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路径
西部大开发前十年是西部地区夯实发展基础和注重增长速度的十年,而“十二五”时期将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五年,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目前,全国的经济结构正处于变革当中,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亟待改善和转型。因此,处于新时期、新阶段中的西部地区将会面临新的发展任务和发展目标,这就需要突破原有的发展框架,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增长模式,探索和研究西部地区今后发展的新内容和新路径,以实现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明确的未来十年“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的总体目标。
(一)发展思路
自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起,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明显提速,经济增长的基础明显增强。但是应该看到,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基本是由外来投资和政府投资驱动的,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足,经济结构和资源的配置方式不尽合理,增长方式需要转型。与前十年的起步阶段不同,“十二五”时期是西部地区获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开发理念应由注重增长速度转向发展质量、效益与发展速度并重。因此,“巩固基础与深入推进”是“十二五”时期的发展主题,增强内生增长动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型是发展的关键。要鼓励创新创造,推动制度创新,重点谋求和规划长远发展能力;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要将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将改革的好处让利于民;在统筹全局、合理规划的基础上,集中力量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问题,努力在“十二五”末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突破。
因此,未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应将巩固基础作为发展的起点、前提和条件,将深入推进作为发展的过程、步骤和重点。
在“巩固基础”方面,第一,需要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增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能力,在大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同时,着眼于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第二,应进一步推动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老工业基地创新转型能力,在增强重化工业、军工产业等原有产业的优势基础上,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出效益,不断巩固原有工业基础;第三,需进一步制定能源资源开发计划,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防沙治沙、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移民政策,不断巩固生态保护和治理的成果;第四,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第五,对于西部文化发展,则要进一步挖掘少数民族传统和非传统文化,开发文化产业,创立文化品牌,针对不同的民族实施和制定差异性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不断巩固民族文化基础,要在发展的同时,保障民生,体现民意,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深入推进”的重点可以由以下几方面来实现:第一,在市场化建设方面,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并发挥其主导作用,健全市场运行规则与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基本确立信用体系;第二,在东西互动方面,要创新互动机制,探索合作模式,不断推动东西部地区产业对接和转移,打破区域封锁和市场分割,实现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提高资源在区域间的配置效率;第三,在制度创新方面,应努力变革与西部地区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制度,要结合西部地区自身的发展特点,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新制度,创造更加注重制度改革与创新的环境,培育和探索能够增强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制度创新动力;第四,在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应探索实现均衡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路径,需要西部地区在经济总量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在不断推动技术创新、鼓励创新创造的同时,探索自发式、可持续的内生性动力机制,逐步建立起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二)发展关键
增强内生增长动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型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关键,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目前,西部地区仍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的“短板”,经济总量仍不足,人均收入还偏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东部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如果西部地区不发展,全国的发展也就无法实现;西部地区不实现小康,全国的全面小康就不能实现。
因此,经济增长仍然是西部地区发展的第一要务。但是,西部地区必须逐步改变过去长期依赖自然资源开发、外部援助、大量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增强内生增长动力,使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及时而有效地实现转型,从而真正实现自主式发展。
处理好增长与转型的关系应以战略转变作为出发点,要在过去西部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突破的基础上,通过推动包容性、统筹式、协调型、差异化、创新型与可持续“六个增长”实现自我发展能力、民生事业、资源利用与保护、体制与市场化“四个新突破”。
1.推动“六个增长”
重视民生民情,体现公正公平,推动包容性增长。关注民生民情,提高收入水平,不断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居民的收入差距,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贯彻公正公平的观念,改善分配制度,把发展的好处让利于民,要将“以民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并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今后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在新时期、新环境中,西部地区应努力通过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造就业机会、实行政策倾斜、转变发展方式、完善保障制度、改善收入分配、体恤民众诉求等一切能够体现公正公平的措施来实现西部地区的公平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探索与推动包容性增长方式的实现。要努力使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要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努力在2015年末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弱化城乡边界,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统筹式增长。资源的倾斜性配置、经济要素(特别是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受阻、城乡生产和组织的不对称性是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根深蒂固的主要原因。改变西部地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途径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弱化城乡边界的基础上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这就要求西部地区必须探寻减少要素流动中交易成本的方式和方法;研究统筹城市和乡村、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探讨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的体制和机制,从而探索与推动统筹式增长方式的实现,以达到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镇化进程、减弱城乡之间制度差异和消除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目的。目前,西部进入城市化加速阶段不久,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劳动力的回流,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在未来一段时期还会有一个快速增长期,因此,西部地区要努力打破和逆转目前区域和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到“十二五”期末,使西部地区城镇化率超过45%。
注重区域合作、加强东西互动,推动协调型增长。区域协调发展是优化区域间资源配置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捷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创造区域合作条件,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培育东西互动机制,以区域间协调(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区域内协调(西部地区内部)和区域外的协调(西部地区与边境区域之间)为基础,探索突破区域封锁、避免市场分割和克服区域发展雷同等问题,论证设立区域协调中心、搭建区域服务平台、创新区域利益共享机制的可行性,以推动协调型区域增长方式的实现。
区分发展水平,培育比较优势,推动差异化增长。由于西部与东部之间、西部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发展能力存在明显差别,因此,在制定整体区域性政策时,应更加注重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更加注重因地制宜与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差别化支持措施,着重区分“重点区域、扶持区域、边境区域、保护区域以及限制区域”,政策措施可向这些区域倾斜,以创造比较优势,提高竞争能力。在特色产业的培育上要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同时要鼓励和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到“十二五”末,第三产业和民营企业要不断发展壮大,吸纳就业能力明显提高,切实增强市场活力,推动差异化增长。
加强人才开发,鼓励创新创造,推动创新型增长。西部地区的发展不仅需要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而且需要具有勇于创新和超越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突破“贫困陷阱”,缩小区域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就要求西部地区必须注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开发,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与积累,鼓励科学技术的革新与创造,使西部地区能够形成创新的氛围、创新的动力和创新的能力,推动创新型增长方式的实现。为实现上述目标,到201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应达到90%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落实产、学、研一体化的运作机制,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增强创新创造能力,应将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2015年达到2%,切实将教育、创新、科技与市场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以推动西部地区创新型增长方式的实现。
加强基础投入、强化生态保护,推动可持续增长。西部地区在新时期中应重视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努力突破资金、管理、制度、区域和自然屏障的限制,继续加快能源、水利、交通、信息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利益分配与共享的关系,使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具体来看,在“十二五”时期,西部地区应逐步确立起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方式,将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和产业结构升级衔接起来,使资源节约、效率提高、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发展方式得以形成。要不断推进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使西部地区在“十一五”期末单位GDP能耗降低19%的基础上,在“十二五”内达到降低20%的水平,达到1.390吨标准煤/万元。
2.实现“四个新突破”
自我发展能力的新突破。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重点促进与推动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人力资本开发与对外开放,实现西部地区自我发展与自主创新的自主“造血”机制。
民生事业的新突破。以改善民生为核心,重点创新和探索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西部地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
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新突破。以资源保护与利用为立足点,重点建立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机制及方式,保障西部地区的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实现生态良好、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发展方式,提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功能。
体制与市场化的新突破。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出发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重点促进西部地区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努力构建起能推动和提升市场化程度的实现路径及方式。以市场化改革为契机,优化经济结构,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实现公平与效率的适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