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当代警察院校法学教师的核心素质及其培养
——以新教师的素质培养为基点
阮国平[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各省(市)及相关行业的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纷纷升格为本科高校。截至目前,我国的警察(官)本科院校已达二十多所。学校层次提升了,作为学校法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教师,其素质和能力也应得到相应的提升,以适应警(官)本科高等法学教育的要求。这种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既有老师素质和能力“转型升级”的问题,也有新教师素质培养的问题。本文主要就法学新教师的核心素质培养谈些看法,与同行们交流。
一、我国当代的时代特征和国家对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我国当今时代的特征
我国当今时代的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概括和提炼。在此主要从与高等教育紧密相关的角度来考察和认识,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大大提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喷涌而出。这种需求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同学们在希望走进大学校门的同时,也希望获得内涵丰富、质量较高的教育培养。二是知识更新加快。当今时代知识爆炸,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新观点不断涌现,国际交往、交流频繁,带来了知识和技术的快速传递和更新。三是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必然影响和改变着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四是开放、互动、互相影响的国际化浪潮席卷全球,经济一体化、思想多元化的格局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变革方向,各种观念的交锋、碰撞日趋频繁和激烈。五是当代青年人成长在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独生子女)和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对我国过去的国情缺乏感性认识和较为深入的了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的中国梦的紧迫感、自豪感很需要培养。
(二)国家对当代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可以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第五十二条规定:“高等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3]《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4]作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准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一条指出:“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第五十二条指出:“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第六十条指出:“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高教30条)第二十六条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6]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7]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现在教师学历层次明显改善,来源日益多样化,但仍然存在师资结构不尽合理、专业素质和师德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8]
以上法律法规规定和党、国家领导人对高校教师提出的素质方面的要求,是学校培养教师素质和当代高校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努力方向。
二、我国当代警察院校法学教师的核心素质
我国当代警察院校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主要是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和文化传承。教师素质是为完成职责任务所应当具备的素养和能力。与教师的职责相联系,当代警察院校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广泛而多方面的,并且所从事专业的不同,其素质又会有所不同,本文只阐述当代警察院校法学教师的核心(即基本)素质要求。
(一)良好的政治素质
教师的政治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邓小平同志曾经语重心长地指出:“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9]警察院校培养的是人民警察,是承担维护社会稳定和良好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执法者。这种执法者,需要有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良好政治素质。“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培养人民警察的法学教师,就必须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10]的政治立场,在政治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并用自身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所谓“学术研究无边界,课堂讲台有纪律”,就是政治素质的要求之一。因为,课堂上的声音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定型,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优良的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是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的所表现出来个人品德和作风。这种品德和作风,世界范围内的教师一般都需要具备的,包括严谨治学、关爱学生、公正公平、积极向上、严以律己、讲求公德、勇于探索、求实创新、乐于奉献、热爱祖国等,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11]优良的师德师风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没有好的师德师风,就不可能对学生有好的道德教育,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著名教育家张伯苓说过:“教育为改造个人之工具。但教育范围,绝不可限于书本教育,知识教育,而应特别注重于人格教育,道德教育。”[12]“师德最核心的是以身作则精神…… 教师则不仅运用知识,而且运用自己的全部素养特别是道德素养向学生提供专业服务。”[13]
