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本书的完成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从运思到成书耗时近十载,它能有幸面世,得益于我的老师、同事、朋友和家人的帮助,他们的情谊让我倍感温暖并心怀感激。在我的学术之路上,有三位老师的风范和教诲令我铭记并促使我下决心以学术为业。其中,俞可平教授是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他要求我做有原创性的基础理论研究,他认为年轻学者不仅应该具有信念,而且更应该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鼓励、支持和肯定是我完成这部著作的动力。万俊人教授是我的博士生导师,我关于敌人问题的一些想法和基本框架在博士论文《政治暴力批判》中有过初步阐述,也吸纳了万老师的真知灼见。拙著能够顺利出版,是万老师不遗余力推荐的结果。李建华教授是我的学术启蒙导师,自攻读硕士学位始,他就关心我的成长,甚至经常给我灌输“你天生就是一名学者”的“米汤”,并嘱咐我心无旁骛地做有价值的即使是“非主流的”学术研究。我衷心感谢三位恩师的栽培和提携,但本书存在的问题与他们无关,文责由我自负。
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白钢教授,作为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主席,他高度肯定了我的论文并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孙津教授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感谢中央编译局的何增科教授、李惠斌教授、曹荣湘教授、董莹老师的帮助;感谢曾钊新教授、吕锡琛教授的鼓励和支持;感谢美国丹佛大学赵穗生教授给我提供的访学机会;感谢唐文明、李义天、蒋美仕、彭定光、李侠、尚东涛、包雅钧、张伟、雷良、谭忠诚、周谨平、张言亮、阎健等好友对我的帮助;感谢在美国访学期间吴定会、张祥建、秦涛、邓久根、廖思阳、徐佳佳、涂永前、易存国、张中宁等好友在我因为饥饿而感受到自我存在时,雪中送炭所赐予的美食;感谢我的学生袁超、唐俊、杨颖、王京京、彭勃等提供的帮助;感谢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项目的支持;感谢国家留学基金委再次给予全额资助,让我有机会在美丽的丹佛安心研究并完成本书的修改。
感谢出版家的宽容给了我不断思考和完善书稿的机会,特别感谢李艳辉女士几年前大胆地接纳了这部书稿;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杨宗元女士的信任和鼓励,感谢陈石军先生耐心细致的编辑工作,感谢罗晶编辑纠正和减少了书稿的错误。
感谢2015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匿名评审专家,他们严苛的审阅和中肯的评审意见减少了本书可能存在的瑕疵,也感谢他们慧眼识珠让本书有机会入选文库。
感谢芝加哥大学张学杰教授、张小琼女士多年来的支持和帮助,他们的盛情邀请让我有机会访问芝加哥大学,并静心修改书稿。
感谢父母为我操持家务,减轻了我的负担,父亲因为“敌人”而落入社会最底层,但他始终积极乐观地与命运抗争,鼓励我们朝前看并且要我们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感谢妹妹妙芳和弟弟高峰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感谢我的夫人张小玲多年来对我从事学术研究的支持。在我清贫落魄时,她与我共度时艰、无怨无悔;在我春风得意时,她及时冷水浇头让我保持清醒。如果没有她的理解,或许我就只能做非常美好但无法实现的“学术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