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工业)经济区增长绩效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已经相继形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区域,且各具特点,它们已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撑点。然而,面临经济增长放缓、增长质量偏低等问题,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带动经济持续增长已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在2009年以前,中国北方尚未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经济发展区域,有鉴于此,国家提出建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设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亘古文明的发源地。它灌溉着土地,孕育着华夏子孙。其流经省份或自治区均是中国经济发展重镇,该区域正寻找着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国务院2009年11月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作为中国三大三角洲(珠江、长江和黄河三角洲)之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自此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三角洲承接引领区域发展的历史使命,具备以下优势:首先,地理优势突出。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备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基础条件。其次,政策优势明显。历数黄河三角洲发展脉络,早在1988年,“黄三角”开发总体战略就首次被专家学者们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寻找特色发展模式,时至今日,生态高效发展模式成为主线,这一理念被正式提为国家级战略,为其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最后,后发优势不可低估。黄河三角洲可以在借鉴其他相对发达区域,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少走弯路,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衡量黄河三角洲高效(工业)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转型,最为可行的方法之一是考虑其各个地区工业部门的增长绩效,即考察各地区工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情况。该方法的突出优势是可以将产出总量和增长质量共同纳入到考核范畴。经济增长不仅存有总量的差异,而且还有质量的区别,总量提升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而质量集中表现在高效和生态方面。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和2010年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是25965.91亿元和39416.2亿元,增长了51.80%,均位居全国前三甲。光鲜亮丽成就的背后蕴藏者巨大的代价,两年内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由334255万吨和11935万吨上升到436371万吨和16038万吨,总量巨大、增幅较高。可见山东省经济增长总量从时间和空间上均处于领先位置,然而同时也存在较高的非意愿产出。因此,如何保证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前提下提升增长质量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从理论上讲,高速经济增长与高效经济增长具有本质区别,前者强调量的积累,后者重视质的改变。高速增长势必造成非意愿产出增加,也会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高速发展与高效、生态发展之间存在着内在矛盾,若处理不当,则表现为增长不可持续、环境污染等问题。高效生态的经济增长关键点在于降低对生态负面影响的同时,提高产出或其技术,即生态技术,能够有效解决高速发展与生态发展之间的矛盾。
方法选择主要有几点说明:第一,选取方向距离函数作为评估方法。数据包络模型是效率测度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以此为出发点,Chambers(1996)提出的方向距离函数,可自由设定衡量方向的特征,让无效率的决策单元可以同时增加工业产出与减少工业投入来达到生产有效率。这有别于以往的研究片面地选择投入导向或产出导向,以往的方法有悖于现实经济活动中追求成本最小和收益最大的特征。第二,将非意愿产出纳入测算效率模型。经济增长同时所产生的非意愿产出对测度效率具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在确定衡量决策单元产出指标时,非意愿产出的引入,一方面可以考虑到增长质量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环境生态问题。同时考虑高效和生态问题,符合高效生态经济效率测度的要求。另外,方向距离函数可以自由设定衡量方向的特征,决策单元可同时以减少非意愿产出和增加意愿产出的方式来改善效率。第三,函数具有投入与产出加总或移动性质。加总个别决策单元的绩效就能测得整体的实际增长绩效状况,具有横向和纵向可比性。结合这种特性,运用生产力指数衡量生产力变化情况,并基于此指数,将其分解为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动两个成分,有助于探求生产力变动的源泉。第四,基于松弛测度的非径向、非导向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效率。方向性距离函数是一种径向的、导向的计算方法。当存在投入松弛或产出松弛时,径向的测量方法会高估被评估对象的技术效率,而导向的测量方法无法同时兼顾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于是Fukuyama& Weber(2009)据此发展了一种基于松弛测度的非径向、非导向的方向性距离函数(slacks-based measure DDF),并由王兵等(2010)、庞瑞芝和李鹏(2011)将其引入测度经济绩效。最后,克服长周期研究内可能会出现的技术退步现象。运用当期样本构造生产技术前沿面时,未考虑到样本过去时期的数据信息,指数的测算结果常出现技术在长期内大规模倒退的反常现象。Shestalova(2003)发展的序列数据包络分析(sequential DEA)能够保证“技术外溢、技术追赶效应下,长期而言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或不变”(Oh&Heshmati, 2010;杨文举,2011)的合理假设,并由庞瑞芝和李鹏(2011)引入到效率测度中。
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区域的工业作为研究对象,借鉴技术不退步思想,将非意愿产出纳入到高效生态(工业)经济区绩效评价的分析框架;结合可以用于非意愿产出测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构建了基于松弛测度的序列方向性距离函数(sequential slacks-based DDF, SSDDF)。本研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山东省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工业)经济区工业的增长绩效进行考察,并着重分析其研究期间区域差别和演进特征,以考察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成效,为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调整互动,以及高效和生态协调发展提供政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