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小就咳嗽、咳痰!是呼吸道出了问题吗
我在“问药师”平台接受咨询的过程中,经常会有3个月以下宝宝的妈妈来咨询孩子咳嗽用药的问题。其实平台内部有规定,不接受3个月以下宝宝的用药咨询。因为这么小的宝宝一旦需要用药,就一定要在医生的综合评估下,以及具备一定条件的专业监护下进行。但每次退单之前,我都会把我的想法和建议明确告知家长,否则这些咳嗽的宝宝很可能会被灌很多止咳药物、化痰药物或者杂七杂八的中药。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还会让孩子的症状加重。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医学名词——胃食管反流。从原理上解释就是,胃里面的东西反流到了食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由小宝宝的特殊生理结构决定的:人体的胃就像一个大口袋,上面的贲门就是收紧口袋的部位。小宝宝的胃呈水平位,贲门的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宝宝的胃容量也很小,再加上奶汁的易流动性,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就导致宝宝很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在健康的婴儿身上非常常见,曾经有研究显示,大概有50%的3个月以内宝宝每天至少发生一次胃食管反流,并且经常以吐奶的方式体现出来。好在这个现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会逐渐好转。6个月的时候,症状出现的概率可降为20%左右。1岁半以后,症状一般会消失。
这样看来,孩子吐奶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家长们可以淡定下来了。可稍后孩子又出现了咳嗽、有痰,甚至鼻塞的症状,这又该怎么解释呢?这不是感冒是什么呢?的确,这些症状不能排除上呼吸道感染的可能,但是也不能排除胃食管反流的可能。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恶心呕吐的经历,是不是吐完了之后也会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是不是会出现部分呕吐物涌到呼吸道里,让人特别不舒服的情况?通常我们也会用咳嗽的方式来“清嗓子”。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但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地去“清嗓子”,这样反流上来的奶液就有可能存留在喉咙处,孩子呼吸的时候就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像有痰一样。
因此,当孩子出现以上症状的时候,家长们要静下心来仔细观察一下。如果孩子精神状态没有变化,没有发热的症状,咳嗽的频率也不高,而孩子平时又会有吐奶的现象发生,那么就要高度怀疑胃食管反流的可能性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从喂养方式上寻找解决方法。
第一,及时拍嗝。
这项技能是每个新手爸妈都需要掌握的,在宝宝出生的头几个月,每次喂奶之后都要这样操作。具体方法是:喂完奶之后不要横抱孩子,而要让他的头趴在家长的肩膀上,从腰部向上缓慢轻拍。在拍嗝的过程中,并不是听到一个“嗝”就可以大功告成、把孩子放回床上了,而是需要继续竖抱几分钟,带孩子在家里到处走走。吐奶严重或者已经有咳嗽症状的孩子至少要竖抱15分钟。这个月龄的孩子睡眠时间较长,很多妈妈会发现,孩子吃奶的时候经常吃着吃着就睡着了。这种情况下可以不拍嗝,但务必让宝宝侧身睡,或者把头偏向一侧,以防睡眠中被胃里面反上来的奶呛到,引起窒息。
第二,改善喂奶姿势。
如果是纯母乳喂养,妈妈们要仔细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喂奶姿势不正确。姿势不正确可能会加大宝宝吞入的气体量,吞入的气体过多容易增加胃食管反流现象出现的频率。喂奶之前,要想办法让孩子张大嘴,在他嘴张得最大的时候迅速将整个乳头连同乳晕部分塞进孩子嘴里。这样孩子吃奶的时候嘴巴和乳房的密合性比较好,吞入的气体才会更少。这样做还能降低妈妈乳头疼痛的概率,一举多得。有躺喂习惯的妈妈可以改成坐喂,然后再看孩子胃食管反流的情况有没有改善。实在搞不定的话,可以去正规的机构请母乳指导师来指导喂养姿势。
第三,检查奶嘴型号及口径。
如果宝宝吃奶粉,家长要注意检查奶嘴的型号是否适合,以及要及时调整奶嘴的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