮是CYP1A2、CYP2C9和CYP2D6的抑制剂,合用胺碘酮显著减慢了阿米替林的代谢而出现抗胆碱能神经作用。

证据级别:

C

参考文献

1. Pawar PS,Woo DA.Extrapyramidal symptoms with concomitant use of amitriptyline and amiodarone in an elderly patient.Am J Geriatr Pharmacother,2010,8(6):595-598.

阿米替林+奥利司他(amitriptyline+orlistat)

口服+口服

临床建议:

临床可以合用(C);Lexicomp没有相关信息。

临床证据:

Zhi等[1]通过一个随机开放多剂量双交叉对照研究,考察了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对阿米替林药动学的影响。结果发现,奥利司他不影响阿米替林的药动学过程。

作用机制:

无相互作用。

证据级别:

R

参考文献

1. Zhi J,Moore R,Kanitra L,et al.Pharmacokinetic evaluation of the possible interaction between selected concomitant medications and orlistat at steady state in healthy subjects.J Clin Pharmacol,2002,42(9):1011-1019.

阿米替林+酒精(amitriptyline+alcohol)

口服+口服

临床建议:

临床可以合用(C);Lexicomp列入C级,主要考虑是中枢性抑制叠加风险。

临床证据:

Allen等[1]设计了一个随机交叉对照试验,健康受试者服用阿米替林75mg/d或安慰剂共7天,测定受试者的生理、精神和主观试验等指标,然后在第8天给予计量数量的酒精,测试相关指标。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酒精不影响阿米替林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参数。

作用机制:

无相互作用。

证据级别:

R

参考文献

1. Allen D,Lader M.Interactions of alcohol with amitriptyline,fluoxetine and placebo in normal subjects.Int Clin Psychopharmacol,1989,4(Suppl 1):7-14.

阿米替林+利培酮(amitriptyline+risperidone)

口服+口服

临床建议:

临床可以合用(C);Lexicomp列入C级,主要考虑是中枢性抑制叠加风险。

临床证据:

Sommers等[1]通过12例患者参与的一个随机对照研究证实,阿米替林50~100mg/d对利培酮3mg bid达稳态后的药动学参数没有显著影响,对其代谢物也没有影响,合用耐受性好,提示两者合用不存在药物相互作用。

作用机制:

无相互作用。

证据级别:

R

参考文献

1. Sommers DK,Snyman JR,van Wyk M,et al.Lack of effect of amitriptyline on risperidone pharmacokinetics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Int Clin Psychopharmacol,1997,12(3):141-145.

阿米替林+米氮平(amitriptyline+mirtazapine)

口服+口服

临床建议:

临床可以合用(C);Lexicomp列入C级,主要考虑是中枢性抑制叠加风险。

临床证据:

Sennef等[1]通过24例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参与的一个随机单盲三交叉对照研究,考察了阿米替林75mg/d和米氮平30mg/d合用时药动学的变化。结果发现,阿米替林仅使男性受试者米氮平的Cmax升高36%,米氮平使阿米替林的Cmax升高23%(男性)或降低23%(女性),而对其他药动学参数没有影响,对代谢物的参数也没有影响。提示两者合用对彼此药动学的影响轻微,不存在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

作用机制:

无相互作用。

证据级别:

R

参考文献

1. Sennef C,Timmer CJ,Sitsen JM.Mirtazapine in combination with amitriptyline:a drug-drug interaction study in healthy subjects.Hum Psychopharmacol,2003,18(2):91-101.

阿米替林+特比萘芬(amitriptyline+terbinafine)

口服+口服

临床建议:

临床应该谨慎合用,注意特比萘芬的长半衰期对酶的持续性抑制作用(P);Lexicomp列入D级。

临床证据:

Castberg等[1]报道了1例特比萘芬和阿米替林产生不良相互作用的病例。患者为37岁的女性(白色人种),CYP2D6代谢活性正常,规律服用阿米替林、丙戊酸和奥氮平。当合用特比萘芬后不久就出现口干、恶心和眩晕症状,血清阿米替林和去甲替林浓度升高。随之停用特比萘芬并减小阿米替林的剂量,然而阿米替林和去甲替林的血药浓度并没有随之降低,而是大约6个月后才降至基线水平。试验显示,特比萘芬是CYP2D6的强抑制剂,阿米替林经CYP2D6代谢为去甲替林,后者继续经CYP2D6代谢为10-羟代谢物。由于特比萘芬的t1/2为17~400小时,即使停用特比萘芬后,其残余作用也可能继续导致明显的药物相互作用。提示临床应该重视长半衰期药物停药后的效应,谨慎合用特比萘芬和阿米替林。

作用机制:

特比萘芬通过抑制CYP2D6而显著减慢阿米替林的代谢。

证据级别:

C

参考文献

1. Castberg I,Helle J,Aamo TO.Prolonged pharmacokinetic drug interaction between terbinaf i ne and amitriptyline.Ther Drug Monit,2005,27(5):680-682.

阿莫地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amodiaquine+sulphadoxine- pyrimethamine)

口服+口服

临床建议:

临床可以合用(C);但Lexicomp将阿莫地喹和磺胺甲唑合用定为D级,因为合用增加HIV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风险。

临床证据:

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和阿莫地喹合用被推荐用于治疗无并发症疟疾,也被用于间歇给药预防感染。Tekete等[1]通过6~59月龄的无并发症疟疾患儿参与的一个随机控制研究,考察了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和阿莫地喹合用对彼此药动学的影响。受试者随机服用单剂量磺胺多辛/乙胺嘧啶(n=40),或者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单剂量)+阿莫地喹(3个日剂量)(n=38)。在试验的第0、1天、3天、7天、14天、21天和28天抽取血样测定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的动力学参数。结果发现,在第7天(与疗效有关)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的浓度在两组中相似,磺胺多辛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5.25μg/ml和34.95μg/ml,乙胺嘧啶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6.75ng/ml和58.75ng/ml;两组乙胺嘧啶的平均Vd分别为4.65L/kg和4.00L/kg,其半衰期t1/2分别为3.26天和2.78天。提示虽然合用阿莫地喹后乙胺嘧啶的表观分布容积和半衰期有轻度变化,但是不影响磺胺多辛/乙胺嘧啶的药物浓度,推测合用不存在有临床意义的药动学相互作用。

作用机制:

无相互作用。

证据级别:

R

参考文献

1. Tekete MM,Toure S,Fredericks A,et al.Effects of amodiaquine and artesunate on sulphadoxine-pyrimethamin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in children under fi ve in Mali.Malar J,2011,1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