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防腐蚀强县的打造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冲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为应对金融危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2000年12月31日,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意见》(皖发〔2000〕26号),提出以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为重点,加快乡镇企业体制机制创新,赋予农村个体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同等待遇,一视同仁;加快集体企业改制,明晰乡镇企业产权,优化产权结构,继续深化改革,通过出让、重组、兼并、拍卖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
2001年3月18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乡镇企业工作会议,县长时侠联就发展乡镇企业中存在的“水分论、包袱论、悲观论、不管论”辩证地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坚定地表示,县委、县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持大力发展不动摇,全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为乡镇企业发展鼓劲、加油,对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大力表彰奖励,鼓励全县上下和企业家认清形势,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当前存在的困难,振奋精神,克服困难,放下包袱,大胆发展。并决定从2001年开始,在每年3月18日召开全县乡镇企业总结表彰大会,各乡镇要对当年乡镇企业发展工作作出承诺,并签订责任书,实行一季一调度、半年一督查的工作机制。2002年1—4月,全县开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讨论活动。2003年年底,县委、县政府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要求全县上下在发展乡镇企业上放心、放手、放胆,强化“一把手工程”意识,以思想大解放,促进萧县新一轮大开放、大发展。
在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坚定信心的同时,县委、县政府针对防腐蚀产业大而不强的实际,在防腐蚀企业中全面推行现场管理、基础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建立健全发展、激励、竞争、约束和监督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企业整体素质。对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的企业,积极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帮助企业强身壮体。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20家主要防腐蚀企业优化组合为12家(含宿县地区防腐保温工程总公司,其中一级资质的4家、2级资质的8家),引导企业向集团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政府加强政策保障
中国加入WTO,为中国经济以更快的步伐、更加宽广的领域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为防腐蚀企业更多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创造了机遇。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继实施,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加快投资,为防腐蚀企业扩大国内市场带来了机遇;省委、省政府作出东向发展的战略部署,在产业、政策等方面全面加强与苏浙沪的对接,为防腐蚀企业扩大东部市场搭建了新平台。
面对国内国际市场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为保持和促进防腐蚀产业较快发展,再造防腐蚀产业发展新优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十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树立“有创新、有创意、敢为天下先”的全新观念,进行资本迅速积累和集聚,集中力量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坚定不移地继续发展防腐建筑行业,“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力争高于第二产业平均增长水平,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把防腐蚀产业作为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实现“二次创业”的工作重点予以突破。在发展措施上,充分发挥萧县作为全省建筑防腐劳务基地试点县的特有优势,出台全县劳务输出考核办法,把劳务输出任务分解到乡镇,尤其是防腐业作为全县劳务输出的第一产业、富民的第一产业,在保证施工需要的同时,劳动人事部门重点加强与输入地的协调和配合,优化对输出人员的服务,通过与当地政府协调,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子女上学、就医、居住等实际困难;组织镇、村两级开展帮扶活动,妥善解决承包地的管理,农忙时节的耕、种、收及老人生活的照料等问题,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以更加完善的服务,推动防腐劳务的输出规模进一步扩大。
为优化企业的发展环境,自2001年起,县政府连续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部署,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干部更新观念,对改制的乡镇企业不仅要管要问,更要加强服务,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如何服务、如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如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上,帮助乡镇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帮助企业开发、引进、培育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科技进步。对乡镇企业办事开通绿色通道,公开承诺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针对吃、拿、卡、要和“三乱”(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对有关县直职能部门定期开展评议活动,对骨干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组织申报20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加入到市监察局保护行列,出台萧县对骨干乡镇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的有关规定,对各类涉企收费实行登记制度,对不合理收费进行清理,改善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萧县县委、县政府多项措施的出台,为防腐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萧县防腐人的精神备受鼓舞,积极弘扬早期创业时的“四千”精神(为承揽工程,不怕走千山万水;为探求信息、联系业务,不怕串千家万户;为洽谈合同、寻求理解和支持,不怕说千言万语;为探索防腐之路,不怕吃千辛万苦),推动新一轮的发展。
防腐企业乘势转型发展
