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撞武侠:央视评论部新闻创作秘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招数六:“伏虎拳”——细节映照

“亮艺”:《新闻调查》2004年9月17日《心灵的成长》

记者:柴静 编导:范铭

片段一:

(解说)郭涓涓告诉我们,她从小就喜欢和小动物在一起。

(同期)记者柴静:为什么你会喜欢跟它们在一起?郭涓涓:因为它们特单纯,不像人似的那么复杂。

记者柴静:怎么叫单纯?郭涓涓:就是你对它好,它肯定也对你好。

记者柴静:这种很亲密的感觉在平常的生活里多吗?郭涓涓:不多。

(解说)这是我们在郭涓涓家见到的她笑得最为灿烂的一张照片,然而,从小学习绘画的她,在给自己画的自画像里,却没有画上任何的笑容。

片段二:

(解说)宋禹告诉我们,平时的大多数情况下,宋禹只能自己给自己打气。

(同期)记者柴静:你用肥皂在镜子上写“我是帅哥”,这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宋禹:这是我从网上看镜子作用,就是说增加自己的自信,我在一个本上写着我的目标,我觉得我最快乐,我觉得我最幸福,每天早上起来我都念,大声朗读一遍,我的目标早晚都能实现。

“High点”:

“伏虎拳”:武当山的镇山之拳,传统象形拳之一,练习者要求瞠目龇牙,模仿虎形,领会虎神。该拳结构严谨,底盘扎实,进攻时迅速准确,防守时密不透风,身法敏捷灵活,一招一式,似粗实细,拳、掌、指、爪,劈、打、抓、戳,变化微妙,风格特点是刚中见刚、柔中至柔。

伏虎拳在寻找虎的各种器官的神韵,在其刚柔中来领会虎神。电视节目也要有伏虎般的观察力,捕捉最细微的细节,以求“象形”。

《心灵的成长》节目通过种种细节,探寻两个孩子内心创伤的形成,他们的挣扎过程。当宋禹用肥皂在镜子上写“我是帅哥”,当郭涓涓把猫当信赖对象,他们原本该依赖的父母为什么没作为?节目也与他们的父母一同梳理了孩子成长的经过。友谊医院的心理医生柏晓利一语道破天机:孩子是在替家长吃药。

两个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郭涓涓是一个用烟头和刀子自虐的女孩,和母亲的冷战持续了十多年,她捆绑自己,也捆绑别人。要求男友二十四小时在一起,但凡男友要单独出门,或者想离开片刻都会引来一场自杀风暴,男友也精神超常焦虑。另一个孩子宋禹,十七岁,比同龄的孩子明显胖许多,他自闭、有人际关系障碍、神经性贪食。他和父亲多年来没有任何身体接触,也几乎不交流。

两个孩子就像岩井俊二的电影《爱的捆绑》中的强迫性束缚症,一个束缚别人,一个束缚自己。

与残酷青春有关,小说《刀子与刀子》改编的电影《十三棵泡桐》,也是家长把自身境遇的病菌蔓延到孩子的故事,电影里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不怎么健全的家庭。带刀的叛逆女孩何风,父母离异,军人出身的爸爸是爱女儿的,但一直处于错位表达的痛苦中。终于有一天,身为保安员的爸爸立了功,爸爸为何风买了一件礼物:一条白色的婚纱裙。然而长时间的隔膜,退学的何风还是逃离了城市。

为什么彼此的“爱”却以恨的面目被感受,隔膜如何产生,如何被察觉和化解,每个家庭不容回避。

怎样让这两个敏感脆弱的孩子接受采访,面对公众?我们也来学学:

范铭在编导手记《生一个人来爱》说,争取对他们的采访煞费苦心,如履薄冰。为了让郭涓涓对自己的极端行为释然,范铭让涓涓看了手上的烟疤,一副“我也有过青春期”的悲壮神情。为了采访宋禹,她和柴静不带机器地和宋禹接触了三四次,陪他吃饭、聊天,直到他全面信任。节目播出后,她陪宋禹看了一场电影,逛了一下午。路上有陌生人挥手向他致意,对他说:“宋禹,你好点了吗?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