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防腐蚀产业的形成
1980年后,萧县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在宿县地区和安徽省处于比较先进的位置,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很快改变萧县工业经济的格局,到1986年,就占据全县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1986年是萧县乡镇企业大发展的一年,当年投资1200万元,投产126个项目,组建建筑、建材、防腐等10个专业公司,在发展横向联合上,坚持官方与民间并举,引进与输出并举,上项目与上水平并举,外联与内联并举,全年与国内外2450名萧县籍各界知名人士取得联系,引进项目97个,设备78台套,资金988万元,人才300名,建筑业约万人,防腐业约17000人打入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1989年继续强化主攻乡镇企业的意识,坚定主攻方向。按照1986年6月13日萧政字〔1986〕40号文件的要求,坚持把属于乡镇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等6个方面的权力全部下放给企业,坚持实行“六自一包”(班子自建、人员自选、材料自购、产品自销、财务自理、劳动报酬自定、利润包干上缴),支持乡镇企业管好权、用好权,不得随意干预、限制其权力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以任何借口上收企业,改变企业的性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准以任何方式平调乡镇企业的物资、资金、劳力,不准以任何借口强行向乡镇企业摊派索要财物。1989年12月20日,又下发萧政企字〔1989〕8号文件,简化乡村、集体企业审批手续,进一步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并准确把握全县发展乡镇企业方向上的转变,即由重视产值增长转向产值、效益并重,由重视新办企业转向现有企业技术改造,由全面抓转向抓重点、保大户、带万家,企业由各自为战转向主动谋求联合,上水平,上等级,共渡难关。萧县建筑防腐队伍人员多、分布广、技术水平高低不等,在施工中,有的施工单位各自为战,影响了整体水平,随着国家治理整顿的深入,对建筑防腐市场的要求越来越严,在这种情况下,各企业采取挂、靠、并、联等方法主动谋求联合。如萧县防腐工程公司同萧县金属防腐工程公司联合成立“安徽省防腐工程公司”,萧县绝热防腐专业公司同萧县兴华防腐工程公司联合成立“萧县绝热防腐工程公司”,联合后,壮大了技术队伍,提高了技术水平,扩大了施工能力,有利于企业上水平、上等级、规模发展。
1986年全县乡镇企业34018个,从业人员87255人(其中防腐从业人员17000多人),总产值27606万元。
1989年全县乡镇企业36264个,从业人员100699人。
萧县乡镇企业1986—1989年总产值统计表 单位:万元
萧县防腐蚀行业组织不断壮大
随着防腐业务的拓宽、工程量的增加,一批防腐工程队快速发展,与成立之初相比,人员队伍、技术力量、机械设备、管理能力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1988年,萧县防腐已发展为全国四强县之一,有26个公司,290多个防腐队,18000多人的施工队伍,遍布全国各地。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工程队这种组织形式越来越不适应项目建设管理的要求,承揽工程、签订合同需要企业法人身份。
萧县乡镇企业局根据防腐蚀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全县防腐施工单位的工作需求,自1984年开始陆续审批专业防腐工程公司,壮大防腐业组织机构,推动防腐产业发展。
1987年审批的一批防腐保温工程公司有:黄口镇的萧县化工防腐工程公司、帽山乡的萧县人民防腐保温工程公司、闫集镇的华丰防腐工程公司、郝集乡的萧县防腐保温工程公司、刘套镇的萧县喷镀防腐工程公司、杨楼镇的萧县华昌保温防腐工程公司和原黄口镇的萧县建筑防腐安装公司。
1987年杨楼镇防腐工程公司被评为省级优质服务单位;裴庄防腐工程公司被评为宿县地区优质服务单位。
1988年4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每年5月份定为横向经济联合月,制定促进横向经济联合的优惠政策。当年经济联合月谈成项目262个,引进资金403.7万元,开发新技术137项,开展了抓优质服务、创优质产品活动。萧县防腐工程公司、萧县绝热防腐工程公司被评为全省乡镇企业系统优质服务单位。