防腐企业推进多元化经营。萧县按照党的十六大和省市的要求,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工作主线,淘汰落后的设备与工艺,压缩过剩的生产能力,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闭以“小造纸”为代表的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全力打造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个特色工业园,符合产业政策的新上项目全部进入园区,实行集约发展、集聚发展。防腐蚀产业主动适应新的形势,创新发展思路,立足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积极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围绕防腐蚀产业链,在防腐蚀材料的生产、销售、设备安装、基础工程建设等方面做文章,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扩展业务范围,改变单一经营的被动局面,形成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2001年,安徽热化防腐工程公司总经理常德志投资200多万元在宜昌建设生产车间,把企业生产向施工基地前移。2005年,他投资1000多万元创建萧县黄河故道养殖开发有限公司,承包水面1500亩、河滩100余亩,开发黄河故道湿地,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2004年,安徽同利防腐公司通过自有资金积累,投资1000多万元在大庆建设保温材料生产企业。
2004年,安徽建安防腐工程公司投资2000万元在新疆建设占地120多亩的防腐材料生产加工厂,建成玻璃钢生产线一条,生产直径3米、长13米的酸碱储罐;3PE流水作业线一条,黄夹克保温作业线一条;抛丸除锈作业线两条;大、小口径管道内除锈、内喷涂、补口作业线各一条。
……
防腐企业推进技术创新。企业在推进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技术和人才。由于萧县防腐蚀从业人员甚至公司经理多数出身于农民,文化素质低,因早期的防腐作业技术要求低,设备简单,市场竞争程度低,不愁找不到活干。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防腐工程的复杂性、专业性越来越强,促使企业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施工技能。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大力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人员从业能力。通过大力开展横向联合,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姻,从2000年到2004年,以委托代培方式,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员800多人。
不断增强的技术力量成为企业调整结构、推动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支撑,企业也更加重视技术和人才。萧县县委、县政府适时引导,把科技进步作为防腐业发展的基础,以人才为中心,强化科技意识,提升科技水平,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要求骨干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都要挂靠一两个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主管部门建立行业技术开发机构,这些举措进一步激发了企业依靠人才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
安徽同利防腐公司成功开发并生产市政系统独家产品——直径219~1620毫米螺旋缝双面自动埋孤焊接钢管。
安徽防腐工程总公司3年招聘30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充实到施工一线,培养技术创新后备力量。
安徽防腐绝热实业工程公司在山东聊城施工时,采取预热配比、调整配方、加大搅拌转数、快速浇铸合模等创新做法,在零下15℃的环境下,一次试验成功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技术,在全国同行业属于首例。
安徽建安防腐工程公司与北京玻璃研究总院、上海华东化工学院树脂研究所合作,打破使用一种树脂的常规,创新利用两种树脂的复合性能,研制出在塔里木地区气候变化无常的情况下生产大型玻璃钢储酸罐新技术。
这一时期的创新技术还有高分子聚合物涂料喷涂技术、环氧粉末喷涂技术、环保型表面清理技术、化工设备的搪铅和衬铅技术、3PE喷涂和质量检验检测技术、保温管生产一步二步成型技术、高密度聚乙烯防腐技术、聚氨酯泡沫夹克防腐技术、金属热喷涂及高温衬里技术等。
防腐企业推进装备升级。随着先进制造技术不断应用于生产,超大型、微型设备设施被工业、交通等领域广泛采用,对这类工程的防腐蚀施工,单凭人力和简单工具已难以完成,再加上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产生的各类污染不能超标,这无疑对防腐企业的施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拥有先进的施工装备,才能满足工程施工需要,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提高装备水平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防腐企业纷纷增加装备投入,引进、购置先进装备,这些装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有:管道内壁喷涂器、高压无气喷涂机、聚氨酯高低压喷涂发泡机、门型自动埋弧焊机、数控等离子切割机,以及各种先进的管道探伤设备和检验检测、计量、实验设备等。2005年,全县有防腐蚀企业机械设备5337台(件),设备总功率162800千瓦,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33.4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9850元/人。
企业在购买新设备的同时,积极发挥能人的作用,通过技术革新,改造提升传统装备的性能,推进装备升级。安徽省萧县第一防腐工程公司通过对原设备进行改进,生产出水式喷砂机,顺利解决了粉尘污染问题,并结合一线施工实践,革新自动抛丸机、自动喷漆机、空压机等施工装备,为企业节省资金近300万元。
高压无气喷涂机
先进装备的广泛应用,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环境污染,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2000年,萧县化工防腐保温公司凭借独有的装备优势,走出国门。经理张青文带领张青超、张永、张文宇、张祖社、张祖光、耿辉、张祖新、张青平、张银亮、张青军等10人远赴非洲,执行炼油厂防腐施工和安装任务。
防腐蚀强县地位的确立
2000—2004年,是萧县防腐蚀产业的又一发展新阶段,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不仅实现了量的快速扩张,而且实现了质的转变和提升,整体实力又迈上一个新台阶,国内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全国防腐蚀行业中领头羊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成为名副其实的防腐强县,产业特色更加明显,四大优势突出。
市场分布广。萧县防腐蚀施工遍布全国31个省级区域,依托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在大庆、新疆等防腐蚀工程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了30多个主要施工基地,占据国内防腐蚀市场1/3以上的份额,国际市场拓展到科威特等10多个国家。2004年防腐蚀业产值达16亿元,劳务收入超过6亿元。
队伍规模大。防腐产业工程多、工程量大、分布地域广,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资收入高,对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吸引力强。2004年,萧县防腐蚀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占全县外出务工人员23万人的43%。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030人,这些专业技术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的人员219人,中级职称的人员1230人;革新技术工艺30多项,获授权专利20多项。
产业结构优。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链条不断延伸,从单一的防腐施工扩展到防腐蚀材料、防腐蚀机具生产和经营,重点生产性企业发展到20多家。施工范围从最初的防腐工程扩大到保温工程、安装工程、防渗工程、防火工程等多个门类,有3家企业发展成集施工、生产、经营为一体的集团公司。
工程质量高。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施工环境多么恶劣,萧县防腐蚀企业始终坚持质量至上,工程合格率始终为100%,优良率超过65%,其中安装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55%以上,多项工程获国家级、国际级奖项,如鲁班奖、詹天佑奖、巴拿马国际金奖等,是同行业中获奖最多、奖项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