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大开发发展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一带一路”建设的空间布局

(一)构建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从沿海开放,再到沿边全面开放,直到呈现出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在“一带一路”构想中,坚持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实施路径,需要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富有成效的全面开放政策,实现点线面的有机互动、协调并进。

长期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形成很多区域的、多边的、双边的合作机制。早在1990年年初的时候,亚洲开发银行就开始推动各种各样的亚太经济合作形式,如大湄公河三角区、中亚经济合作区等。经过二十多年,亚太经济合作的理念基本已形成,很多项目都已经有了初步的设计。“一带一路”将在这些基础上,把已经形成的亚太经济合作推向更高的层次。

1.全面推进国内区域对外开放

“一带一路”构想是我国促进东部经济发展能力持续增强、西部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战略选择。“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在提升沿海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的步伐,在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的同时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在东西互动的过程中促进中部心脏地带崛起,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高虎城,2014)。通过实施“一带一路”构想,中部与西部地区尤其新疆、甘肃、青海、宁夏、云南、陕西、内蒙古、东北三省等地区的开放程度会得到明显提升。内陆地区邻近“一带一路”国家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将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力,推动东中西部协同发展。

(1)区域开放格局。

在东部地区构建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以自贸区建设为基础,消除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壁垒,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在中部地区致力于打造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枢纽,在现有的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金融集聚区等对外开放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自由贸易区、中外合作开发园区,提升经济发展能力;在西部地区致力于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打造若干城市群作为向西开放的重要载体,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在东北地区积极推进“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实现东北的再崛起,依托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集中度,建设更加开放的跨境经济合作区,提升边境地区的开放合作水平,深化次区域合作。

(2)区域开放政策。

一是适当在地区间采取差别化的外贸政策和技术倾斜政策,以鼓励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向内陆沿边地区企业转化和扩散。东部沿海省份除了积极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分工、更高层次地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形成引领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新一轮大转移以及高新技术产业跨国公司进行新一轮价值链与供应链布局的新机遇,以增强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为目标,鼓励外资企业投资内陆沿边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对于技术含量高、技术溢出多、能够带动相关国内企业发展的外资项目给予政策倾斜;鼓励外资向内陆沿边地区投资,如适当放宽技术标准等。

二是鼓励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向内陆沿边地区转移。中央政府应对内陆、沿边地区尤其是内陆沿边重要节点地区在资金、信贷和保险、认定和培育示范地、出口基地和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海关特殊监管平台等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在鼓励东部沿海省市有序推进产业向内陆沿边地区转移的同时,也支持内陆沿边地区以现有工业园区和各类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强配套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如云南依托区域内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积极承接国际和国内中东部地区资源加工型、技术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工业转移,构建面向周边市场的出口加工基地,打造外向型特色优势工业体系。2014年,云南省外来投资总量首次突破5500亿元,产业类项目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占全省外来投资的比重从上年的50%提高至60%。

三是积极鼓励内陆沿边企业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的投资力度。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外资政策,鼓励内陆沿边企业积极到这些国家和地区承包工程、设立加工厂和制造基地、并购或建立技术研发机构以获取技术资源,到能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开采深加工业务,通过企业的沿线布局,为扩大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在生产、加工、销售、研发等领域的合作交往奠定基础。

四是推进合作型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国内企业和沿线内陆沿边地区依托现有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通过合作、合资等灵活方式,在境外合作建立产业园区、经贸合作区等各种类型产业合作区。近年来,越南与中国边境地区推动建设芒街—东兴、同登—凭祥、老街—河口、茶岭—龙邦口岸四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利用双方互为原产地的产品市场及丰富的劳动力市场,从事跨境出口加工贸易,实行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政策,放宽投资限制,扩大边境口岸开放。另外,中越跨境电商的发展也带动了边贸增长。据越南经济研究院投资政策处统计,2013年,越南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5亿美元,2015年或达40亿美元。尽管这一数字只占越南GDP很小的一部分,却为过去数年实现中越两国进出口贸易达到年均增速23%的贸易增长目标打下了基础。2014年,越南出口中国的比重占越南出口总额的28%,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三倍多。

2.立足重点领域,扩大国际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封闭体系,没有绝对的空间边界,即它不是一个排他性的平台。这一区域经济合作网络以国家间的合作为主要部分,相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作为重要的补充。可以说,“一带一路”是一个旨在构建统筹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长远顶层设计,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的开放、包容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网络。由于《愿景与行动》并没有给出具体范围和国家清单,因此“一带一路”建设必须依据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开放需要,结合共同的利益点,寻求建设的突破口。“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见表0—2。

表0—2 “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

4
5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汇总。

(1)立足贸易的互补性,推进与东北亚、东南亚及澳洲的区域开放合作。

第一,在东北亚区域合作方面,日本与韩国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伙伴,中日韩三国都主要以进出口为导向,中间产品贸易流量较大,贸易结构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和互补性。继续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推进三方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协定等领域范围内的开放合作,进一步提升三国之间的竞争水平和结构调整。

