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关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笼统地说,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各个有机部分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整体关系,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这四个部分相互配合、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其中,运行机制特指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由于某种机理形成的因果联系和运转方式。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机制,就是要从整体上考虑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要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即思想政治工作“大机制”;另一方面,要形成最大限度发挥功效的运行机制,即思想政治工作“小机制”。通过“大机制”的整合,可以把全社会的力量集中起来,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小机制”的整合,可以把思想政治工作各要素优化组合,使教育效益在同等条件达到最大。在新形势下,整体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党的组织、宣传部门要做,党的其他部门、政府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都要做。要充分发挥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工作者和教育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作用。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覆盖全社会的工作机制。” [1]

1.领导机制

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江泽民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清楚地看到,凡是党委重视宣传思想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宣传思想工作就有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就搞得好。” [2]

他还从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等几个方面,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第一,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切实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江泽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比较巩固,这个方面值得肯定并需要继续努力。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忽视或者放松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存在着严重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甚至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对此,江泽民要求:“在加快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各级党委务必十分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务必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 [3]针对一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不能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雷声大、雨点小”“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现象,江泽民指出:“要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分析社会思想的重大动向。确定一定时期宣传工作重点和宣传口径,帮助宣传思想工作部门的同志打开思路,并且定期检查宣传思想工作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除了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以外,重视的最直观表现是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江泽民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保证。各级党委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这支队伍,建设好这支队伍”。 [5]“对宣传思想工作部门的干部,要多关心,多帮助,多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6]只有这样,才是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的具体表现,才是各级党委和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的正确反映;也只有这样,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才能做好。

第二,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必须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广泛的群众性,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仅靠少数人去做,而是要依靠全社会成员共同去做。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各单位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信息畅通、覆盖面广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是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的具体环节,也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首先,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江泽民多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各级党组织要在工作中自觉承担起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他指出:“应当明确,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责任主要在这个地区和部门的党组织。各级党委,首先是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精心指导,督促检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战线的工作。” [7]他强调:“党委书记主管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这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各级领导干部和政工干部都要努力认识和掌握它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党的各级组织都要切实承担起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 [8]其次,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江泽民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不只是宣传思想工作部门的任务,而且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 [9]他还强调:“思想工作是全党的工作,不仅宣传部门要做,各级党委和企业、农村、学校、街道等基层党组织要做,各级行政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也都有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责任。” [10]他要求:“为了共同的目标,大家都要各司其责,勇挑重担,决不允许互相推诿、互相扯皮。” [11]实践证明,全民动员、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也是一种协调机制,关键在于协调、合作和统一,即只有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密切配合,才能达到合力的最大化。

2.运行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即思想政治工作的“小机制”。“就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联结及其运行方式。具体地说,它是指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及其人员,在一定决策机构指挥下,在一定目标指引下,在一定动力驱动下,在一定体制条件保障下,共同协调,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整体目标和功能的工作程序与工作方式。” [12]这个“小机制”主要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内部各要素之间是如何通过有序的相互作用而完成其整体功能的。不管人们能否察觉到,它都客观存在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整体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预警机制和调控机制。

(1)动力机制。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机制是指能够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系统进行自我调节、自我运行、稳步前进的动力。这种动力主要是指内在动力。它主要来自思想政治工作内部的矛盾运动,即人们的内在需要和得到满足之间的对立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的自我意识、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参与、自我修养、自我提高,已经成为生活中的重要概念和时代的突出特征。我们要根据教育对象加强思想修养和政治参与能力的需要,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内在动力。同时,也要根据社会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群众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调整到一个合适的水平。这就需要借助合适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以及科学的政策导向机制、利益导向机制、精神动力机制、竞争机制、创新机制,对人们的内在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调节。江泽民指出:“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提高群众的觉悟,激励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13]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对于动力机制的这些内容,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把握时机,区别使用。

