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歇尔的杰出贡献
我们分三个部分介绍马歇尔对经济学的杰出贡献。
(一)马歇尔关于经济学本身的经典论述和经典观点
1.关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开宗明义地写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世界的历史是由宗教和经济的力量所形成的。
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的福利必需品最密切相关的那一部分。
正因为如此,经济学一方面是研究财富的科学,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研究人的学科的一部分。因为人的性格是由他的日常工作以及由此而获得的物质资源所形成的,任何其他影响,除了他的宗教理想以外,都不能形成他的性格。
马歇尔定义的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财富如何增加,如何分配,以及伴随着财富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以及合理的分配,人的品格或性格的完善。他认为,贫困会导致身体的、精神的和道德的不健康,富裕以及合理的分配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2.经济学的实质
马歇尔认为,经济学主要是研究活动的动力和对活动的阻力,这种动力和阻力是能够用货币来衡量的。人们的巨大贡献,可能是因为受到高尚的好胜心的鼓舞,但这种高尚的好胜心是可以用货币去衡量的人的动机,才使得经济学远胜于其他研究人类的科学。马歇尔写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日常生活中过活、活动和思考的人们的学问。但它主要是研究在人的日常生活服务方面的最有力、最坚决地影响人类行为的那些动机。每个稍有可取之处的人,在从事营业时都有较为高尚的性格;在营业方面,像在别处一样,他也受到个人情感、责任观念和对高尚理想的崇拜的影响。的确,最有能力的发明家,和进步的方法与工具的组织者之所以发挥他们最好的精力,是因为受到高尚的好胜心的鼓舞,并非完全因为爱好财富的缘故。不过,话虽如此,日常营业工作的最坚定的动机,是获得工资的欲望,工资是工作的物质报酬。……正是对营业生活中最坚定的动机的这种明确和正确的货币衡量,才使经济学远胜于其他各门研究人的学问。”简言之,经济学的实质是研究人类活动的动机、动力或阻力,这种动机或阻力可以用货币表现,人们可以进行比较,从而选择最有利的方案。
3.经济学研究的指导思想:自然界没有飞跃和局部均衡
“自然界没有飞跃”是马歇尔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他写道:“经济进化是渐进的。它的进步有时由于政治上的事变而停顿或倒退,但是,它的前进运动绝不是突然的;因为,即使在西方和日本,它也是以部分自觉与部分不自觉的习惯为基础的。天才的发明家、组织者或财政家虽然似乎可以一举而改变一个民族的经济组织,但是,他的不纯然是表面的和暂时的那一部分影响,一经研究就可知道,也不外乎是使得久已在准备汇总的广泛的建设性的发展达到成熟而已。在大自然的表现中,那些最能观察和精密研究的表现,是其他大多数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经济研究的基础。同时,那些时作时辍的、罕见的和难以观察的表现,则常留到以后的阶段再进行特殊的研究。‘自然界没有飞跃’这句格言,对于研究经济学的基础之书尤为合适。”
自然界没有飞跃,一切都是渐进的,都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即使发生似乎是突变的事情,实际上也是长期准备的结果。既然如此,人类只能顺势,循序渐进,而不能逆势,更不能揠苗助长。
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指导思想或原则是“局部均衡”,或者说“假定其他条件不变”。
马歇尔强调,《经济学原理》一书的中心概念是“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相当于力学上所讲的均衡,是一种局部均衡。马歇尔论述道:“我们研究的力量是如此之多,以致最好一次研究某一特殊商品的供求和价格的初步关系。我们用‘其他情况不变’这句话,把其他一切力量当作是不起作用的:我们并非认为这些力量是无用的,不过是对它们的活动暂不过问而已。”
马歇尔强调局部均衡,后来瓦尔拉斯又提出一般均衡。不过,马歇尔的局部均衡更为有用。
4.“经济学”比“政治经济学”更合适,并由此发生了“经济学”对“政治经济学”的替代
