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城市文化的包容性发展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的创造力有赖于它的包容。在这样的城市,多元文化选择都会得到满足。
包容意味着宽容、接纳,尊重个性、尊重差异是包容的最突出特征,即允许他人自由行动或判断,坦诚对待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说过,每个人之间都平等尊重,这种尊重就是对他者的包容,不是把他者囊括到自身当中,也不是把他者拒绝到自身之外,而是指共同体对所有的人都是开放的,包括那些陌生的人或想保持陌生的人,“在包容过程中既不同化他者也不利用他者”【1】。
包容本身蕴含了开放。开放性是人的本质特性,正如德国哲学家马科斯·舍勒所说:人“按其天性,具有无穷的扩展能力,已存在的世界延伸到哪里,这种行为就扩展到哪里”【2】。人的开放性本质决定了民族不断进行自我超越、自我突破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开放就是不拒绝、不排斥,平和宽容地接纳外界事物和信息。有了开放的胸怀,才可能有包容的气度。开放的城市品格和开放的心态,可以为观念、文化、技术的交流提供自由的空间。
在文化心态上,包容既表现为对异质文化的兼收并蓄,也表现为宽容有差异的文化观念和思维方法,不打压观念上的新奇,不歧视生活方式上的独特。它永远不只主张一种东西存在,而排斥其他东西。开放的心态拒斥狭隘的地方主义,反对固守传统,不会崇拜历史积淀,使整个城市具有超强的文化适应能力,善于接纳各种外来文明,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各种文化、各种人群都能在一个具有良好开放心态和文化亲和力的城市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与生活天地,开放和亲和力打造出的不会是一种狭隘的地域文化,而是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
包容也是当今世界城市文化的基本特性之一。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来到城市,城市以其更为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而完善人们的生活。城市文化的包容主要来源于城市的移民。美国是最为典型的移民国家,其城市文化的基础就是移民文化。这片充满未知和可能性的土地,吸引了最早来自欧洲的移民,城市文化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多元混杂的特点。来自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移民,带来的不同语言、信仰、习俗,在城市里生活的移民在文化上没有个体优越感,而是在相互取长补短中不断充实和发展,由此养成了城市文化的包容品格,极大丰富了美国以移民文化为基础的包容文化体系,构成了美国城市文化的根本特征,而这也是美国城市文化保持着旺盛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根本原因。以纽约为例,外来移民的多样性为纽约带来了文化的包容性、多元性和开放性,形成了纽约文化中自由、包容、休闲、创新的多元内涵,奠定了纽约世界城市的坚实文化基础。目前,纽约云集了众多的世界一流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学研究机构和艺术中心,以及美国三大广播电视网和有影响的报刊、通讯社的总部,成为美国的文化之都。可以说,包容、开放成就了纽约文化发展的奇迹。
中国最为著名的移民城市就是深圳。深圳的移民文化也不断融汇成为城市文化的强大包容力量。深圳是中国人口最年轻、增长最快的城市。在这座典型的移民城市里,移民率在95%以上。30 多年间,从深圳立市之前的宝安县深圳镇3 万人(当时宝安县30 余万人)发展到如今的1 500 多万人。深圳也是最年轻、最多元的城市:平均年龄30 岁。1990 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20 多年间深圳常住人口数增长了246.09 万人,增长率达到382%。其中非户籍人口至2013 年底已经达到752.42 万人,平均每年净增长13.31 万人。如今,深圳非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达到70.8%。深圳人口的快速增长,体现了深圳对外来移民具有较强的吸纳和包容。
人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流动的人群是文化流动的承载者。葛剑雄等在《简明中国移民史》一书中,从动因上对移民类型进行了重要区分,认为存在生存型移民和发展型移民两种类型,前者更多是被动的、为生存所迫;后者更多是主动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对于生存型移民来说,主要原因是迁出地的推力;对于发展型移民来说,主要原因是迁入地的拉力。当代深圳的移民就是由于一种典型的迁入地拉力。深圳的移民大都是怀揣梦想而来的创业者,是主动选择而来的。
移民的包容突出了容纳、宽容和兼爱,吸纳他者强化自身,表现为愿意冒险和尝试新事物,也就是创新进取的价值取向。移民文化的包容体现在实现梦想。深圳吸引移民前来的最主要因素是梦想。可以说,移民是梦想的产物,实际上每个移民都怀揣着梦想,真正的移民是在寻找自己、张扬自己,实现进取人生。深圳移民来自全国各地,带着各种各样的动机和梦想来到深圳,一个共同点是对原居住地的“不满足”,所以需要到这里来满足自己,寻找这种满足感的过程就是梦想实现的过程。从表面看,移民是在寻找外面的精彩世界,但是真正的移民实际上是在寻找自己,看看自己有怎样的头脑、力量和智慧。从表面看,每个移民都很现实,要为生活打拼,但在骨子里,他们总是在为梦想不断努力、奋斗。
“深圳十大观念”中的“来了,就是深圳人”,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这个观念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代表了深圳人对自己所居住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多元性、包容性的自然认同,也代表了深圳文化具有的兼容并包的品质。移民来自不同地域,来到深圳都成了平等的一员,拥有的是一样的移民身份和创业梦想,因而很少排斥,能够做到求同存异,相互接受和宽容,体现出宽容的文化品格。“来了,就是深圳人”,宣扬的就是这样一种平等观,即所有人无论其生理、社会、文化、经济等有何差异,均应受到尊重,不能因其差异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任何一个人,无论他来自哪里、其身份怎样,都享有人格上的平等权。2012 年,香港和内地市民发生了一段相互排斥甚至互骂的情况,有香港媒体刊发“蝗虫”海报广告,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在这个背景下,两位深圳普通市民先后的两个举动,不仅感染了香港,也感染了整个中华民族。一个是深大的学生周积鹏,设计了一款“民间版”的“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海报,在微博上热传。另一个是深圳的一位银行职员,自费10 万元不署名在香港的《太阳报》上刊登《香港人,谢谢你!》广告,用以消弭内地与香港市民的隔膜和误解。深圳市民的这两个举动,充分体现了“来了,就是深圳人”观念的强大包容力。
