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货币战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论

如果从2009年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始算起,到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实践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以主权信用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来看,与主要国际货币崛起所经历的整个时间跨度相比,五年事实上是非常短暂的。尤其是在初始阶段,新兴国际货币实现“从无到有”的变化不难,但其国际化程度要稳定地、迅速地“由低到高”则几乎注定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中国的人民币或许正在改写历史。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团队测算,客观描述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实际使用程度的综合量化指标———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在2014年年底达到了2.47%。2009年年底该指数仅有0.02%,五年间增长了120余倍。此外,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等四大主要货币的国际使用份额较前一年度明显下降,人民币、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及其他新兴国际货币的份额有所上升。2014年年底日元国际化指数回落至3.82%。只要没有重大不利事件发生,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也许在未来一两年内就将赶超日元,从而跻身主要国际货币行列。

2014年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贸易与金融双轮驱动模式更加突出,人民币国际接受程度大幅提升。随着区域贸易合作进程加快,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便利政策逐步落地,2014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达6.55万亿元,同比增长41.6%。全球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份额提高至2.96%。与此同时,金融交易逐渐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份额上升的主要力量。2014年人民币直接投资达1.05万亿元,同比增长96.5%;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日趋繁荣,遍布亚欧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也取得重大进展。全球资本和金融交易中的人民币份额达到2.8%。目前,人民币是国际贸易融资第二大货币,是全球第五大最常用支付货币和外汇交易第七大货币。人民币在官方层面也得到更多认可。中国人民银行已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超过4.07万亿元,人民币已经被一些国家的央行作为储备货币或干预货币。

有鉴于此,2015年例行SDR定值检查将人民币纳入其货币篮子也就成为大概率事件。如果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既代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人民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的官方认可,也是人民币进入主要国际货币行列的关键标志,象征意义巨大。而即使执行董事会再度以“可自由使用货币标准”为由拒绝人民币,也不可能延缓或是阻挡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因为在现有成绩基础上,中国正在积极推动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还将为人民币国际使用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使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之路继续保持又快又稳。

秉承古丝绸之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内涵,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这是中国倡导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目的是要将这条世界上最长经济走廊的增长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一带一路”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是中国在21世纪作为新兴大国而提出的两个举世瞩目的重要规划。这两大战略首先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可为新兴大国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撑力量;这两大战略同时也符合全球利益,是对现行世界经济秩序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体现了新兴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2015年度《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的研究主题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货币战略。课题组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明确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通”目标表达了中国提供全球公共物品的良好意愿和历史担当。其次,从理论探讨、历史经验和实证检验等多个角度系统梳理了“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这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相互促进的逻辑。最后,特别强调了大宗商品计价结算、基础设施融资、产业园区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等应当成为借助“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有效突破口,并分别围绕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全球公共物品供应的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需的全球公共物品极度匮乏,严重制约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与稳定。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减少全球公共物品供应的情况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和重要的直接投资国,完全有能力提供全球公共物品。而且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公共物品需求方面或可有所突破。“一带一路”建设将打造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以此为契机,中国可在五个方面增加全球公共物品的供给:产生国际合作新理念和新模式,实现高效的设施互联互通,提供新的国际货币,建立新型国际金融组织,以及为消除局部战争和恐怖主义提供新的手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高人民币使用水平,也是中国在增加全球公共物品供应。人民币作为贸易计价货币越来越得到国际经贸活动的认可,有利于降低各国对华贸易成本,便利贸易结算,同时规避双边贸易使用第三方货币的风险。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成立新型的多边金融机构动员全球资源,并通过人民币债券、贷款、直接投资等多种形式为重大支撑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可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物质基础。实际上,人民币在“一带一路”上全方位地发挥贸易计价结算、金融交易和外汇储备职能,意味着中国为沿线国家提供了新的国际货币及其风险管理机制,构建了经济金融的安全锚,为维护区域经济和金融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带一路”建设要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大目标,归根结底就是要加强中国同沿线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逐步形成区域深化合作的大格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中国正在推动实施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直接加强沿线各国之间的货币流通,对实现“五通”目标、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发挥关键的积极作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提高区域内最频繁使用的本币比例,能够有效防范区域内金融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加快区域内贸易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重要贸易伙伴,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居于区域领先水平,国内政治稳定,文化繁荣,为人民币在“一带一路”上扩大使用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只要在增强使用便利性和降低交易成本方面继续努力,则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过程的推进,沿线国家必将逐步提高贸易、投融资、金融交易和外汇储备中的人民币份额,为继续稳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供充足动力。

本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巨大事业,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这两大国家发展战略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一带一路”建设的货币战略要从四个方面寻求重点突破。一是利用沿线国家对华大宗商品贸易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在金融机构和期货市场方面的优越条件,积极推动沿线国家大宗商品贸易实现人民币计价结算,建议优先考虑铝矿石、铁矿石和煤的进口。二是利用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经验和资金动员上的能力,大力促成人民币成为沿线基础设施融资的关键货币,特别是在政府援助、政策性贷款、混合贷款和基础设施债券发行中应当更多使用人民币。三是利用产业园区在贸易创新、产业集聚等方面的特有优势,在园区规划和建设中积极引导人民币的使用,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合理布局,形成全球人民币交易网络。四是利用沿线各国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人民币计价和跨境支付,积极争取根植于民间的对人民币的广泛认同与接受。

第二,要坚持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动员全球资源,造福沿线各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样的多边合作机构,得到了区域内外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这提醒我们,找到共建共享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就有希望达成互利共赢的目标。因此,无论是“一带一路”建设,还是其中的货币战略,都欢迎各国以自身优势资源广泛参与,充分吸收不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特别是要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在经济建设、金融发展、风险管理、区域合作和多边治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智慧。

第三,“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两大战略都需要国内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对外投资或贷款除了要重视资金效率与安全外,更要吸取西方国家的历史教训,切忌资金一味地盲目外流,以至于丧失掉本国产业升级的机会,从而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功败垂成。由此可见,两大对外战略能否成功,归根结底还是要取决于国内的经济转型、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


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