马歇尔认为,用“经济学”比“政治经济学”更合适。他说,“经济学虽然是这样大大地受到实际需要的影响,但它却尽可能避免讨论党派组织的紧急问题,与对内对外的政治上的策略问题,这种策略问题是政治家必须考虑的,然后才能决定提出何种办法,使他最容易达到他要为他的国家所要达到的目的。诚然,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帮助他决定,不但是应抱何种目的,而且是达到那个目的所采取的广泛政策的最好方法。但是,经济学却避免讨论有实际经验的人所不能忽视的许多政治问题:所以,它是一种纯粹的和实用的科学,而不是一种科学和方法。所以,用‘经济学’这个意义较狭的名词更好。”
从古典学派开始,历经马克思,一直被叫做“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学,被马歇尔以“经济学”代替之,连书名都被叫做《经济学原理》,而不是《政治经济学原理》。马歇尔旨在淡化政治经济学内涵的政治因素,追求“经济学”的纯科学性。这一变动影响深远,此后,经济学家几乎都因强调经济学的科学性而接受了“经济学”的概念,并因此而忽视其中的制度因素,推崇经济学的一般性和科学性。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人们发现,在研究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经济行为时,不研究其中的制度因素似乎是不行的。但这种复归似乎再也回不到政治经济学当年的传统,至今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社会大众,都似乎更乐意接受经济学的概念。
5.关于经济规律
马歇尔认为,经济学家像其他一切科学家一样,是收集事实、整理和解释事实,并从这些事实中得出结论。经济学通常是对我们已知的事实加以仔细考察,并寻求更多的事实,加以概括和归纳,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这可能就是经济规律。
由于经济规律反映的是社会的人的经济活动,因而使得经济规律不同于各种自然科学的规律。马歇尔说,社会和经济规律相当于较为复杂和较不精确的自然科学的规律。他写道:“经济学的规律可以与潮汐规律相比,却不能和简单地与精密的引力率相比。因为人们的活动是如此多种多样和不确定,以致在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中,我们所能做的关于倾向的最好的叙述,必须是不精确的和有缺点的。”所以,规律这个名词的意义,不过是一种多少是可靠的和明确的一般命题或倾向的叙述而已。而“经济规律,即经济倾向的叙述,就是与某种行为相关的社会规律,而与这种行为有主要关系的动机的力量能用货币价格来衡量。”
把马歇尔的意思说得更简单和直白一点,经济规律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它近似于自然规律,是一种可以用货币表现的规律,其特点在于有周期性,是一种大致的走势,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学家不得不研究的趋势性的东西。
6.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十分熟悉数学的马歇尔并不十分推崇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他把不得不用的数学方法尽量简单地放在脚注或附录里。相反,他十分推崇广泛使用的归纳法和演绎法。他指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其他研究方法一样,具有共同性。经济学的工作是收集事实、整理和解释事实,并从这些事实中得出结论。马歇尔引用希穆勒在《论国民经济》一书的论述,指出“观察和说明、定义和分类都是准备工作。但是,我们所希望由此得到的是,经济现象的互相依赖的知识。……归纳法和演绎法都是科学的思想所必须采用的方法,正如左右两足是走路所不可缺少的一样。”这些方法都是经济学所必须采用的,只是对每种方法的采用必须适当。
马歇尔强调,在经济研究的某些部门中,以及为了某些目的,研究新的事实比探讨我们已有的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解释更为紧要。而在其他的部门中,任何事件的那些表面上的和最先出现的原因,究竟是不是它的真正的原因和唯一的原因,仍然很难确定,因此,对我们已知的事实的推崇加以仔细考察比寻求更多的事实,就更为迫切需要了。简而言之,收集事实,归纳、总结、演绎,这就是马歇尔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作为经济学,更应当研究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新问题。这是经济学家的使命。
(二)均衡价格:马歇尔经济学的皇冠
马歇尔的经济学中贯穿着一系列均衡价格。均衡本来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指两种相反的力量形成的平衡。马歇尔对经济学最杰出的贡献,在于把古典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与边际主义的需求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著名的“马歇尔十字交叉”。“马歇尔十字交叉”或均衡价格是他倡导的局部均衡的具体运用,即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讨论一种商品或服务的均衡价格。“十字交叉”是马歇尔的创造,更是他对边际理论的具体运用,即马歇尔式的均衡。
