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201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中部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分析

一、中部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表1—8对中部区域不同服务业中的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进行了统计,可以看出:在中部区域的服务业中,住宿和餐饮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此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最大,为27%;其余行业就业人数占全国此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差别不明显,在21%至26%间变动;总体看来,中部区域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此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不高,而且服务业的结构相差不大,最大的就业人数仍集中在传统的住宿和餐饮业等服务业,还有待于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和升级。

表1—8中部区域服务业中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单位:万人


image

在中部区域中,各省的差别也比较明显,以住宿和餐饮业为例,最高的湖北为47.33万人,最少的山西只有10.58万人;总体看来,不同行业对不同省区的贡献和所占比例不同,对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山西、内蒙古的就业人数多;对于批发和零售业,湖北、河南的就业人数多;对于租赁和商务服务,湖南的就业人数明显高于其他省区;对于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湖北和安徽的就业人数比例最大。中部区域某些大省的经济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中部区域的数据。

表1—9为中部区域各省的现代服务业在2012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这些行业、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代服务业在区域的发展趋势。更为重要的是,固定资产投资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服务业的发展驱动力。从行业和地区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中部区域的现代服务业中,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行业的比例最高,占90%,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仅占4.5%。房地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几乎占据现代服务业的全部。从区域合计进行分析,河南现代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最高,占中部区域22%的比例。其中,房地产业的投资额最大,占到95%的比例。其次,安徽、湖北和湖南现代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均比较大,内蒙古、山西和江西现代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少。

表1—92012年中部区域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亿元


image

续前表


image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行业,中部区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主要指标如表1—10所示。可以看到,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各分类行业中,软件业务收入占到各项业务收入的50%;其次是软件产品收入,占21.9%;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收入、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收入、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收入和集成电路设计收入的占比依次减少。从各省市数据占中部区域的比例看,湖北所占的比例最高,占38.9%的比例;其次是湖南,占比为25%,河南所占比例在16.6%左右,其余省份所占比例很小,内蒙古仅占西部区域收入的2.7%,中部区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各省市之间的差距很大。

表1—10中部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


image

各区域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数既是衡量区域重要服务业——卫生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表1—11统计的是2012年中部区域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数,从省市床位数占中部区域床位数的比例看,河南的床位数所占比例最大,为22.3%;安徽的床位数所占比例排第二,为21.2%;湖北的床位数所占比例排第三,为19.3%。床位数总量少的省市有内蒙古和山西,分别占到中部区域总数的5.9%和5.3%。在所有床位中,大部分为老年及残疾人床位,占到床位总数的94%,而智障和精神疾病床位、儿童床位和救助及其他社会服务床位很少。在每千人口社会服务床位数中,安徽最多,为4.62张,其次是湖北,每千人口社会服务床位数最少的是湖南和山西。在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中,依然是安徽最多,为30.74张,其次是湖北,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最少的是湖南和山西。可以看出,每千人口社会服务床位数和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在区域的情况近似。

表1—112012年中部区域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数单位:万张


image

二、中部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选择

第一,中部区域要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今后一个时期,中部区域应加快发展不同阶段的生产性服务业,致力于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增强现代制造业的竞争力,使之成为产品差异和增值的主要源泉。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中之重,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智力密集型行业,应充分运用高新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网络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中部区域应逐步建立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面向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中部区域第一、第二产业竞争力,增强现代服务业对中部区域制造业的渗透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中部区域要承接东部区域的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东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使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企业商务成本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问题日益突出,产业升级压力不断增大。中部区域应积极主动地承接东部区域的产业转移。中部区域面对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腾出空间有效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以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升产业结构,在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等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同时,也要主动向外围区域转移其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例如,安徽及时提出的“东向发展、奋力崛起战略”就是一个尝试。安徽确定了“一点一线”,即省会合肥和毗邻江、浙、沪的马(马鞍山)、芜(芜湖)、铜(铜陵)、宜(安庆)沿江开放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重要基地的总体部署,并提出以构筑沿江物流大通道和合肥区域物流中心为重要依托,以相关国家级及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先导和载体,以实现与东部区域的无缝对接为重要途径的具体部署,形成商品东进、劳务东输、能源东送、投资东引、服务东带、产业东接、交通东连的新局面。中部区域在承接东部区域的产业转移后,必将使中部区域吸收外资的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全面助推中部区域经济的腾飞。

第三,中部区域要积极培育若干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既是我国区域发展的目标,也是我国长期坚持并实施的大战略。应尽快将“两个比照”政策落到实处:将中部区域7省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区域等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重点支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带动作用及辐射功能;将中部区域243个欠发达县(市、区)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重点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此外,应积极培育若干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使其尽快成为地域空间的“增长极”,并以此促进中部区域城市化进程,将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作为重点,并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使中部区域的城市化体系得到优化,使小城镇发展有可靠的依托、城市化建设走上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大批非农化转移得到有效实现,从而使中部区域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快速提高。例如,积极推进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第四,中部区域要扩展新型服务业领域并提升信息服务业水平。扩展新型服务业领域,重点是发展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利用,并以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专业综合体,主要分为三大类,即信息传输服务业、IT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资源产业(主要是指信息内容产业)。信息服务业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支柱产业与战略产业,成为推动整个现代服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中部区域发展信息服务业,首先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使商贸、金融、物流、旅游、展览、政府采购、教育等领域普遍实现电子商务化。首先,要加强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提高各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其次,应加强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在制造业、金融、商贸、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广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再次,应大力培养信息化人才,积极推广计算机和网络教育,以提高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