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危机前的美国经济
第一节 疯狂的房地产
——阿道思·赫胥黎
回顾经济史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金融危机都是从资产泡沫开始的,与此相伴相生的是大量的借贷。人们通过不断借钱,在一些特定的资产——包括股票、房地产等——上投机。每当有头脑冷静的人站出来提醒人们吸取教训时,乐观的投机者总是相信,“这次与以前不同了,我们迎来了黄金年代。”金融危机之前的美国,正是这样一派“繁荣”的景象。
从1991年到2005年的14年中,美国住房价格连续上涨了14年(见图2—1),大多数美国人都抱着惯性思维,相信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房地产黄金时代,房价会一直涨下去。其中一种流传很广的依据是,因为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再加上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地产价格一定会长期看涨。 [1]
图2—1 美国凯斯席勒(Case-Shiller)房价指数,1890—2012年
在这种乐观情绪的鼓舞之下,美国的各家银行都纷纷放松了对借款人资格的审查,甚至推出了零首付、购房第一年零月供的“诱惑性贷款”,鼓励大众借款。自2000年开始,以房产作抵押的贷款开始迅猛增长。截至2005年第四季度,仅仅是房产增值抵押贷款就超过了1万亿美元,美国的广大民众背负了远远超出他们收入水平的债务。
美国陷入了全民借钱炒房、透支消费的狂潮,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幻想着自己的房屋能够连续不断地上涨,整个金融体系也失去了审慎的判断力,不断放出天量的贷款,把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与此同时,建筑商争先恐后地开始新建房屋,造成房地产市场供给的不断膨胀。
同时,美国的家庭储蓄率降到零以下,人们不仅负债买房产,就连日常消费品也通过信用卡等消费信贷大大透支,这种寅吃卯粮的做法使得整个经济体的负担日益增加,并给不久以后的危机埋下了隐患。高负债推动的资产泡沫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在市场预期发生逆转的时候,资产价格可以一落千丈地下滑,但负债却不会有丝毫减少。如果说资产价格是水,负债是河里的石头,则金融危机时的情形用“水落石出”来比喻再恰当不过了。
注释
[1]参见罗伯特·席勒:《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35页,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