首先是供给价格的确定和供给曲线。如果1公斤的谷物价格越高,农民愿意并可以提供的谷物就越多,由于每多生产1公斤谷物比此前生产1公斤谷物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因而随着谷物的增加,边际报酬递减,所以农民提供的谷物数量的价格刚好等于生产的边际成本,即增加生产最后一个单位的谷物所需要的成本。每增加1公斤谷物都相应地导致一个对应的边际成本,把这些边际成本用货币表现出来,继而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简单地说,即价格越高,供给越多,供给的数量截止于供给的边际报酬等于边际成本之点。
其次是需求价格。随着价格下降,消费者的需求增加。价格下降导致需求量增加的观点来源于边际效用递减的边际主义概念。还以粮食为例,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1公斤粮食带来的满足感越来越少,所以必须降低价格才能增加需求。马歇尔写道:“一物的所有量有了一定的增加而得到的那部分利益,每随着他已有的数量的增加而递减。在他要买进一件东西的时候,他刚刚被吸引购买的那一部分,可以称为他的边际购买量,因为是否值得花钱购买它,他还处于犹豫不决的边缘。他的边际购买量的效用,可以称为此物对他的边际效用。”马歇尔认为边际效用规律是需求规律的基础。对于某一商品,每一个购买者心中都有一系列价格和购买量对应的点,把它们连接起来就叫做需求曲线。
从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的相互关系中,马歇尔得出了均衡价格。马歇尔所讲的均衡价格是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也就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一致的价格,即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的点表示的价格。他指出,如果在某一供给价格的条件下,市场的需求价格高于供给价格,卖者就趋向于增加供给量,随着供给量的增加会使需求价格下降,供给价格提高,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并使之趋于一致。相反地,如果在某一供给价格的条件下,市场的需求价格低于供给价格,卖者就会减少供给量,而供给量的减少又趋于提高需求价格、压低供给价格,使二者趋于一致。在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一致的时候,需求量和供给量相一致,两者的均衡也就达到稳定。
必须说明的是对于某一商品,不同的购买者有不同的个人需求。马歇尔进一步认为某一商品的总需求不外是这种商品的所有买者的个人需求的综合。马歇尔的均衡价格指的是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时的价格。
均衡价格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市场调节资源合理分配的过程,这就是亚当·斯密所讲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过程。
马歇尔提供的引人注目的另外一个概念是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反应程度大的需求弹性大,反之则需求弹性小。根据需求的一般规律,商品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涨跌而增减,但其反应程度并不相同。有的商品价格上涨一点,需求便减少很多,价格下降一点,需求便增加很多。此种情况就是需求弹性大,如奢侈品。有的商品价格上涨很多,但需求量减少有限,价格下降很多,需求量也增加有限,这种情况被称为需求弹性很小,如一般的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用公式表示就是需求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道理相同,指供给量对供给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有的商品或服务随着供给价格的提高,其供给量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例如,库存较多和相对容易组织生产的产品。