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儿童孤独症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作为一种孩子发展障碍,有人给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称他们为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像天使般美丽,却无法融入我们的世界。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与常人无异,看起来很聪明,常常拥有很高的智力,但刻板古怪、社会交际能力低、有奇怪的兴趣、语言表达困难或语言表达很好等。孤独症一般在3岁之前可以发现,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患儿本人、家庭成员造成极大的痛苦及损失。

1.孤独症的主要原因

孤独症可分为触觉型自闭和前庭型自闭,触觉型孤独症患儿大多能够开口说话,但是前庭型孤独症患儿则在语言的发育上表现出明显的迟缓状态。不管是哪一种自闭类型,他们对触觉均有过度的防御感,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如下两点:

(1)病发与生物体本身有关。

人体大脑边缘有杏仁核和海马区,这两个部分能够控制人类情感和攻击行为,并对光线、声音、味道等作出应答反应。当这两个中枢神经出现障碍时,无法在遇到新的情况后动用之前存储的信息,从而出现社会行为退缩、不了解危险处境、多动行为、攻击行为和情感淡漠等行为。

(2)家庭气氛影响孩子的情绪。

父母经常忙于工作,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衣食即可,无暇顾及孩子的精神情感;有的父母处理问题简单粗暴,动辄呵斥、打骂孩子,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些孩子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或者伤害时,为了保护自己,往往将情感封闭起来,从一开始只有一些孤独倾向,逐渐发展到真正的孤独症。

2.孤独症患儿最典型的特征

(1)社会交流有障碍。

孤独离群、不会与别人建立正常的联系,这是孤独症患儿面临的最大问题。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也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缺乏过渡孤独症患儿存在“思维盲区”,他们认为自己所想到的事情别人一定能够想到,所以没有必要相互交流,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欲望;在做事情的时候,他们也会认为自己做的是别人也想做的,并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很可能会伤害他人,所以常常被人误解,认为他们缺乏或没有感情。

孤独症从婴儿时期开始露出萌芽,如有的孩子从小就和父母不亲,也不喜欢让人抱,当别人要抱他的时候没有伸手期待的姿势;有的孩子从来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会表现出各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反应,如对呼唤没有反应、焦躁不安等,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还有的孩子虽然表现得不拒绝别人,但是缺乏交流能力,用拍或者揪别人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的方式吸引他人的注意。不过这种做法通常会给人一种印象:好像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

(2)语言障碍突出。

大多数患儿特别是前庭型孤独症患儿大多不喜说话,有的甚至终身不语,宁愿用手势来代替语言。有的患儿虽然能够说话,但是却会出现各种语言异常,如机械地模仿他人,并且常常分不清你我;说话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没有任何意义的话,并且对于他人的提问置之不理。还有不少孤独症孩子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对环境要求严格,不容许有丝毫改变。

不要以为孩子过于专注某件事情或者某个物体就是注意力集中的体现,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说,这只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做的一件事情。孤独症患儿通常会较长时间地专注于一种或几种游戏和活动,而且不论是语言还是动作都非常固定刻板,例如,经常机械地模仿他人或者电视上发出的声音(无意义的音节或者单纯的字),着迷于将皮球滚来滚去,将积木按照一定规律摆放,但通常摆放的造型都没有什么意义。还有些患儿对天气预报以及一些广告非常感兴趣,对于其他小朋友热衷的动画片、儿童剧却兴趣不大。

症状比较严重的患儿甚至还处出现以下几个特征:每天要吃相同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每天要穿同样的衣服,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循严格的习惯性,否则就会出现明显的焦虑、大哭大闹等反应。因此,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说,他们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无法每天与不同的人相互交流,逐渐衍变成严重的社会交流障碍。

(4)智力发育落后或不均衡。

孤独症患儿的智力发育与同龄人存在一定的差别,根据数据显示,大约有70%的患儿虽然智力落后,但在某些领域有着超常的能力;大约20%的患儿虽然表现出一定的症状,但智力在正常或者接近正常的范围;还有大约10%的患儿智力超常,他们理解事物的能力远远超过理解他人,如《雨人》中那个患有孤独症却拥有超常计算能力的主人公,他的原型就是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金·皮克,他虽然患有孤独症,却是一个记忆天才,不仅能背诵9000多本书,还能准确记住各种历史大事的日期,并且在历史、文学、数学、体育、音乐、地理等15门学科上都有相当造诣。

在我国,患有孤独症但智力超常的孩子也不乏其人,他们的智力活动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表现,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就像“雨人”一样,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数字、音符的记忆能力十分敏感。但是,即便患儿具有如此强的阅读与背诵能力,却无法将他所理解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更不用提与他人正常交流了。

有个4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看见不认识的字就主动请教别人,并且只问一次就能记住,还能毫不费力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这说明他已经掌握了不少词汇,但让他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却存在明显的困难。经过专家的测试,最终得出该名患儿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存在缺陷,是典型的孤独症患者。

(5)缺乏“举一反三”的学习与模仿能力。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通常正常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看到别的小朋友怎么玩,自己也一定要跟着学;看见大人说什么话,“好奇宝宝”也会将这句话“存入”自己的“词汇仓库”中,以便随时使用。

例如,小宝听到一个笑话,其中有一句是蜗牛对蟋蟀说:“别以为你沾个‘蟀’字就很帅。”蟋蟀则不服气地反驳:“别以为你沾个‘牛’字就很牛。”过了几天,小宝的表姐来家里玩,在游戏的过程中总摆出一副做姐姐的样子,小宝不服气地说:“别以为你沾个‘姐’字就很牛。”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模仿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但这个模仿并非单纯的机械性模仿,而是“举一反三”的模仿,不仅要学会相关的动作、语言,更要把这个动作或者语言根据当时的情况加以改造,以便运用得当。而孤独症的孩子虽然也懂得模仿,却并不能将模仿到的东西自如地运用于生活之中,难以举一反三,综合运用,所以只能是单纯地背诵单词,难以组织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6)存在感觉异常。

大多数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存在感觉异常问题,如对某种声音特别喜爱或者恐惧,对某种颜色非常敏感,但对另一种颜色几乎视而不见,还有些患儿对于疼痛感、眩晕感、劳累感非常迟钝。例如,一个叫乐乐的孩子,他不懂得与他人交流,即使家人跟他说话,他也同样不理不睬,就像没听到一样。不过,乐乐对于音乐十分喜爱,如果将问题用唱歌的形式唱出来,他立刻会作出反应,与提问的人正常交流。

3.孤独症的治疗

对于父母来说,尽早确诊能够使孩子尽早摆脱孤独症的困扰,除了进行药物治疗外,感觉统合训练也是一种治疗的好方法。通常,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无法将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刺激信号准确输送到中枢神经,从而使神经出现兴奋与抑制失衡现象,具体表现为对一些感觉的反应过弱,对另一些感觉的反应却很强。感觉统合训练能够充分调动患儿潜在的感觉意识,尽可能多地刺激患儿感觉统合中迟钝的部位,慢慢引导孩子走出自闭的空间,用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感受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