1988年,萧县乡镇企业局又审批萧县防腐工程公司装卸队、萧县圣泉防腐工程公司、杨楼镇的萧县淮海防腐保温工程公司、马井镇的萧县兴中防腐保温安装工程公司、黄口镇的萧县黑楼保温防腐工程公司、杨楼镇的萧县陇北防腐工程公司、王寨区的萧县张楼防腐安装公司、祖楼乡的萧县电建安装公司。
1989年,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作出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国家产业政策发展的重点调整为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搞好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创汇、创优、创新项目。萧县主动调整乡镇企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把乡镇企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对现有企业的巩固、挖潜改造上来。对于建筑防腐行业,由于国家压缩基建,并规定三级以下施工企业不准出省,在这种困难情况下,采取巩固现有施工点、保证现有施工人员、能合则合、能并则并等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萧县热化防腐工程公司由杨楼镇所属划归萧县乡镇企业局领导,集体性质不变。经整顿后,县乡镇企业局下发文件,确认15个防腐保温工程公司:萧县兴中防腐保温工程公司、萧县金属防腐保温工程公司、萧县腐蚀防护工程公司、萧县实业防腐绝热工程公司、萧县热化防腐工程公司、萧县防腐蚀保温工程公司、萧县建设保温防腐工程公司、萧县华昌保温防腐工程公司、萧县淮海防腐保温工程公司、萧县工业设备防腐工程公司、萧县新艳防腐保温安装工程公司、萧县陇海防腐工程公司、萧县振兴防腐工程公司、萧县设备防腐保温工程公司、萧县陇北防腐工程公司。
萧县防腐蚀产业队伍发展情况示意图
为加强对外联络,协调业务开展,加强对施工一线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1989年1月14日,县乡镇企业局向县政府书面报告,要求设立“萧县驻大庆油田办事处”,并要求从乡镇企业局、建委等有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常驻大庆。
萧县防腐蚀产业1979—1989年总产值增长示意图
萧县防腐蚀行业的管理逐步规范
县委、县政府根据不同时期防腐业发展的特点,适时出台措施,加强对企业的管理,解决防腐业生产、经营方面的问题,促进防腐业稳步健康发展。1989年3月15日,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萧发〔1989〕4号《关于我县乡镇企业全面实行招标承包的决定》,推动企业内部的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实行风险抵押和酬利挂钩,搞活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推进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1986年11月10日,县政府办公室下发萧政办字〔1986〕51号文件,对全县防腐业实施行业管理,萧县防腐工程总公司为全县防腐业的业务主管单位,对全县防腐业实行统一管理、监督、指导、服务,总公司下设工程公司,杨楼镇为第一工程公司,黄口镇为第二工程公司,新庄镇为第三工程公司……对于生产管理,实行“五不准一罚”(不准乱抵合同,不准私开、开大头发票,不准出卖合同,不准私改合同账号,不准未经主管领导批准、往外地汇款,违者按产值罚款5%~10%、业务费的提取按总产值的5%~10%);对于利润分配,任何企业不准分光、吃光,为确保企业扩大再生产,要求按年产值的5%~10%提取公共积累;关于管理费的提取,按照1986年县政府下发的萧政〔1986〕40号文件规定执行,按产值的1%提取。关于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账目和财务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定期公布账目。县社队企业局落实县委、县政府要求,制定具体措施。1983年3月2日,出台《关于社队建筑、防腐行业管理的意见》(社企字〔1983〕7号),要求各建筑队、防腐队的领导都要关心职工安全,注意安全生产,搞好安全措施,凡不注重安全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事故,要追究领导责任,严重的予以处理;实行县区两级管理,县内施工的由区管理,县外施工的由县管理,从黄口、杨楼、马井、王寨各抽一人,配合县成立建防领导小组,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企业不断适应新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摸索适合自己的管理办法。