移民同时带来了文化的流动。作为广东的一块文化飞地,深圳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特色与岭南文化的表现有着很大的不同,数量巨大的移民带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形态,显示出相当程度的自由度和混杂度,深圳移民对城市文化也表现出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深圳移民群体以一种文化自觉、文化包容的精神,以开放的情怀对待世界文化和外来文化,认识自己所属的地域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尊重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将自己的深圳梦想融合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形成共同的、具有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深圳精神和城市价值,并逐步建立起一种文化多元共生、多极均衡的文化景观。
深圳移民文化的特征,与美国的移民文化有着天然的不同。美国移民文化是一种脱离了母体的移民文化,是个大“熔炉”,熔化混合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多元文化。但深圳是没有脱离母体的移民文化,因为我们一直在中华文化的覆盖之下,中华文化一直在根本上影响着深圳,很多的创新始终在中华文化的整体构架里面去创造,更多的是省际、区际的碰撞和交流。因此,深圳是一座“在共同旋律下各自跳着自己舞蹈”的城市,共同的旋律,就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各自跳的舞蹈则是千姿百态的。
深圳的移民形成了以包容为独特内涵的移民文化。移民文化造就了深圳包容的文化环境,构成了深圳的城市文化基因:生机勃勃、充满个性、创新包容、多元平等,而其核心正体现在城市文化的包容品格上。
作为一个移民为主体、年轻人占多数的现代城市,深圳已具有不同于传统岭南文化的特质,表现出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胸怀。因为在这种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事物现象的日益丰富、精神视野的开阔、价值观念的碰撞,必然影响移民主体的想象方式和进取精神,激发移民主体求知热情和创新激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深圳人对外来文化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包容力和宽容精神,从而使得深圳文化具有一种吐故纳新、兼容创新的能力,对各种思潮、文化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使得深圳文化思想表现出奇彩纷呈的局面,呈现出一种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发展态势。
深圳30 多年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移民流动史,对深圳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颠覆性地改变了深圳的原生环境,更为重要的是,移民在与不同的移民群体及原住民的互动过程中,价值观、思想和文化等都进行了深入交换和对话,并融合反应,产生质变和新质,形成新的社会文化生态体系——包容型文化。
包容型文化是一种具有包容心态和性格的文化,其基本内涵是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更有厚德载物的襟怀。具体而言,深圳的包容型文化主要包括:
一是多样文化的包容。深圳文化是30 多年来上千万移民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呈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包容性文化品格的形成,也是深圳文化的活力所在,体现了深圳文化的优势和先进。
二是干事创业的包容。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包容是干事创业必需的文化生态。在深圳,没有人因为失败就被人小看,不会因为失败而自轻,“在深圳一切皆有可能”。这正是深圳精神、深圳力量的体现,靠着这种包容精神和理念,催生出深圳大大小小的“第一个吃螃蟹”之举。
三是公共意识的包容。移民从原生地流动到深圳这个陌生的城市,只有通过包容才能立足存身,在一个崭新的社会里,每个人对自己关心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对社会的关心,大家都认识到:为社会的,也是为自己的。因此,需要大家共同构筑一种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对社会公共事务高度关注而且投入热情。这是以前宗族制度占主导的传统社会所无法达到的。一般而言,在新兴的移民城市,移民具备的开放心态,形成了多元并存的文化格局,进而影响和塑造出具有公共意识的市民。深圳市民的公共意识在全国发育得相对较为成熟,大家共同关注公共事务,市民的公共文明观念普遍较强。正如美国文化的包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法治意识和维护公共平等的原则,深圳也正在通过促进和强调以法治精神推进城市公共文明、弘扬志愿精神、倡导文明行为,增强公众的现代公共精神和公共意识。
【1】[德] 哈贝马斯:《包容他者》,43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德] 马科斯·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28 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