(2)预警机制。与过去相比,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着更多的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面对着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着思想更加活跃、独立、多变的教育对象,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更加艰巨。在这种情况下,准确地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提前作出相应的判断和预案就显得尤为重要。江泽民指出:“在复杂的改革和人员调整中,一点小乱子都不出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出现不稳定的苗头及时加以化解,确保不出大乱子。” [14]他批评一些基层组织说:“现在,有些地方、有些基层处于放任自流的无组织、无管理、无政府状况,一些问题和怪事出来之前无人警惕和察觉,出来以后也没有人报告和研究,迟迟得不到处理。这就说明,我们党在那里的组织力量、战斗力量是相当薄弱的。” [15]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高度重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早作研究,早作部署,努力消除不稳定因素。不要等矛盾和问题积累起来,甚至激化了再去处理,那就被动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与群众同甘共苦。要深入基层,主动排查各种矛盾和隐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451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要经常分析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形势,善于发现苗头和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预案,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16]“不要等到出了事,群众情绪激化了才去做,‘临时抱佛脚’,那是很难做好的。” [17]

(3)调控机制。思想政治工作的“小机制”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在运转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子系统的工作重心偏离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这就需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控机制,把系统内各要素整合在总体目标和根本任务的方向上,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发挥出整体的最大功效。这就需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 [18],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指标进行统一监测,对各项指标的负责部门进行目标管理。其中,要发挥宣传思想工作主管部门的权威作用,根据随时出现的“偏轨”或“脱轨”行为,及时进行调控和整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是微观层面上的调控、整合,是系统论和控制论范畴内的调控、整合,而不是宏观层面上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但是,思想政治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这种调控和整合的落脚点归根结底是人。因此,在“小机制”内讲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控和整合,最后要落脚到中观层面上,即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进行适时的调控和整合。这就需要发挥“小机制”内各子系统的自主性、积极性,通过利益关系、组织关系,或者情感、文化的力量,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调控和整合,最终达到各子系统功能的相互耦合、相互促进。

3.保障机制

江泽民多次强调,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1993年1月,他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指出:“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文件的精神,落实文化经济政策。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相应地增加投入,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需的物质保障。” [19]1996年1月,他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要确定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把社会效益作为唯一准则的单位和项目,由各级政府提供经费保证。” [20]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物质保障、人才保障、环境保障和学科支撑。在前面的论述中,关于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阐述,这里主要讨论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保障、人才保障、环境保障和学科支撑。

(1)制度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管理,只不过是对思想和行为的管理。有管理就要有规范,就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要求、职责、奖惩、投入等严格确定下来,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停滞,不因个别人注意力的转移而削弱,不因一些人的认识局限而导致“一手硬、一手软”,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1994年1月,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对宣传文化事业包括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发展规律,还有许多不熟悉的地方。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健全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21]“要重视加强宣传文化领域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抓紧制定必要的法规、规章。” [22]

(2)人才保障。江泽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此,他多次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94年1月,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保证。” [23]2000年6月,他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工作,所有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要做。同时,又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24]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首先要认清形势发展变化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现状。江泽民指出:“应该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这支队伍在许多方面还不完全适应。” [25]他要求:“各级党委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这支队伍,建设好这支队伍。” [26]“各级党委要关心这支队伍的建设,尤其要关心他们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27]江泽民还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关键是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把理论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干部配备到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岗位上来。他要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要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要培养选拔一些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扎实、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中青年同志,充实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优化政工干部队伍结构。这要作为一件大事抓紧去做。各级党组织要关心和体贴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支持他们的工作,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创造思想政治工作岗位光荣、责任重大、社会尊重的良好氛围。” [28]

(3)环境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是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外部条件。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环境主要包括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等“大环境”,大众传媒、互联网络以及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单位、社区等“中环境”,与教育对象的活动直接相关的家庭、班组等局部“小环境”。在现代社会中,环境的多维性、复杂性和开放性进一步增强,并出现了媒介环境、虚拟环境、竞争环境等极具代表性的新环境因素,使人们受环境影响的程度越来越大,受外界影响的机会越来越多,给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优化、整合和开发提出了崭新的课题,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29]可见,创造一个格调高雅、风气淳厚的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环境既然是人创造的,那么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当然也可以进行人为优化、整合。“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 [30]江泽民高度重视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他深刻指出:“人才培养和青少年成长,不仅需要各级各类学校的努力,而且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和文化建设,坚决抵制各种封建迷信、腐朽思想文化对青少年的毒害;必须加强社区建设,积极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邻里和学校的环境。文化艺术部门和大众传播媒介,必须以内容健康向上、具有艺术魅力的精神产品教育青少年。” [31]他还强调:“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青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32]