杨楼是萧县的防腐重镇,1988年防腐业已发展到14个公司,217个工程队,357个业务员,从业人员5128人(防腐建筑业21个公司,407个工程队,516名业务员,8634名从业人员)。镇党委书记张立柱、镇长王旭东为帮助防腐企业在治理整顿的新形势下,克服资金紧缺、材料涨价等困难,按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认真落实防腐业实施行业管理的政策措施,加强政府服务,强化企业管理,广泛开展“顾大局,爱家乡”活动,动员业务技术人员为家乡的事业发展献计、献策、献力。
防腐业是杨楼镇朱庄乡的支柱产业,乡党委、乡政府把防腐业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帮助企业渡难关,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乡党委副书记兼工办室主任耿宏彦脚踏实地抓落实。巩楼行政村19名防腐业务员外流到徐州、铜山、山东、阜阳等地防腐公司,他协调村干部帮助这些业务员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协调金属防腐公司在这个村成立一个工程处,筑巢引凤,其中16人感到家乡的温暖、政策的优厚而回到家乡。同时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力量,帮助热化公司从北京中科院聘请4名高级工程师,组织116名技术骨干培训35天,为金属公司60多名业务技术人员的家庭解决烧煤问题,为30多户解决柴油、化肥等问题,帮助10多户抢收抢种,让技术人员能安心在外地施好工、联系好业务。
萧县实业防腐绝热工程公司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示范单位,实行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开创了防腐产业大发展的新局面。1983年5月19日,公司经理李正民带领以退伍军人为主体的相当于一个建制团的兵力,承接石油工业部管道局北京输油公司150公里地下输油管线的大修工程,工程内容为“管线开挖,旧防腐层清除,新防腐层涂装”,该工程工期时间短,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为高质量如期完成任务,整个施工过程全部实行军事化管理。工程技术部废寝忘食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设备部保证所有施工设备,开足马力24小时不停运转,所有工人就像战场上的勇士,轻伤不下火线,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结果提前一个月高质量地完成施工任务,获得石油工业部管道科学研究院的嘉奖,给公司锦旗上题词为“科学管理,精心施工,作风优良”。198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原石油工业部)管道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几家实力强的工程队作为基本施工队伍,经过对该公司基地和施工项目考察,认为他们技术、经济实力强,发给他们进油田区施工许可证。公司不断规范内部管理,1989年,运用集体智慧编写《公司管理基础工作大纲》,印发各工程队、处,主要内容包括: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记录统计的方式和作用,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意义,数据的统计和处理,资料的储存及应用,技术业务的培训和新技术的推广,企业回访制度等。
管理工作的加强,推动了企业资质的提升。截至1989年,全县共有6家公司被批准为防腐保温二级资质。分别为萧县防腐工程总公司、萧县实业防腐绝热工程公司、萧县同利防腐安装公司、萧县金属防腐保温工程公司、萧县第一防腐工程公司、萧县安装防腐工程公司。
萧县防腐蚀产业1979—1989年劳务收入情况示意图
萧县防腐蚀行业重视和利用新技术、新工艺
