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时代学术期刊的网络平台建设之探析
·秦麟麟·
现如今出版的数字化趋势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作为学术成果重要载体的学术期刊,如何面对数字出版这一趋势,更好地承担起繁荣学术研究乃至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成为重要课题。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快速发展对学术期刊的出版、学术信息的交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传统学术期刊在向数字化转变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只有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之路才会越走越顺畅。
一、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出版媒介及其所处的出版生态发生了巨大改变。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从广义上说,只要是用二进制这种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环节进行的操作,都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它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数字出版在这里强调的不只是介质,还包括出版流程。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第一,学术期刊主要是以加入一个或多个权威数据库的方式来获取数字出版。比如由学术期刊提供内容,凭借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网等大型网络平台,将学术期刊(包括现刊和过刊)的文章内容收入其数据库。读者通过互联网有偿下载这些内容。我国学术期刊几乎都已加入了这些网络数据库。
第二,有些学术期刊主办单位与技术公司合作通过自办网站的方式涉及数字出版。这些自办网站上大都有对自身刊物的介绍,还可以查询到该刊所刊发的文章。网站内容主要是期刊介绍、编委会成员和编辑部简介、投稿指南、近期刊物的目录等。有些网站可以在线投稿,并查询稿件的处理情况。一些办得相对较好的学术期刊网站可以进行审稿人和编辑的网上办公,在线订阅纸质期刊,提供文章的检索服务,可以查询到现刊和过刊的全部内容,也可以下载到全文。
二、学术期刊与数字出版平台的关系分析
在传统出版时代,学术文献分散无序,传播困难,其重要价值得不到实现。数字出版平台的突出特点和贡献,就是以大规模集成化数字出版的方式,使得资源得以广泛传播,为社会共享。同时也为世界了解中国,为国际学术交流和我国软实力的体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术期刊与数字出版平台的关系首先是一种基于公共产品属性的共赢关系。学术期刊本身是科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成果的一种展现形式,许多学术成果通过期刊的出版可以指导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学术期刊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远远超过期刊自身的收益。因此,学术期刊是一种公共文化产品,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社会共享性。数字出版平台以学术期刊提供的内容为源泉,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和传播,客观上促进了学术资源的传播与成果转化,也因此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基于这种公共产品的属性,学术期刊与数字出版平台的良性合作是一种共赢的关系,既能赢得社会效益,又能获得经济利益。
其次,学术期刊与数字出版平台是一种实现产业互利的互生关系。在信息技术时代,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作为一个行业、一个产业,与传统纸质出版构成了当今出版的两极。学术文献的出版传播既离不开学术期刊的努力,也与数字出版平台的人力、物力以及技术分不开,它们之间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再次,学术期刊与数字出版平台是一种合理配置资源的互补关系。数字平台的优势在于学术资源的规模化、传播的广泛性,而学术期刊便是数字出版的源泉,它们的合作可以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因此,在数字出版时代,利用好网络平台,把学术期刊的数字平台建设得更加规模化与完善,是期刊数字化的重中之重。
三、目前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实践的深入,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平台或多或少地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时效性问题
期刊数据库现在是有时滞问题的。有学者对期刊的到馆时间与权威性期刊网站最新一期进行比较,发现“万方数字化期刊”的期平均时滞为2.9个月,“中国期刊网”为3.6个月,“维普全文数据库”为4.1个月。目前期刊数据库存在时滞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数据库服务商需要对提供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而使得每期期刊全文上网都有一定的时间延迟;二是部分期刊为了不影响纸质期刊的发行,要求期刊上网的时间晚于同期纸质期刊。
(二)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提供的数据资源价格与价值不符
