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方向与界定
一、基本问题与基本思路
根据上节文献综述所展示的研究现状,本书选取竞争力与财务的结合研究作为基本领域,它包括两大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方面是,在竞争力成为企业重要而显性的决策维度的情况下,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活动、过程及效果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也即竞争力如何影响企业财务。从理论上来研究这个问题,会涉及对财务本质、基本规律、目标、主体、职能等基础理论的重新梳理、理解与构建,从而形成关于竞争力财务的基础理论体系的探讨。另一方面是,企业的财务应从哪些方面来着力改进,以对企业竞争力系统的提升起到较好的效果,也即企业财务如何反作用于其竞争力系统。从理论上探讨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对竞争力财务的运作体系进行构建的工作。
但是,防止研究过程中竞争力与财务形成“两张皮”,既是本书的关键所在,也是其难点所在。这种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现有的研究状况也在相当程度上证实了这种脱节状态的存在。为此,首要的是在竞争力与财务之间找到共同的逻辑基础,才可能合理地展开演绎分析而不致各行其道,才可能科学地归纳整合而不致分崩离析。换言之,在构建竞争力财务的基础理论体系与运作体系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回答“竞争力为了什么与是什么”这个本原问题,进而明晰竞争力与财务在属性上本该是种什么样的关系。遗憾的是,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学对竞争力的现有研究没能对此提供清晰而有说服力的成果。因此,我们必须回到经济学与管理学的“领地”去为竞争力财务寻找、夯实所需的理论基础。
以上展示的是种逆向分析的过程,而我们的研究过程,即对以上基本问题的解答次序却要反过来进行。首先,我们要从价值这个本源上回答“竞争力为了什么与是什么”的问题,把竞争力纳入价值的分析框架内来理解,并在价值这个基本概念上找到竞争力与财务共同的逻辑基础;然后,我们要回答“竞争力如何影响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的问题;最后,则是回答“财务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系统”的问题,从而形成一个由上而下、逐渐从理论转向实用的研究过程。
二、研究方向与内容
本书名为“竞争力财务经济学”,是关于企业竞争力与财务的结合研究,且强调置于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展开分析。与冯巧根的《竞争财务论》相比较,它力图突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聚焦于企业竞争力——竞争能力的优势的培育,即对企业自身素质的关注甚于其竞争行为。我们认为,从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看,企业竞争力是其竞争行为的前提与基础,竞争战略是基于外部环境与内部素质的匹配性而制定的,而竞争行为则是竞争战略的具体实施。因此本书依据的竞争理论主要是“企业能力理论”。
(2)强调从战略的层面来研究财务。企业战略具有层次性,最根本的是企业的整体战略,其次是企业的竞争力战略,最具体的是企业职能战略,其中很重要的是财务战略。它们形成了如图1—2所示的动态关系。
图1—2 企业战略的各个层次及其动态关系
可见企业财务战略是服从与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与竞争力战略的,这是竞争力财务这种新型的财务战略思想与活动得以形成的逻辑基础,也是本书研究的基本依据。
(3)勾勒出“价值—顾客价值—企业价值—资本—知识资本—竞争力”这条逻辑主线,并围绕它比较自然地融合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学各自的研究成果与优势,力图夯实竞争力财务的理论基础,并进而探讨在渗透了竞争力战略的思想的支配下,对财务的基本理论可以产生怎样的新理解。
(4)着重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运用多种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竞争力如何影响财务资源的配置效率,财务资源的配置如何培育、增强与发挥企业的竞争力进行规范的研究。而丰富多彩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包括财务实务则用做必要的引证分析的素材,并不作为本书分析的重点。
因此,本书的基本目标是构建竞争力财务的基础理论体系与运作体系。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力图通过对价值理论的研究、对企业竞争力系统的研究夯实竞争力财务的理论基础。中篇着重探讨在竞争力这个维度下,对财务的基础理论可以产生什么样的与原来不同的认识,可以形成哪些新的理解或观点。对竞争力财务的本质、基本规律、主体、目标、职能等基本范畴的研究构成了本书中篇的主要内容。下篇则围绕竞争力财务的运作对如何通过企业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培育、增强与发挥其竞争力优势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分析,包括知识资本投资、财务治理结构、企业并购等。
在研究方法上,本书主要采用规范研究、逻辑分析的方法;在部分内容的研究中,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适当运用数量分析、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
三、基本界定
竞争力财务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国际国内竞争的一体化与白热化,企业形成了清晰而系统的竞争力战略思想的前提下产生的。我们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界定有:
(1)买方主导的市场态势的形成。这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加剧的基本条件。在此条件下,顾客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且变化节奏加快,因而顾客成为市场的主导,“顾客是上帝”不再只是为了某种广告宣传效应的表面之词,而应导入企业的经营理念之中。
(2)信息与知识经济初具雏形且方兴未艾。各种知识、信息、技术的积累、流动及交叉应用使之呈现爆炸性增长的态势,这使得企业围绕顾客需求及其变化展开持续的创新活动具备了必要的技术可能性与可行性,也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全面、深刻、系统。
(3)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与规模化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资本相对而言不再是十分稀缺的资源,金融创新不仅使资本市场能经济地吸收闲置的资金,而且能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尽管资本市场上存在一些“噪声”及“丑闻”,但还不至于从根本上动摇我们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假设。这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包括财务创新)、制度创新及其效应的发挥有条件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
(4)全球经济一体化。这意味着全球范围内市场的一体化、竞争的一体化、资源整合的一体化等内涵,这也意味着企业的竞争对手并非仅局限于国内,还有众多世界级强手,因而企业的竞争力财务必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
(5)市场秩序的“三公化”。公开、公平、公正是现代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要求,这既是对法律制度的要求,也是对行政干预的要求。尽管现实中存在各种不公现象,但我们的研究必须以此为基本界定之一。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类型的企业(独资、合伙或股份制公司等)都需要竞争力财务,我们的研究并不需要对企业具体的制度形式做出显性的或严格的限制,但在全球竞争一体化的形势下,公司制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无疑是这个竞争舞台上的主角。因此,本书研究的重点对象是公司制企业。行文中的“企业”若不另加限制或注释,也主要是指公司制企业。
所谓“竞争对手”,是指对特定顾客的特定未被满足的需求而言,因提供给顾客可供选择的产品或服务而形成排斥性关系的企业。这个界定是从顾客角度进行考虑的,因而要超脱于具体的产品或服务的形式。比如某个顾客群春节前要回家,则对此形成竞争对手关系的是能够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包括铁路客运、民航、长途汽运、轮船运输,及汽车租赁等企业。又比如对某些白领青年百无聊赖的休闲时间,则任何可为之带来好心情的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之间都可能形成竞争对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