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与致谢
本书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详细解析了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并分别采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当前较为热点的劳动力市场政策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不同政策对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进而为我国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差距提出政策建议。从研究目标可以看出,本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我国收入分配的具体情况,准确把握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和运行规律,制定合理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构建更加公平、平等的收入分配格局。
本书共有7章。第1章是导论,阐明了本书的选题意义、主要内容和写作框架。第2章是收入分配及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与联系,阐明了为什么要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分析收入分配格局,进而为全书的实证与理论分析打下基础。针对当今国内一些研究收入分配领域的文献存在概念模糊甚至混淆的情况,本章通过对核心概念的详细解析试图扫清该领域的概念障碍。接下来是本书的实证部分,包括第3章和第4章,这两章用数据和文献说话,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和劳动力市场的特点。第5章是本书的理论部分,旨在以上一章分析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核心特征为基础构建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劳动力市场理论模型,力求更准确地刻画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以及收入分配的决定机制。第6章是本书的政策分析部分,也是核心所在。本章采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当前较为热点的劳动力市场政策进行了分析,包括农村发展政策、户籍改革政策以及教育改革政策等,进而为我国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出了政策建议。第7章列出了本书的主要结论。
自从2009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系就读博士以来,我一直关注中国的收入分配领域,并主要致力于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分析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2013年1月博士毕业以后,承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各位领导、老师的垂爱,我有幸回到母校就职,加入了代表着中国经济学之巅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过去两年,在很多老师、前辈的指引下,同事、朋友的支持下,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的帮助下,我总结了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并开展了很多该领域的新研究,积累了关于劳动力市场和收入分配问题比较丰富的写作素材,最终使得本书能够问世。本书是我的第一部专著,也是我学术生涯早期成果的结晶,希望与关注中国收入分配改革问题的读者共享。有不妥的地方,还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我定会虚心接受。此外,我也希望把这本书当做铺路石,以帮助自己进一步厘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思路,也为自己今后在学术生涯中取得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打下基础。
首先,我要感谢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世界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劳动经济学家Gary Fields教授。正是在他的指引下,我才开始关注劳动力市场和收入分配领域,并且在他的无私帮助和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关于中国劳动力市场理论模型研究的博士论文。本书的第4章和第5章,以及第6章中关于城乡一体化政策分析的部分,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我的博士论文。在此,我也要感谢在博士期间给予我巨大帮助的其他几位老师,包括发展经济学家Nancy Chau教授、Ravi Kanbur教授,以及劳动经济学家Francine Blau教授等。
其次,我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领导和老师给我提供了第一个工作岗位,让我拥有了一个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顶级平台,给了我向中国最优秀的学者学习并与之交流、合作的宝贵机会,我倍感珍惜。特别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杨瑞龙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为本书撰写序言,并给予高度评价。感谢经济学院的李军林教授对本书的指导并向出版社推荐本书。
再次,感谢我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班主任杨伟国老师,他亦师亦友,为我的学术之路指明了方向。没有杨老师在我本科期间的指导与帮助,我很可能就不会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读书,最终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杨老师对我的恩情,没齿难忘,永记在心。
感谢我的学生们。本书的部分章节就是来自我跟学生的合作成果或者我指导的学生论文。其中,第3章的中国收入分配历史沿革和现状分析是在马申同学的学年论文(由我指导的)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关于我国贫困问题的研究部分是我和赵君(硕士生)的合作成果。第6章中关于教育改革的部分来自由我指导的龚琦同学的学年论文。此外,我的两名研究助理曹谦、吴海军为本书做了大量翻译和文献整理工作。再次感谢这些优秀的学生。
还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高晓斐老师、马学亮老师、陆敏老师为本书的出版提供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我国学术界顶尖的出版机构,能在这个机构出版自己的作品我感到非常高兴。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03281)对本成果的资助。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和亲人。感谢我的父母、岳父母,没有他们的支持、帮助、鼓励,以及对我生活的精心照顾,我不可能完成这项工作。我的妻子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帮我整理资料、绘制图表,并编辑文稿,感谢她的辛苦付出。
2014年8月18日于北京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