有的商品或服务尽管供给价格在提高,但供给者愿意提供的供给量却变动不大,如那些库存少,短时间内不容易组织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用公式表示即供给弹性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供给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是指其他条件不变,在“均衡价格”这个枢纽性的概念形成之后,他不仅给出了“弹性概念”,而且进一步提出了代用原则。马歇尔首先从供给方面的要素价格,或者成本价的比较中给出了替代原则,即供给者会选择最便宜的生产要素的组合。马歇尔写道:“就生产者的知识和经营能力所及,他们在每一场合下都会选择那些最适合他们的生产要素。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的总和,一般都小于可以用来替代它们的任何其他一组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的总和。每当生产者发觉情况并不如此,一般说来,我们总会设法代以那种费用较低的方法。以后我们将会看到,社会如何采取大同小异的方法,用一个企业主来代替另一个企业主,因为就后者向社会索取的代价而言效率是比较低的。为了便于引证,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代用原则。”马歇尔虽然是从供给方面给出的“代用原则”,但他强调,这个原则几乎可运用在经济研究的各个领域之中。换言之,“代用原则”也适用于对需求问题的讨论。例如,如果买梨更划算就不买苹果,需求者也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组合。更重要的是替代原则也适用于企业,人们会选择好的企业代替不好的企业。
“均衡价格”是马歇尔经济理论的枢纽性概念,在此基础上,马歇尔完成了他的分配理论,即各种要素在市场上的均衡价格,就是该要素贡献之所得,例如土地的均衡价格即地租,劳动的均衡价格即工资,资本的均衡价格即利息等。
马歇尔将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的思想加以扩展,创造出了整个牛顿式的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所有的经济元素都是相互影响并且可以相互抵消的。这一均衡点成为新的“价值理论”的基础,并最终使得价值与价格成为了同一个概念。因此,现代经济学家把“价值理论”也称为“价格理论”。这是美国学者E·雷·坎特伯里在《经济学简史》中对马歇尔的评价。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则认为马歇尔讨论了更为表层的东西,而忽略了深层次的价值问题。
(三)马歇尔经济学的一些颇具启迪的论述和观点
作为一部恢弘的经济学巨著,除了对经济学本身的看法,除了他的枢纽性的“均衡价格”,还有很多极富启迪的论述和观点,我们在这里摘其要者而论。
1.欲望与经济活动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给予欲望与经济活动高度关注,该书第三篇“论欲望及其满足”集中讨论了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很少使用“欲望”这一概念,很少研究欲望问题,这可能是需要补充的。
(1)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通常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提出更高的欲望。
马歇尔说:“人类的欲望在数量上是无穷的,在种类上是多样的,但它们通常是有限的并能满足的。未开化的人的欲望的确比野兽多不了多少;但是,他向前进展的每一步都增加了他需要的多样化,以及满足需要的方法的多样化。他不仅希望他惯常消费的东西有较大的数量,而且希望那些东西有较好的质量;他还希望有较多的花色可供选择,并且希望有满足他心中产生的新欲望的东西。”马歇尔强调,多样化的欲望尽管是强烈的,但人们更推崇自豪感和优越感的欲望。在笔者看来,欲望是随着新的欲望的满足不断提升的,于是又有了通过新的努力满足这种欲望,再于是在新的起点上又有了新的欲望和新的努力,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不断前进和发展的。
对于欲望与活动或努力的关系,马歇尔有着非常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概括来说,在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中,虽然是人类的欲望引起了人类的活动,但以后每前进新的一步,都被认为是新的活动的发展引起了新的欲望,而不是新的欲望发展引起了新的活动。”这就是说,社会经济发展到后来,很大程度上是新的活动、新的知识、新的生产引发了新的欲望。
(2)欲望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人们总是期望在给定的条件下最有效地分配各种自己可以掌握的资源,以追求效用最大。