(三)扎实、宽泛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实践技能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培养出了大量的高学历人才,另一方面也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师更要有扎实、宽泛的知识基础,法学教师也不例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高校教师中本、专科学历是主体,硕士毕业的很少,博士毕业的更少。现在很多高校引进教师时,一般都要求博士。警察院校教师引进时,不少专业也要求博士毕业生。不仅如此,晋升高级职称还需要有国内外访学的经历,以更新知识,拓宽视野,适应知识爆炸时代高等教学工作的需要。同时,警察院校作为新升格的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执法人才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包括法学教师要有一定的、与所从教学科(课程)相对应的公安执法实践技能。只有具备了扎实、宽泛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公安执法实践技能,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
(四)过硬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教师运用教学手段、方法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技术和能力。既包括培养学生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技能,也包括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技能,还包括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技能。教学技能因专业不同而有所不同。从法学教学来看,当代警察院校法学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课堂组织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提炼归纳教学内容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条理性、逻辑性、普通话等)、文字表达能力、板书能力、多媒体应用技能等。如果没有过硬的教学技能,有最扎实、宽泛的知识和技能,也难以传授给学生。众所周知,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的突破者)数学知识很丰富,却成不了一位中学的数学教师。
(五)强烈的使命感和敬业精神
强烈的振兴公安教育事业的使命感是高层次的忠实履行警察院校教师职责的内心动力。“两弹一星”科学家们当年就是靠振兴祖国、保卫祖国的强烈使命感驱动的,他们的条件十分艰苦,与家人分离,加班加点,根本不计得失,一干就是几十年。作为警察院校法学教师的硕士、博士,也是较高层次的知识分子,也应有为事业献身、报效祖国的强烈使命感。敬业精神是强烈使命感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具有敬业爱岗、潜心工作、不见异思迁的精神,有时需要有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敢于清贫的意志和毅力。因此, 投身警察院校的法学教师们,要把工作作为公安教育事业来做,而不仅仅是找到工作,更不是找到临时性的过渡工作。要有为公安教育事业奋斗一辈子的思想准备和敬业精神,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精神品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察院校法学教师。比如,别人炒股、炒房赚钱了,本来就觉得做好教学工作的时间不够用的教师,是否也分心去加入炒股、炒房的行列,这时考验的就是敬业精神。
(六)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现时代的高等教学已进入网络课程、微课堂、微课程时代,团队合作、集体备课、勇于创新,显得更为重要。“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将更为普及,它内在地要求老师有真诚、开放的人格特点,善于交流,富于合作精神,熟练掌握协同工作的技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否则课堂气氛无法活跃起来。”[14]同时,警察院校作为高等教育,有别于短期培训,教师既要搞好教学,又要搞好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而科研活动和学科建设均需要团队合作、集体攻关和不断创新。否则,就难以取得好的成效。
(七)坚韧的意志品质
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献身公安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是警察院校法学教师的内在素质要求。然而,社会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有时是难以预测的,人生一辈子,警察院校法学教师的从教事业可能会一帆风顺,也可能会遭到一些干扰,甚至遭遇一些曲折。这时,教师就需要有坚守事业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即便被迫离开教育事业岗位,也不要轻言放弃,力争不使自己的事业半途而废。
三、警察院校法学教师核心素质的培养
针对上述警察院校法学教师的核心素质,学校、系(部)或二级学院、教研室、指导教师,要“四级”合力,通过各种途经加以精心培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也应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升和完善上述核心素质。从培养角度看,其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营造良好的事业环境
事业环境对教师素质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环境不好,不可培养出优秀的教师素质。教师天天生活在周围环境中,其思想和素质必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刚走向社会的新教师来说,有时甚至是很大的。包括社会大环境、学校中环境、部门小环境。一个好的环境,对新教师会产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正面影响。反之,不良的环境,也会对新教师产生得过且过、混日子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大环境确定的情况下,学校、法学系(部)要通过政策导向,制度、机制设置,舆论氛围的创设等措施,营造良好的事业环境,
(二)积极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新教师岗前培训
自教师法颁布以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开展了新教师岗前培训活动,实施近二十年来,培训内容不断丰富,培训针对性日益增强,对新教师相关知识的弥补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已成为高校教师素质培养的一种制度。因此,积极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做好岗前培训工作,督促、鼓励新教师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的岗前培训,认真学好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个培训项目,为从事教学岗位打下一个初步基础。“在当今知识爆炸、变化迅速的社会中,教师如果不能积极接受在职培训,满足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则势必会被淘汰。”[15]