8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防腐技术迫切需要提升,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1987年4月13日,县委、县政府出台的萧发〔1987〕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搞好横向经济联系的意见》规定:“凡经县人事局、劳动局主管部门批准调入应聘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骨干,工资向上浮动一至二级,有特殊贡献,使企业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由企业单位重奖;乡镇企业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骨干,工资和生活补贴等待遇由企业自定,需要评定职称的,及时给予评定;中专文化程度的正式工人,在乡镇企业工作满三年并取得一定成效者,可直接转为国家干部,其父母、配偶、子女符合农转非政策条件的,优先给予办理。”1988年4月27日,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鼓励科技及其他各类人员承包领办乡镇企业的若干规定》(萧发〔1988〕6号),明确工资待遇、收入分配、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关系、户粮关系、住房、荣誉称号授予、奖励、检查考核等11个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科技、管理人才到农村承包、领办乡镇企业,增强乡镇企业的技术力量。1989年3月25日,副县长张庆合在全县乡镇企业表彰大会上讲话时要求:要把技术进步作为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的硬仗去打,引导企业从单纯依靠增加劳力、增加设备、增加投资来扩大生产,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1985年7月15日,县政府成立萧县乡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委员会,由陈若鲁任主任委员,徐志钧、李科凡任副主任委员,巩超峰、张启君、傅开民、王庆伦、杜文鹏、张祖训、张绍礼、袁长乐、段福明为委员,抽调人员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按照国家正式评定技术职称的过程,通过考查、考试、答辩等,1986年初,为建筑、防腐行业的416名技术人员评定技术职称,其中工程师9人、技师12人、助理工程师77人、助理技师88人。对本地、外地晋升职称的人员同等对待,对已评定的技术职称人员进行统一调配使用,加强对已晋升职称人员的考核、考查,根据表现的好坏,进行奖罚。企业落实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纷纷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新产品的生产、新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再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8年初,萧县金属防腐保温工程公司经理张遵胜从有关材料中获悉,华东输油管理局发明的气相环境架空金属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获国家专利,这是一项突破技术禁区,填补世界空白,防止钢材大气腐蚀最经济、最理想的技术。张遵胜召集“内阁成员”出谋划策,产生了推广应用这项新技术的想法,消息一传出,带来一片冷嘲热讽,“一个农民防腐队竟想推广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太不自量力了!”他们冒着风险,用35万元买下这项发明的专利使用权,1988年5月签了技术转让合同。35万元买下的这项专利首先在河南濮阳油田5号罐实验性施工,严格按照科学程序作业,1个月后拿下了这项工程,经有关部门验收,工程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标准。他们手持阴极保护技术这柄“利剑”,在国内大型项目招标中,过关夺隘,先后拿下广东茂名30万吨乙烯工程、哈尔滨至齐齐哈尔输气管线、湖北十堰市煤气管道等大型工程,为公司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输油管线过路套管防腐,既是理论空白,又是实践难题。1988年春,萧县金属防腐保温工程公司与华东局合作套管阴极保护试验。他们在聊城选择3条马路、2条大沟,投入资金、设备和人力苦干两年,终于研制出由20多种材料组成的固体电解质,解决了这一难题。这项技术获得了石油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在华东局输油管线上广泛推广应用。磷铵工程防腐难度大,大多防腐企业不敢问津。他们与高校科技人员携手攻关,顺利通过考试、考核,成为全国12家获得磷铵工程施工许可证的企业之一。1989年,在广西鹿寨化工总厂,他们拿下1300万元的磷铵防腐工程。
