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坚持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不是马克思的首创。远在马克思以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在建立劳动价值论方面就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功绩。从配第到斯密再到李嘉图,他们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商品有两个因素,即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越来越明确地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因素,又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唯一积极因素。但是,他们不懂劳动二重性,总是把体现在价值上的劳动和体现在使用价值上的劳动混为一谈,因而在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上陷入混乱状态。马克思的功绩是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学说,这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关键。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剩余价值论为基石的整个经济理论大厦。
恩格斯1883年3月17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马克思的这两大发现,实际上就是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和历史使命。恩格斯指出,剩余价值“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社会主义者早先象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一样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的经济领域,得到了明亮的阳光的照耀。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因此,否定劳动价值论,就必然会否定剩余价值论,就必然会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就必然会否定共产主义运动和领导这个运动的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的的党。
敌视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完全明白,要推翻马克思以剩余价值论为基石的经济理论,要否定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必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发展规律,就必须首先否定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于1867年9月14日在德国出版,这部科学巨著震撼了整个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过了不到一年时间,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就对《资本论》做出反应,十分明确地提出,要推翻马克思的全部结论,就必须从推翻劳动价值论开始。1868年7月4日,一个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说:“驳倒价值理论是反对马克思的人的唯一任务,因为如果同意这个定理,那就必然要承认马克思以铁的逻辑所做出的差不多全部结论。”
在《资本论》问世以来的一百多年中,从19世纪后期的庞巴维克到今天的许多敌视马克思主义的西方经济学家,都把反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矛头首先指向劳动价值论。但是,一百几十年过去了,西方学者的多次批判、攻击和谩骂,都丝毫未能动摇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都丝毫未能动摇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剩余价值论。历史和现实是无情的。历史和现实一再宣告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批判的失败。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经得住实践的检验的,是经得住历史的考验的,因而是否定不了的。
一个令人饶有兴味的现象是,正当我们国内有少数经济学家否定劳动价值论,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全面转向西方经济学的时候,西方国家却有一些经济学家出来肯定劳动价值论,肯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批评西方经济学。例如,美国有一个学会,名叫东方经济学学会(The Eastern Economics Association),这个学会的成员是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他们定期召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讨会。在该学会于1997年4月3日至4月6日在华盛顿召开的劳动价值论研讨会上,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邓肯·K·弗利在《劳动价值论的最新发展》一文中肯定了劳动价值论。他说:“劳动价值论可与伽利略和牛顿在物理学领域内的哲学的和理论的创新相提并论。”弗利认为,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都有劳动价值论“这样一个强有力而又深刻的分析基础”,“可是,(西方)经济学显然与这样一个强有力而又深刻的分析基础格格不入。难以理解的是,它只试图在肤浅的、表面的供求论框架中来回琢磨”。人们对弗利教授的这种深邃的见解,这种远远超出西方“主流经济学”认识水平的见解,自然不能不表示赞许。
弗利教授对劳动价值论的肯定,同我国少数经济学家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弗利教授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供求论的批判,同我国少数经济学家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供求论的赞赏,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坚持劳动价值论,就是坚持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划清劳动价值论同生产要素价值论以及各种反科学的价值论的界限。坚持劳动价值论,就是坚持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剩余价值论,就是坚持以剩余价值论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