第二,在东南亚方面,积极发挥中国经济对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溢出效应,加快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提升现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相互投资管理和服务业市场准入方面的水平,深化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关系。通过推动RCEP谈判,争取在亚太区域合作格局中获得战略主动地位。

第三,在澳洲方面,2015年6月,在长达十年的谈判之后,中国与澳大利亚签订了《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拓展了中国—新西兰自贸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市场开放等多个领域的合作空间,提升了中国对新西兰的经济影响力。

总之,未来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中国在中日韩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新西兰自贸区和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区中的纽带和引领作用,巩固现有亚太经济合作基础,推进亚太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消解TPP对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的外部压力。

(2)立足能源、投资等领域,推进与中亚、西亚等区域的开放合作。

西亚包含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卡塔尔、巴林等国都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的成员,是世界主要的能源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全球的45%和23%。中亚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也是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蕴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贸易商品结构看,中国对中亚五国主要出口机电产品、机械设备等工业制成品,中亚五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以能源、矿产品为主。中国对西亚出口的商品以机电产品、钢铁制品、轻纺产品为主,西亚国家向中国出口的商品集中在石油及其相关产品上。中国是此类地区能源资源出口的重要市场,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该类地区也有引进中国资本参与其工业发展的迫切愿望,因此,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中海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早日开启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谈判,有利于推进中国与上述地区国家在能源、工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助力这些国家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3)扩大经贸投资,推进中国与南亚之间的区域开放合作。

从南亚的贸易和资金流入来看,2012年,南亚地区从中国引进的外资逐步上升(参见图0—1)。当前,南亚地区如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铁等)、引进外资、扭转外贸逆差、城镇化、工业园区建设与经验等方面都有拓展与中国的合作的愿望,中国也有拓展南亚市场、深化与南亚国家经贸合作的需求,与印度的自贸区协定也正处于研究之中。未来依托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国与南亚之间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经济合作水平将会大幅度提升。

图0—1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直接投资额

6

注:此处的“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为:中亚及俄蒙(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富汗、蒙古、俄罗斯);西亚北非(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巴林、格鲁吉亚、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巴勒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埃及);东南亚(文莱、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东帝汶、越南);南亚(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中东欧(塞浦路斯、阿尔巴尼亚、白俄罗斯、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黑山、波兰、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马其顿、乌克兰)。下同。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数据库(UNCTAD)。

(4)立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提升中欧合作水平。

中欧分别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两端,是亚欧两大经济体和增长极,彼此互为对方的重要贸易伙伴,在金融、环境、航天、海洋、知识产权、能源、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合作空间较大,尤其是在欧债危机前景尚未明朗的条件下,欧洲需要中国这一新兴经济体加大对其的投资力度,以促进就业和缓解财政压力。而中国在城镇化、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也迫切需要欧盟在技术、经验等方面的支持。当前,中欧正在积极推进涵盖投资保护和市场准入的全面的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双方决定在条件成熟时签订全面深入的自贸协定。因此,中欧加强合作,在丝绸之路两端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将有效地推动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一战略的实现,并推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和亚欧经济一体化发展。

(二)加快推进六大国际经济走廊建设

根据2015年3月的《愿景与行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依托陆上已有的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这些经济走廊以互联互通为基本网络,以贸易投资便利化为最基本的合作样式,展开沿线国家的多层开放合作;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区域合作新的经济活力和市场潜力,打造纵横交错的欧亚大产业、大物流格局,实现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的联动发展,稳步有序地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1.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

新亚欧大陆桥是一条从江苏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港的国际铁路交通干线,国内由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组成。大陆桥途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7个省区,全长10900公里,辐射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经济走廊不仅可大大提高交通便利化程度,而且还能缩短运输时间,节约运输成本。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部分东部沿海港口及若干内陆城市为节点,以港口后方铁路为通道的多条亚欧国际运输线路。

2.中巴经济走廊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构想的重大先行项目,起点在新疆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全长3000公里,贯通南北丝路关键枢纽,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为中巴两国开展务实合作提供了战略框架和重要平台。基于两国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全方位合作,双方签署了涉及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的50多份双边合作文件,并由丝路基金为相关建设提供专项资金保障。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中巴经济走廊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大大促进了双边互联互通、经济与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巴双方都在积极推进喀喇昆仑公路、加达尼和塔尔能源项目、瓜达尔港口运营、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等项目,加快建设中巴经济走廊。

3.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上的四个国家物产丰富,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是推动中国同东南亚、南亚开展全方位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重要动力。积极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并向西北延伸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进入欧洲,形成第三亚欧大陆桥,逐步形成泛亚铁路网的西线经济走廊。以云南省为支点,目前中印缅孟四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五条交通线:一是昆明—猴桥—密支那,适宜重点布局农产品种植业、玉石加工业、旅游业和装备制造业;二是昆明—瑞丽—曼德勒(缅甸)—达卡(或吉大港)—加尔各答(孟加拉国),适宜布局农副产品加工业、转口贸易及其他制造业;三是昆明—瑞丽—皎漂—南亚国家,以输油管道为主,适宜重点布局石化工业和其他制造业;四是昆明—瑞丽—仰光(缅甸)—东南亚国家,适宜布局能源、矿产、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五是昆明—清水河—腊戌(缅甸)—曼德勒,适宜布局农产品、木材等的加工业。(注:霍强、储星星、李芹:《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建设的重点、难点及对策》,《东南亚纵横》2014年第5期。)

