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样式,是学科创新的基本路径,也是学科建设的卓越追求。习近平在谈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时,明确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1]。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这样,对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也需要这样,需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中,不断显现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的基因,不断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样式的特质。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育德哲理,是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沃土。习近平曾提到:“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2]这里提到的“政治抱负”、“报国情怀”、“浩然正气”和“献身精神”等方面的精神与美德,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在对大学生的讲话中,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再次提到:“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所有这些思想和理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蕴含了“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和“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要着力体现“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3],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传承和升华。习近平系列讲话中体现的这些重要精神和思想,应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进程中得到切实落实和贯彻。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育德哲理,是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思想文化渊源。习近平作过这样的释义:“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4]深刻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训的寓意,能够升华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关系,以及“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理解。中华传统美德中积淀的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塑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气质和激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国风格的最为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文化源泉。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育德哲理,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想文化滋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重要的是在创新中转化和发展。这就如习近平所强调的:“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中华民族追求的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在创造中转化、在创新中发展,使其闪烁着时代的新的光彩和盎然生机。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育德哲理,也是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各方面的文化载体。习近平提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6]在这里,特别要讲清楚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传统美德的民族气质、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增强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自觉自信自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开放性,既体现在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上,也体现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上,更体现在立足创新,用中国的文化样式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形象,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体系。


注释

[1]《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载《人民日报》,2014-02-24。

[2]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3-03-03。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4-05-05。

[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4-05-05。

[5]《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载《人民日报》,2014-02-18。

[6]《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载《人民日报》,2014-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