(4)学科支撑。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学是以意识形态教育为主的学科。但思想政治工作又不是纯粹的意识形态教育,而是借助科学理论的力量,促进人们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达到意识形态教育的目的。这种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一样,必须具有科学理论的支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视学科建设,注重学术研究,提高自身的科学性,不断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生机、活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强建设,把德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列入国家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 [33]江泽民在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时鼓励广大师生:“要不断研究和提高教学质量,特别要加强基础课程和重点学科的建设。” [34]近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新经验、新方法,使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科理论建设和专业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学科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因为我们有一个相对庞大的实际工作系统,有一个相对成熟的科学研究系统,有了相当规模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成果。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特别是党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基础,以社会科学的理论成果为知识来源,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为客观依据,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思想政治工作学。

4.评估机制

评估是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科学管理和正确决策的需要,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和任务的保证,也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导向、调节、咨询功能的过程。同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而言,评估的过程也是增强他们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过程,提高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的过程。从总体上讲,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估可以分为阶段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评估的范围主要包括对教育工作者、教育对象、教育部门和教育过程的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是否达标,教育目标、任务、内容、方法是否适当,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否正常,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是否提高,其核心是对教育效果的评估。

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评估范围广、难度大,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很多。主要原因在于教育效果的表现形态非常复杂,既有显性效果又有隐性效果,既有直接效果又有间接效果,既有近期效果又有远期效果。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则规避了这些困难,形成了以工作成绩和学习成绩为主体的评量标准。虽然在评估标准中也把“政治表现”和“道德修养”放在首位,但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加之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对成绩突出者的偏爱,就很容易由于成绩突出而“一俊遮百丑”。比如,学生可以在考试中甚至是“思想品德”课的考试中得到足够的分数,但成绩并不能代表其道德水平的高低。对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评价,也往往只是上级机关对思想政治工作程序的评价。事实上,“由于德育过程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价是必要的。但是德育评价中更为重要的是德育质量的评价。德育工作评价本身代替不了德育质量的评价” [35]。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部门建立健全评估制度,确定科学的评估标准,根据评估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动态性、对比性、系统性等特点,综合运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综合评量。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搞一刀切,而要坚持客观、辩证、全面的原则,把评估与引导结合起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江泽民十分注重综合、客观地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查和评定。他指出:“看一名领导干部的政绩,不仅要看他抓物质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成果,还要看他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成果。” [36]他认为:“不重视、不会做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成为成熟的领导干部。” [37]他要求,各级党委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根据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检查考评机制。

注释


[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104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168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江泽民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65~366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4]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江泽民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66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5]《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66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168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7]《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659~66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8]《江泽民文选》,第3卷,96~97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1680~168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0]《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65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1]《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 ,20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2]吕会霖主编:《新世纪思想政治工 作》,231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65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4]《江泽民文选》,第3卷,513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5]《江泽民文选》,第3卷,19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6]《江泽民文选》,第2卷,445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7]《江泽民文选》,第3卷,95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8]《江泽民文选》,第3卷,288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9]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江泽民 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66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20]《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168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1]《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658~65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2]《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66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66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4]《江泽民文选》,第3卷,96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5]《江泽民文选》,第3卷,96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66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7]《江泽民文选》,第3卷,96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8]《江泽民文选》,第3卷,96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 卷,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 ,第2卷,1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1]《江泽民文选》,第2卷,338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2]《江泽民文选》,第2卷,588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3]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编:《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154~155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278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5]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552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6]《江泽民文选》,第1卷,38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7]《江泽民文选》,第3卷,9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