4.中蒙俄经济走廊

中蒙俄三国地缘毗邻,边境线长,发展战略高度契合。通过加强铁路、公路等互联互通建设,推进通关和运输便利化,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促进过境运输合作,促进旅游、智库、媒体、环保、减灾救灾等领域务实合作,打造一条中蒙俄经济走廊,实现中蒙俄共同发展的目标。根据中蒙俄的区位特征、资源禀赋和交通布局,中蒙俄经济走廊有两条重要通道:一是从华北京津冀到呼和浩特,从边境城市二连浩特到蒙古乌兰巴托,然后汇入俄罗斯远东铁路网;二是沿着老中东铁路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到满洲里和俄罗斯的赤塔。两条通道的共同特征是将中国的环渤海经济圈通过中蒙俄经济走廊与欧洲经济圈连接起来,形成一条从亚洲到欧洲的北方通道。

5.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随着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发展,珠三角经济圈与中南半岛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架构下,构建起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东起珠三角经济区,沿南广高速公路、桂广高速铁路,经南宁、凭祥、河内至新加坡,以沿线中心城市为依托,以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为载体,形成优势互补、区域分工、联动开发、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体。

6.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从新疆出发,国内部分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叠,出中国国境后从哈萨克斯坦到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抵达波斯湾、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岛。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是一条能源大通道,是中国—中亚石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必经之地。目前,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于阿姆河右岸的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从霍尔果斯进入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

上述国际经济走廊涉及的国家及进展情况和合作难点详见表0—3。

表0—3 国际经济走廊涉及的国家及进展情况和合作难点

7
8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三)区域协同和合作发展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首先是沿海开放,随后是沿边全面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更加重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实施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富有成效的全面开放战略,以沿边地区为前沿,以内陆重点经济区为腹地,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引领,促进东中西部联动与协作,全面提升各地区的开放水平。

1.新疆、福建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把其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作为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的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由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都经过新疆,因此可以新疆为核心,加强与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往来,同时,发挥新疆中心城市乌鲁木齐的引领作用和边境城市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喀什的支点作用,拓展新疆自贸区建设、区域合作产业园区以及市场的向西开放。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昔日的东方大港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省北靠长三角,西临珠三角,隔岸是台湾,面向东海、南海和太平洋,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能量和经济发展聚合力强劲。福建作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可以从历史积淀中汲取营养,全方位强化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以福建平潭开放合作区和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为重要抓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以厦门、漳州、泉州、福州为四大支点,将福建省打造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和海上丝绸之路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

2.全面部署国家“一带一路”节点和高地

(1)西北、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地区,关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亚洲次区域合作、国防和局势稳定。以新疆为核心区,发挥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的经济文化和民族文化优势,加快开发开放,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并以西安为内陆型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以宁夏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以及以兰州、西宁等重要城市为地区中心,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商贸物流枢纽,产业和人文交流的基地,促进国家向西开放。

东北地区作为基础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的区域,需要重视和发挥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东北城市群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带动作用,发挥内蒙古、哈尔滨、呼和浩特等地区作为经济增长极的引领作用,推动包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等城市在内的东北经济带的开发。

(2)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建设主要是发挥广西和云南等地的优势,加快经济区和经济带的开发开放。支持广西建设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推动广西成为有机衔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门户。支持和提升云南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的西南门户地位,将其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同时,加强其与广东、海南等地的协调合作,增强其自身带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合作进程。

(3)沿海和港澳台地区。

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通过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深化与港澳台的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地作为国际枢纽的功能。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的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对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做出妥善安排。

3.加强内陆地区与“一带一路”对接

利用内陆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打造西部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和成都、郑州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加快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战略合作。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部的运输通道。

(1)依托长江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

以海陆重点口岸为支点,形成与沿海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推动长江经济带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构筑H形经济大格局。要积极构建综合交通体系,以黄金水道贯通长江沿线11个地区,实现东中西部联动。推动各种要素自由流动,提升皖江城市带、成渝经济区、黄河金三角区域、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北部湾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协同发展。

(2)依托中国五大港口群,全面对接“一带一路”。

目前,我国港口运输行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珠江三角洲和北部湾五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战略节点城市与五大港口群可充分对接“一带一路”,积极拓展沿海港口集疏运功能,谋划建设向西、向北的国内乃至国际大通道,使沿海港口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海口。特别应关注阿拉伯世界中的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这三条海上通道不仅是我国商品出口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必经之路,而且也是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通道。同时,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瓜达尔港、关丹港、比雷埃夫斯港、科伦坡港、亚丁港、塞得港、雅加达港、新加坡港。

(3)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接“一带一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应在交通、环保和产业等领域实现对接,使三地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形成世界级大城市群和大首都经济圈。这将使北京和河北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节点和支点。目前各省(区、市)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定位见表0—4。

表0—4 目前各省(区、市)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定位一览

9
10
11
12
13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和“一带一路”初步实施方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