现在的学术期刊大多早已加入了一个或多个期刊数据库,因此,和期刊数据库打交道在所难免。与这样的经营性机构合作,不研究、不懂得市场和对手以及游戏规则,肯定是要吃亏的。近些年来,社科学术期刊大多以每年几百元或一两千元的价格就把全年期刊的电子版权拱手相送,其中还包括期刊数据库应该付给作者的稿费和编辑的编校费。在网络时代,数据是最可宝贵的资源,如此贱卖,完全背离了期刊的价值。
(三)没有统一的数字化标准
各学术期刊在加入数据库时,都签约承担了获得原刊作者入编授权并支付相应稿费的义务。在我国,目前很少有期刊社与作者签订细致规范的版权协议,为实现自己对作品使用权的获取,大多数期刊通常的做法是刊登版权声明。通过刊登版权声明的要约形式来获取数字版权转授权的做法,存在着法律风险:一是声明是否为要约的质疑;二是要约双方权责对等问题。学术期刊虽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以自身的版权和作者的著作权为核心的权利还是要维护的。
(四)学术期刊单位自办网站存在问题
现有的学术期刊网站格局雷同,由于很多期刊编辑部对网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对网上信息的管理与更新常常跟不上,技术设备得不到维护,也无力维持大的访问量等。
四、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形式的发展前景
现存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形式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我国学术期刊向数字出版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应巩固完善现有的数字出版形式。首先,对于数据库的时滞,数据库服务商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改变过去的期刊数字发行会影响纸质版发行的老观念,重视期刊的数字发行,认清现阶段数字发行增加、纸质版发行缩减是趋势。其次,加强学术期刊的联合,利用联合组织改变过去在与数据库打交道过程中的弱势地位,避免数据库单方面掌握规则制定权。再次,要提高自己的版权意识,与作者签订细致规范的版权协议。最后,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拓展新的数字出版平台形式无论是加入大型期刊数据库网站还是主办单位自建网站,仅仅代表了学术期刊内容的数字化。独立建网站的部分期刊主要是实现了在线投稿和远程编审,提供作者服务功能以及编辑部与作者、审稿专家间交互的过程,这些都是期刊内容服务的智能化和多样化,拓宽了面向读者的服务。至于提供从投稿、审稿、编辑、出版到发行的全过程数字化的学术期刊,目前在国内还找不到。因此可以说,目前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期刊内容数字化而不是全流程的网络出版。
随着人们对数字出版的不断探索,纯网络期刊应运而生。纯网络期刊是指完全以数字化的形式组稿、审稿、制作、出版和发行,并以互联网为唯一的传播渠道,定期或不定期地连续出版且每期均附有编号或日期标志的连续性电子出版物。纯网络期刊仅有EISSN号,没有相应纸质印刷版或其他类型的电子版。纯网络期刊对传统的出版观念、办刊方式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不再仅仅是纸质期刊的翻版,而是一种更高形式的数字出版。
尽管目前的纯网络期刊还存在权威性与声誉不够、内容参差不齐等缺点,但国外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在国外,纯网络学术期刊按发表论文是否要经过学术评审和质量把关衡量,可区分为“个人自由进入型”和“专家评审准入型”两大类。由于当前西方“个人自由进入型”的网络期刊放弃了行业专家评审这一学术期刊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论文质量优劣并存,这类学术期刊一般如同“学术论坛”或“学术沙龙”,学术影响力有限。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和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未来还会出现怎样的数字技术、怎样的出版形式,现在我们还无法想象。无论学术期刊是通过纸质还是通过数字传递读者需要的东西,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术期刊只有满足读者和作者的需求,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担当起引导社会科学研究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李苗.学术期刊类网络工具书出版的现状与前景——以“中国知网”为例分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2.戴庆瑄.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的蓝海战略.广西社会科学,2010(11).
3.汪新红,彭绍明.数字出版平台及其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应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
4.李亚青.从学术期刊群数字化平台构建看高校学报数字化平台建设.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6).
5.张建蓉.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中心网站构建探讨(一)——必要性与意义.科技与出版,2011(11).
6.张建蓉.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中心网站构建探讨(二)——内涵、流程与功能.科技与出版,2011(12).
7.周海英.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竞争状况分析.中国出版,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