马歇尔认为,随着一种欲望的满足,其边际效用递减。他写道:“欲望是无止境的多种多样,但每一个别欲望都是有其限度的。人类本性的这种平凡而基本的倾向,可用欲望饱和规律或效用递减规律来说明:一物对任何人的全部效用(即此物给他的全部愉快或其他利益),每随着他对此物所有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及所有量的增加那样快。如果他对此物的所有量以同一的比率增加,则由此得到的利益是以递减的比率增加的。换句话说,一个人从一物的所有量有了一定的增加而得到的那部分新增加的利益,每随着他已有的数量的增加而递减。”这就是著名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具体体现。
由于随着对某一物的享受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人们会最佳地分配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例如货币。马歇尔写道:“如果一个人有一样东西能充作几种用途,他会把它如此地分配于这些用途,以使它在一切用途上具有相同的边际效用。因为,如果这样东西在一种用途上比别种用途具有较大的边际效用,他会从前一种用途上取出此物的一部分用于后一用途,因而获得利益。”各种享受的边际效用相等,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3)欲望是随着知识和财富的增长而不断扩大和增长的。
马歇尔写道:“人类全部历史表明,人的欲望是随着他的财富和知识的增长而扩大的。”马歇尔的认识是很有道理的,只有财富增长了,才能在新的层次上有新的欲望,已经增长的点不过是新的欲望的起点。例如有了1000元的财富,才会在此基础上有挣5000元、10000元的欲望,消费的欲望也会因此而提高。此外,知识的增长不仅可以拓展增加财富的渠道和能力,也可以拓展和提升消费结构,例如知道汽车和会开汽车才会买汽车等等。
在正常情况下,欲望的增加及实现只要是奉公守法的,通常不仅不是坏事,还会对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讲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也是这个道理,人们要实现自己的商品的价值,商品必须对社会有用。
2.关于生产要素
关于生产要素,马歇尔有着不仅精湛,而且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论述。
我们通常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然而马歇尔在该书第四篇“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中,赫然把组织放在了生产要素之列。马歇尔先是按照惯常的逻辑,指出生产要素通常分为土地、劳动和资本三类。然而在讲到资本的时候,马歇尔则认为资本的大部分是由知识和组织构成的。他写道:“资本大部分是由知识和组织构成的,其中有一部分是私人所有,而其他部分则不是私人所有。知识是我们最有力的生产动力;它使我们能够征服自然,并迫使自然满足我们的欲望。组织则有助于知识,它有许多形式,例如单一企业的组织、同一行业中各种企业的组织、相互有关的各种行业的组织,以及对公众保障安全和对许多人提供帮助的国家组织。……有时把组织分开来算作是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似乎最为妥当。”他甚至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讲,生产要素只有两个,就是自然与人类。“资本与组织是人类在自然的帮助下,在人类预测将来的能力和甘愿为将来准备的心理指导下进行工作的结果。”他认为,“人类在数目上,在健康和强壮上,在知识和能力上,以及在性格丰富上的发展,是我们一切研究的目的。”
马歇尔认为资本应当包括知识和组织对我们极具启发意义。通常把资本仅仅理解为货币太狭窄了,我们一定要丰富我们的知识,包括我们的能力在内,这是很重要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才有了后来人力资本的概念。马歇尔所讲的一系列组织,实际上是我们所讲的制度安排,一个能够保证公平、正义、有效竞争、激励创新,能够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得最为有效的组织比什么都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更应当从资本通常包括知识和组织的角度研究和提升生产要素。
3.关于工业组织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上卷第四篇第八章“工业组织”中,专门论述了工业组织的问题。马歇尔的以下论述对我们理解组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理解什么样的组织是有效的组织,理解组织的发展过程十分具有启发意义。
