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认识红薇是1990年的秋天,我们一起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读研究生。北外独特的两届研究生一起上课的方式使我们有缘相识。最初的印象是她特别好学、思维敏捷、热情大方、精力充沛。如今,她已是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不过依然快人快语,学问上也更加出色。
我和红薇都是何其莘先生培养的博士,对英国戏剧都情有独钟,从莎士比亚到当代戏剧家,谈起来都会眉飞色舞、兴趣盎然。共同的学术追求使我有幸每每成为红薇作品的第一位读者。读红薇的文章是我的一大乐事。她始终紧跟学术前沿,敏锐的洞察力使她对作品的分析经常有出人意料的解读,令人有耳目一新、酣畅淋漓之感。
红薇对哈罗德·品特(1930—2008)的集中关注始于她的博士论文撰写阶段。2003年至2004年,她在英国利兹大学访学期间,不仅收集了品特研究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而且经常当面向著名戏剧评论家菲利普·罗伯兹(Phillip Roberts)请教,为她完成这部英文专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国内学者对品特的研究偏重于他早期带有荒诞色彩的“威胁喜剧”,对他1970年后的记忆戏剧、1980年后的政治剧等偶有论及,而对他1990年之后的作品则鲜有独立的专论。红薇对品特的研究注重整体上的把握,非常全面,对其各个时期的作品都有深入的研究。
本书为红薇的第二部关于品特的专著。第一部是2007年出版的《战后英国戏剧中的哈罗德·品特》,该书以战后英国戏剧的发展为背景,着重论述品特的戏剧在当时社会现实主义作品占主导地位的英国戏剧大环境中如何独树一帜,写得比较宏观。现在出版的这本英文专著与前者有所不同,切入点选得比较小,但挖掘很深。它从品特早年经历所形成的双重视角入手,探讨其戏剧创作的内驱力,揭示了“品特式”戏剧的核心特质,即从主题到艺术风格上无所不在的双重性。品特独具个人魅力的、诗一般的风格以及他对记忆和意识的深度探索,表面上看有点远离社会,其实不然。通过对品特作品中双重视角的分析,红薇使我们更深地理解了为什么品特的戏剧能表现其他剧作家很难触及的社会深层现实。
红薇的这本英文专著对西方品特研究的前沿性成果和代表性观点做了非常翔实的综述,在写作过程中引用了大量西方品特研究的主流观点和第一手资料,语言地道流畅,对于国内研究品特的研究生和学者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对于品特爱好者则是又一次颇具启发意义的精神交流。
是为序。
王岚
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