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201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规划实施以来的生态建设状况

一、重视程度大幅提高

在全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工作会议、各级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及出台的各种文件、规划中,强调和突出“生态优先”的意识,坚定不移地搞好生态保护,始终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

二、生态建设系统推进

生态建设方面,加大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启动实施了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和黄河刁口河流路生态调水工程,断流34年的刁口河重新恢复过流;全面启动建设了造林绿化工程、县(市、区)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等一批重大项目。2011年加快推进“三网”绿化工程和黄河大堤百里绿色长廊建设,修复湿地20万亩。

三、节能减排卓有成效

山东省政府、财政部、环保部确定将黄河三角洲作为2011—2013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域,在莱州开展重点示范,已下达中央和省级资金6000万元;深入实施了“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和生态市县建设;集中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和自然保护区执法检查活动,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35座,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区内燃煤电厂全部完成脱硫设施改造。

循环经济建设稳步推开。逐步形成了鲁北化工生态工业园、西王集团工业园、胜利工业园区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实施了212个重点节能项目,总投资112.4亿元,实现节能当量285万吨标准煤。2011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损害补偿试点工作,建立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机制。

减排努力有成效。黄河三角洲两个核心市东营和滨州,在两个主要排放指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上均呈减少趋势,整体发展质量在提高,两指标减少幅度均大于全省平均水平。两市相比,东营减少幅度更大,其中氨氮排放量减少了21.6%。废水排放量虽然一直增加,东营和滨州2010年分别增加1399万吨和3449万吨,东营增加8.5%,滨州16.6%,东营废水排放控制相对较好,见表1—12。

表1—12 2009—2010年东营与滨州污染物排放情况

资料来源:《山东统计年鉴》(2010年、2011年)。

但是黄河三角洲的环境保护压力依然较大,减排任务艰巨。这不仅因为黄河三角洲本身的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更因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生态产生的影响也在加大。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的通报》(鲁政字〔2012〕181号),“十二五”规划要求滨州COD、氨氮这两个指标分别减13%和15.30%,但是2011年度只分别完成了1.55%和1.78%,未达到“十二五”年均进度要求。东营、滨州SO2减排也均未能达到年均进度要求,东营年度减少0.76%,滨州年度减少2.20%。NOX排放量均同比上升。2009—2010年滨州市能耗指标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将近20%,经济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见表1—13。

表1—13 2009—2010年东营与滨州能耗指标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山东统计年鉴》(2010年、2011年)。

山东省2008年万元GDP能耗降低6.47%,2009年降低5.46%,2010年降低4.39%,处于持续降低的趋势。但是随着指标的越来越小,降低幅度也在下降。黄河三角洲能耗指标也符合这一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减排的空间越来越小,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深度在不断扩大,二者之间的矛盾将日趋尖锐。因此,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力度,实现高效生态发展。

四、城市环境不断改善

东营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4.8%以上;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近岸海域功能区达标率100%,各类噪声均符合相应功能区划要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5%,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十一五”减排指标得到国家确认,化学需氧量累计削减20.6%,二氧化硫累计削减40.4%。

滨州市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59.7%,同比提升6.7个百分点。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均提升到一级,河流水质持续改善,19条重点河流29个监控断面。COD、氨氮年均浓度分别下降27.1%、30.8%,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生态建设成绩显著。2个县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命名,4个乡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命名,7个乡镇获得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命名;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调整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准。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建成,已覆盖96家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15个空气自动站、10家城镇污水处理厂、16个河流出入境断面及饮用水源地。积极建立和完善风险源档案,对全市44家放射源使用单位的381枚放射源实施了规范化管理。严格环境执法,累计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8起,依法清理取缔土(小)企业23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