马歇尔指出,组织增大效率的学说是旧有的,但亚当·斯密给它以新的生命。经济学家和生物学家曾经共同研究生存之争对于组织的影响。马歇尔进一步指出,在亚当·斯密的著作还没有获得许多读者之前,生物学家对于区分高等动物与低等动物的组织上的种种差别之理解,已开始有了很大进步。而在此前,马尔萨斯所做的人类生存竞争的历史叙述,是达尔文着手关于动物界和植物界的生存竞争之研究,这个研究终于使他发现了生存竞争不断起着淘汰作用。自那时以来,生物学尽了它应尽之责而有余;经济学家因在社会组织——特别是工业组织——与高等动物的身体组织之间所发现的许多奥妙的相似点而受益匪浅。马歇尔认为,对组织之研究,可分为微分法和积分法。所谓“微分法”,在工业上表现为分工、专门技能、知识和机械的发展等形式;而“积分法”——就是工业的有机体的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密切性和稳固性的增加——表现为商业结构信用的保障之增大,海上和陆路、铁道和电报、邮政和印刷机等交通工具和习惯的增加等形式。马歇尔的结论是,生存竞争使最适合于从环境中得到利益的有机体增多。
马歇尔讲到了组织的变迁。他认为遗传性的影响在社会组织中的表现最为显著。因为社会组织必然是发展缓慢的,而且是许多代的产物,它必须根据大多数人的不能迅速变化的风俗和癖好而变化。马歇尔强调,制度虽可迅速变化,但如果要持久的话,制度必须适合人类。如果制度的变化比人类的变化快得多,就不能保持它的稳定性。因此,进步的本身增大了以下警告的迫切性:在经济界中,自然是不能飞跃的。
总结马歇尔关于组织问题的论述,他起码告诉我们:
(1)组织或制度安排是十分重要的。组织可以从两个角度观察。一是微分法,即假定其他条件都不变,细致地分解和观察组织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二是积分法,即研究组织各个组成部分的扩张以及有机组合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2)根据适者生存的原则,组织是进化的,有效率的组织将会被保留和发展,无效率的组织连同组织依附体将会被淘汰。
(3)组织的发展具有遗传性,即我们今天所讲的路径依赖。组织的变迁必须与周围的环境和人相适应。
马歇尔的论述告诉我们,我们必须重视组织变迁,既包括工业组织的变迁,又包括宏观的、大的制度安排的变迁,必须全力以赴推进旨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以选择最有效率的制度安排。
4.关于工人的素质以及教育
中国学者通常喜欢讲劳动力红利,比较推崇廉价劳动力。事实上陶醉于廉价劳动力会最终陷入比较优势陷阱、陷入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自拔。即使将此点存而不论,看劳动力是否便宜也不是看工资的绝对量,而是工资和劳动者劳动效率的比较,是一个相对量。马歇尔有一句名言,“美国在世界上居于领导地位,那里有一句俗语,谁力求支付最高的工资,谁就是最好的企业家。”为什么?马歇尔论述道:“以一定的工资率取酬并在一周内所赚最多的工人,对雇主来说是最廉价的工人,对社会来说也是最廉价的工人,除非他们因工作过度而未老先衰。因为他们完成的工作较多,则每部分所负担的固定资本费用也较少。两种场合下的直接成本虽说相等,但效率较大取得计时工资较多的工人所做工作的总成本,却低于那些效率较小取得计时工资较少的工人所做的。”马歇尔举例说,如果雇主使用的是贵重的机器,而该机器又必须和工人的数目保持一定的比例,则雇主往往发觉,他如果能以50镑工资用20个人完成从前以40镑工资用30个人所完成的工作,则他的商品总成本会有所减少。正是因为如此,雇主们似乎宁可为高效率、高素质的工人支付工资。
马歇尔认为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工人的素质,使工人养成良好的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习惯,教育还可以出大企业家。他说:“教育仅仅当作是一种投资,使大多数人有比他们自己通常能利用的大得多的机会也将是有利的。因为依靠这个手段,许多原来会默默无闻而死的人就能获得发挥他们潜在能力所需要的开端。而且,一个伟大的工业天才的经济价值,足以抵偿整个城市的教育费用。……在许多年中为大多数人举办高等教育所花的一切费用,如果能培养出像牛顿或达尔文、莎士比亚或贝多芬那样的人,就足以得到补偿了。”教育投资的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显而易见,但我们必须提高教育的质量,使教育始终走在历史前进的前列。
维多利亚时代的大幕最终在贝列尔山庄(马歇尔居住地)上演的人类戏剧中徐徐落下。马歇尔去世时,所有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都对他表示了敬意。后来,又有了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综合,这次综合使马歇尔的影响更加深远,但也有被综合所忽略的地方,特别是“自然界没有飞跃”和经济组织的遗传性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