(三)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进行接力培训
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是近几年刚成立的机构,其职能是在教育主管部门岗前培训的基础上,进行接力式培训,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教师素质。教师发展中心通过校内外老教师、教学专家的传授,课堂实景教学观摩,优秀青年教师心得介绍,国内外典型教学材料推荐,与培养对象——学生的交流,组织相关考察学习等途径,使教师们的教师素质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更好地为教书育人服务。
需要指出,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培训中,除了教学业务素质培训外,不应忽视或轻视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的培训。随着开放办学的不断推进,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各种思想、各种观点交汇、并存,碰撞、交锋也时常发生,“从很多重要方面看,大学是知识交融的‘地球村’”。[16]高校法学教师如果在意识形态上缺乏政治鉴别力,就有可能会人云亦云,迷失方向,进而影响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就难以完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批评家和改革者,现代大学观的创始人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n Flexner)也认为“训练青年学人成为将来继起的工作者。”[17]是大学学者和科学家应关注的四大任务之一。同样,师德师风的优劣,也直接影响到育人的效果和质量。而“教师师德的形成,是多渠道培养和躬身实践的结果,具有历史继承性,也有新时代号召性。教师师德的培养需要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也需要个体在实践中的体验来不断地内省及完善。”[18]因此,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培训中,要加强对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的培养。
(四)法学系(部)、教研室开展具体的精细化培养
教师岗前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培训与法学系(部)、教研室培养及后面阐述的老教师“传、帮、带”培养,四者互相补充、共同促进教师素质的完善和提高,前二者是宏观性的培训,后二者是微观性的具体培养和指导,宏观培训和微观培养、指导二者缺一不可。并且法学系(部)、教研室的培养、指导应当是具体的、精细化的,主要围绕本系的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师承担的具体教学任务而展开。包括组织开展公安执法一线情况的调研,集体备课,共同制作课件,跟班听课,参与教学课题研究,进行开课前试讲,随堂听课后个别指导,参加系、室观摩教学和教学经验交流,安排国内外访学、读博和下基层锻炼等,帮助提升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师素质。其中,公安部对当代警察院校教师下基层锻炼非常重视,提出要“落实公安院校教师定期参加警务实践和选聘专兼职教官制度,着力建设一支既有较高理论素养又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教师队伍。”[19]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也认为:“只有当他亲身考虑问题的种种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才算真正的思维。”[20]
法学系(部)、教研室开展具体的精细化培养中,还须注重教师实际教学活动中优良教风的养成,因为“教风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表现,是教师核心素质的外在表象,是其精神面貌、职业操守、专业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等要素的综合体现。”[21]因此,在新师走上讲台的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其优良教风的养成。
(五)法学系(部)选派指导教师进行“传、帮、带”
“传、帮、带”的微观指导,也是具体的和精细化的。主要从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取舍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教学方法,如何编写教案、讲稿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如何组织管理课堂,如何对学生进行教书育人等,起到“领进门”的作用,帮助新教师尽快“站稳讲台”。法学系(部)在选派指导教师时,要考虑学科、性别、教龄、教学质量、职称等因素(科研因素可以少考虑或不考虑,现在的新教师在读硕、博期间科研方面得到的指导已比较多)。指导教师要按照学校总体要求、本系(部)学科特色和所要担任的具体课程,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
应当注意,绝大部分新教师包括法学教师刚投身高等教育事业,工作积极性都很高,系(部)、教研室和老教师们安排的工作都会加班加点地去完成。然而,系(部)安排指导教师,主要是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培养,“传、帮、带”过程中固然也可以让新教师适当做些协助指导教师的工作,但指导教师和其他老教师千万不能把新教师当作“劳动力”使用——也就是说指导教师和其他老教师原本应当自己动手完成的工作,却交给新教师去完成,把新教师当作“劳动力”使用。这对新教师不但起不到“培养”作用,反而会对新教师造心理上的伤害。因此,系(部)一旦发现有这种苗头,要及时指出、纠正,必要时应作适当调整。
(六)组织严格的开课前试讲和教案讲稿检查
新教师开课前试讲和对其教案讲稿进行检查,是培养教师规范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必要环节,也是教学管理的一重要个方面。通过试讲和教案讲稿检查,既可以使新教师在走上讲台前得到讲课锻炼和编写教案讲稿的进一步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发现新教师在编写教案、讲稿和讲课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发挥全系教师的集体智慧,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指导。在检查教案讲稿和试讲时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不能只讲好话。试讲中,一次不行的,第二次再试讲,第二次还是不满意的,第三次再试讲。这样做,指导教师可能会有些意见,新教师可能也会一时想不通,但对新教师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实践证明,经过严格要求试讲的新教师,成长的情况更为良好。
(七)校、系(部)教学督导组进行随堂听课和跟踪帮助
校、系(部)教学督导人员对教师(包括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随堂听课,既是校、系(部)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重环节,也是跟踪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措施。督导人员通过听课,可以对教师本次课的教学目的定位,备大纲、备学生、备教材“三备”工作的准备情况,教学内容取舍(含深度、广度)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确定与解决方法,教案、讲稿、课件的规范、完整情况,教学基本环节的把握情况,教学中启发、互动情况,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教书育人情况,课堂秩序、课堂纪律的管理情况,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学生所获知识、技能的收效情况等,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以达到跟踪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素质的目的。