萧县实业防腐绝热公司1989年攻克小口径管线内防技术。1989年5月,承包华北油田5公里小口径污水管线内防腐工程,李正民带领张留华等工程技术人员大胆设想,反复试验,摸索出“高压通球内防技术”施工新工艺。这一新工艺的发明,不仅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而且加快了工程进度,提高了经济效益。是年,萧县实业防腐绝热公司第一工程处技术员黄修理在胜利油田施工时,发明以活动吊架代替满堂架施工的新工艺,为公司节约架材款7万多元。
1984年起,县委、县政府持续开展横向经济联系月活动,全县各乡镇和企业响应号召,有计划、有目标地走出去,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发挥防腐施工基地优势,引进、新建防腐材料生产项目,防腐业开始呈现由施工领域向生产领域延伸的态势。
1984年,杨楼镇引进江苏化工学院新技术,并与其联办萧县涂料一厂,8月4日举行正式投产仪式,县委、县武装部、杨楼镇党委领导同志参加投产仪式。年生产能力300吨,产值280万元,年上缴利税20万元。江苏化工学院郜长生任技术顾问,梁忠新任厂长。产品经国家化工部涂料研究所监测,全部达到企业标准,生产的氯磺化聚乙烯防腐涂料系列产品销往北京、山东、新疆、江苏、湖北、江西、河南、安徽等8个省市的广大地区,深受用户好评。
1987年3月,与温州防腐设备工业公司联合新建萧县锦华涂料厂,生产“锦花牌粉末涂料”,年产量150吨,产值450万元,利税35万元。
1988年7月,新建年产50吨的萧县石棉厂,产值45万元,利税7万元,从业人员115人。
1988年11月,引进国家机械委员会专项产品开发部、西安中国近代化工研究所的新技术,投资35万元,新建萧县白碳黑厂,设计年产量200吨,产值84万元,利税37万元。该产品是造漆、染料等工业的重要化工原料,当时属紧俏商品,大部分靠进口。投产后先后有青岛、上海等厂家要求订货,有的单位要求签订5年供销合同。
1989年,萧县朱庄乡与北京科学院合作联办环氧树脂粉末厂。
1989年,安徽省防腐工程公司购买萧县南关大队土地,新建防腐聚氨酯厂。
……
萧县防腐蚀产业1979年、1984年、1989年经营情况统计表
萧县防腐蚀行业求信誉讲质量
80年代后期,防腐队伍迅速增加,防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提高工程质量成为企业扩大工程规模、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省地县各级引导企业在质量创优上下工夫,依靠良好的信誉、优良的质量,推动企业做大做强。1989年7月14日,宿县地区乡镇企业会议要求乡镇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深入开展“三上三创一提高”活动,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开发新产品,创办新企业;创优质服务,创优质产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1989年9月27日,副县长徐敬武在全县乡镇企业座谈会上要求企业抓好产品质量,做好各项提高质量的基础工作;搞好企业升级工作,防腐企业的升级问题,要抓紧落实,要以企业升级为导向,带动企业素质的全面提高。萧政办字〔1986〕51号文件规定,一年工程全优按产值的1%对企业进行奖励;提前完成任务和超额完成年产值任务的按产值的2%奖励;发明创造奖,根据成果大小奖励1000元~5000元;技术革新有显著成绩的奖励500元~1000元;引进新项目按成绩大小奖励1000元~2000元。县委、县政府针对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责成县社队企业局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县社队企业管理局分别于1983年3月和9月,先后出台《关于加强社队企业领导和管理的意见》(社企字〔1983〕12号)和《关于社队建筑、防腐行业管理的意见》,要求企业在质量管理上,不论搞什么产品都要有质量标准,提倡保名牌创名牌,实行“三包”制度,真正做到货真价实,物美价廉;各企业在对外业务关系上,要遵守合同,守信用;各建筑队、防腐队不论在何时何地施工,必须保证工程质量,不准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凡因质量问题进行翻工的不发工资,常年质量不过关的,应停止外出。1985年以后,每年年底,县委、县政府领导马心广、朱德琛、张铎等挂帅,带领乡镇企业局、工商局、建设局等部门负责人王怀斌、梁存精和技术人员,分赴大庆、新疆、胜利油田、中原油田等工程集中的地区和主要基地,检查政策和要求的落实情况。