(八)差异化培养,个性化发展
警察院校法学教师作为一个群体,既有共性,又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个体差异性就会逐渐显露出来。这种个体差异性不一定是能力和素质孰高孰低的反映,而是其擅长某一方面、适合从事某方面工作的反映。因此,学校、系(部)要从公安教育事业要求和教师个人特点出发,进行有一定侧重的差异化培养。对科研潜质较好、教学上相对薄弱的青年教师,引导其发挥长处,鼓励其向省部级项目进发,以后争取冲击国家级项目。对教学潜质好的青年教师,积极引导其争取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和省(部)级教坛新秀、教学名师。据报道,2012年教师节,浙江大学对一名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奖励了100万人民币,对这位教师出色的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战略眼光,长远培养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优良的教师素质达到了极致,就是真正的名师、大师。被誉为清华“终身校长”的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22]这种名师、大师,至少要能享受省政府津贴、国务院津贴,甚至成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人才、长江学者、两院院士。一所学校如能培养出一名或几名真正的名师、大师,既是其个人的光荣,也是学校声誉和层次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名师是一面旗帜,有了名师,一方面可以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广聚贤能。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名师无价!”[23]有的人潜质较优秀,自身也很努力,工作时间不长就“显山露水”。这时,系(部)和教研室就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并在评优、评先中切实得以体现,使其脱颖而出。不能认为大家都很辛苦,又各有各的优点和不足,在评优、评先中搞“和稀泥” “轮流制”。这样,相对较好的苗子就得不到显露,学校就发现不了进行重点培养的苗子。然而,相对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之际,羡慕和嫉妒也会随之而来。事实上,培养优秀教师的过程中,也确实或多或少地会加重其他教师的教学任务和事务性工作,同时,优秀的青年教师也不是什么都优秀,十全十美,也会存在某些不足。这时,学校、系(部)如果没有战略眼光和培养高层次教师的定律,就有可能会对优秀教师放松扶持,忽视培养,而优秀教师也会因努力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肯定,如果意志力差些,久而久之,慢慢地就会“随大流”,失去努力的动力。因此,学校、系(部)既要用心去发现具有较好培养潜质的青年教师,更要用宽广的胸怀和战略眼光,排除干扰,进行持之以恒的长远培养。新教师时要关心、培养,晋升了副教授、教授的优秀教师,仍要进行关心、扶持和培养。只有这样,学校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的名师、大师,培养出能与普通高校和兄弟警察院校同台竞争的、在某一领域能领衔的领军人物。
实践表明,良好教师素质的培养,是教师自身努力、各级组织积极培养所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教师自身努力不行,离开了组织的培养和扶持也不行。只有学校、系(部)、教研室与教师自身持之以恒地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培养出成批优秀的法学教师和出类拔萃的大师、名师。
[1] 阮国平,浙江警察学院法律系主任,教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发布,2009年修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发布,2015年修改。
[4]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1年12月23日发布。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7月29日发布。
[6]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2012年3月16日发布。
[7]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8] 刘延东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9] 《邓小平文献》(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7页。
[10]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1] 赵培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载《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13、14期。
[12] 杨东平主编:《大学精神》,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第252页。
[13] 陈爱必主编:《师德与教师职业生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14] 万新恒主编:《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1页。
[15] 杨德广主编:《高等教育管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277页。
[16] [英]安东尼·史密斯、弗兰克·韦伯斯特主编:《后现代大学来临?》,侯定凯、赵叶珠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90页。
[17] 郝艳萍:《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观探析》,载《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18] 梁耀明、刘妙玲:《以身立教:论教师师德的规范与建设》,载《大学教育》2013年第13期。
[19] 《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公委通字〔2009〕17号),2009年10月14日发布。
[20]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70页。
[21] 金文斌:《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载《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11期。
[22] 梅贻琦:《中国的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7页。
[23] 逢锦聚:《大学教育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