防腐企业把重合同、守信誉、保质量作为生存发展的前提,摆在头等位置,高度重视,在工期上只提前不拖后,按工程标准和要求施工,力争做一项工程,树一面旗帜,建一座丰碑,让建设单位满意、放心,让自己满意、安心。
1985年10月,由我国石油工业部从日本国新日铁株式会社引进的两套10万立方米的巨形浮顶油罐,经过国家石油工业部管道局三公司两年的筹备、施工,顺利安装完毕,巍然矗立在长城脚下的秦皇岛东郊。石油工业部领导人挥毫题写“炎黄子孙第一罐”,作为中国仅有的两台10万立方米大罐,它的整体施工质量要求很高,工艺技术更加讲究,它的防腐保温施工由谁来承担?在安装期间,国家石油工业部管道局领导和建罐指挥部决策者一直思考这个问题,经过充分酝酿,决定从全国各大油田防腐队伍中招标,为减少环节,缩短时间,管道局从几百支队伍中精选五支劲旅作为招标竞选的对象。
秦皇岛10万立方米储油罐防腐保温工程
五支劲旅,刘善清的华丰防腐保温工程公司亦在其中。其他四支队伍有国营的,也有油田自身的,而刘善清作为农民组织起来的队伍,能否上这个中国第一流、第一次的大工程,相比之下,似乎中标希望不大。然而,招标者在考察和论证的过程中,目标渐渐移到刘善清这支农民队伍上来,他们看到刘善清公司的实力,有300多名精兵强将和数千防腐大军作后盾,具有各种现代化防腐保温机器设备,技术素质好,有一批工程师、技术骨干,有较长的施工历史和经验,队伍善于打硬仗、打恶仗,加上施工质量可靠,守信誉,他们干过的工程都是达标和超标的。经招标委员会论证后,刘善清的农民队伍成为“中国第一罐”防腐保温工程唯一中标者。
1986年5月上旬的一天,刘善清接到中标通知,在一周内把千里之外的队伍和施工设备材料运到工地,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按照合同要求,整个防腐保温工程要在一年内完成,而他们仅用10个月就全部竣工。
工程全面验收的那天,中日双方技术专家和工程指挥部的领导细心地检测每一部位和环节。日方技术专家现场进行质量检测验收后异常激动,很亲切地对刘善清说:“刘善清,你很讲究质量信誉,我要把你的中国华丰防腐保温公司介绍到我的日本国去,介绍到其他国家去!”我国技术专家和指挥部领导们也为这一流的防腐保温质量由衷地发出赞叹:“了不起的萧县农民!”在工程竣工投产庆祝大会上,刘善清向大家道出肺腑之言:“没有党的改革政策,就没有咱农民才能的发挥!”
一批企业和个人因在工程建设争先创优中表现突出,先后受到各级表彰、奖励。
1988—1989年,萧县金属防腐保温工程公司连续两年被省、地企业局评为乡镇企业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截至1989年,仅朱庄乡的萧县金属防腐保温公司、萧县热化防腐保温公司、萧县设备防腐保温公司、萧县建设防腐保温公司等4个公司先后荣获甲方赠送的锦旗、镜匾、感谢信、贺电、荣誉证书等279件/面。
1988年9月,萧县杨楼防腐绝热工程公司李正民、萧县热化防腐保温公司常开光、萧县防腐保温公司宋巨民、萧县华丰防腐保温公司刘善清、萧县防腐工程公司陈新来,被命名为“农民企业家”,县政府专门下发《关于命名李正民等三十位同志为“农民企业家”的通知》(萧政企〔1988〕4号),并在1988年9月4日全县主攻乡镇企业工作会议上,为他们颁发任命状和荣誉证书。30名农民企业家中,防腐业占5人,在所有行业中所占比例是最多的。
1989年,防腐业11家公司、21人被县政府评为先进企业、先进个人。
先进企业有:马井区的萧县淮光防腐保温公司、萧县华丰防腐公司;杨楼镇的萧县白碳黑厂、萧县涂料一厂、刘套石棉制品厂、萧县实业防腐绝热工程公司、萧县金属防腐保温工程公司;龙城镇的龙城镇防腐公司;黄口镇的萧县建筑防腐安装公司、萧县安装防腐工程公司;县乡镇企业局的萧县防腐工程公司。
先进个人有:马井区的李忠启、吴孝通、刘善清、刘善文、张长远、宋巨民、马立勤;杨楼镇的耿洪彦、常开光、张遵胜、张慈臣、李正民、樊恒华、闫家铎;黄口镇的张青文、陈高清、金辉;县乡镇企业局的袁长乐、耿浩、杨恒信。
十年间,改革开放的春风唤起了萧县农民的创业激情,为萧县防腐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萧县防腐如星火燎原,在萧县北部大地燃烧,并向全国各地蔓延。截至1989年底,从业人员18000多人,施工范围遍及28个省、市、自治区,产值达2亿元。萧县防腐就像一艘巨轮,已经扬帆起航,驶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