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隐居时的兴趣
为了不用每日忙乱也能尽情生活,发掘不用花钱,而且一个人也可以沉醉其中的兴趣是上上策。
首先是读书。
读书是一个人就可以做得到的,不用花钱、不用看时间或场所,而且客观来说,明明只是单纯地消磨时间,但似乎还能让自己变聪明,堪称为最强的兴趣。
虽然实际上并不会因为看了书就变聪明,这点我最知道了。
读书时,我会尽量善用图书馆。
令人感谢的是,现在几乎大部分的图书馆都能在网络上查询、预约,然后在最近的图书馆取得书籍,不用为了分馆才有的书特地大老远跑过去了。
虽然热门书和新书要等好几个月后才能预约,多少有点不方便,但只要想到有上万本藏书在等着我,就忍不住觉得兴奋。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让我们了解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事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有本名叫《去图书馆吧》的书,作者为宫田升,出版社是MISUZU,它是一本告诉我们如何利用图书馆的好书。
作者似乎已经退隐,但仍活力十足地从事笔耕,他非常了解对隐居者来说,图书馆是多么有用的设施。
当然有些书图书馆里也没有,这时就要去二手书店找。
偶然看见的话就买,没有就算了,静静地把对这本书的印象放在脑海某个角落里,就算之后淡忘,也没什么好困扰的。
我以“书即是相逢”为信条,当想要看某本书时会立刻把握当下的时间点。
如果找不到的话,就认定彼此的缘分仅止于此吧。
在这个时代,虽然能在网上二手书店找到想看的书,但就算能用这种方法找,我也不会特意这样做。
我认为那些应当会读到的书,一定会有可入手的途径,也一定会在必然的时机相逢,呈现随时都准备好的状态。
在我前几天读的书里,作家河野多惠子在某个对谈中这么说道:
“虽然有大量的书不断推出,但不用尽力去追逐。跟自己有缘分的书,一定会在某处与你相遇。”
对待书的态度,或许跟与人交往的方式类似也说不定。
我跟某人见了一次面之后,如果觉得对方和我不投缘,之后便不会再见。
书本也是一样,如果看了前十页觉得无聊,我就不看了,立刻还回图书馆。
这种凭第一印象决定要不要放弃的感觉十分相似。
注定会相遇的人或是书,因为最后总是会自然地碰上,所以一切都不用拘泥也没关系,这是我的见解。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的作者佐野洋子说,如果看了无聊的书,虽然心里会想着“这书也太无趣了吧”而将之丢到一边,但为了确认是不是直到最后都这么无聊,仍会一次次地捡回来看。村上春树先生的畅销巨作《挪威的森林》,据说也是其中之一。
那么,在与人交往方面,佐野洋子又是怎么想的呢?“如果交往之后,毫无缺点也不会吵架,这种人绝对是骗人的,所以我不会认为对方是人类。”
果然,人与书的交往方式是相似的。
新书很贵,所以我几乎不会买。
但也有例外的时候,就是觉得“看完这本书以后给某人看的话,对方一定会很高兴”,这种时候我就会买了。
这时,我会在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或是我觉得对方会有兴趣的地方,贴上便利贴。
但如果只是出于个人需要的话,因为新书价钱偏高,以我现在的经济能力,我是不会买的。
一本书只由一个人读的话,要花1000日元;两个人读的话,一个人只要分摊500日元……当我这么跟老家在关西的朋友说时,对方回了我一句:“你的想法还真像大阪的欧巴桑啊。”
大阪欧巴桑的想法还真是了不起啊。
接着是看电影。
这也是一个人可以尽情享受的最棒的娱乐。
令人感激的是,现在网络上有各种服务,也有许多免费的电影。
我看了好几次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老电影。
因为很多老作品都能在免费视频网站找到。
如果是外国网站,会有很多无字幕的西洋电影,对于懂外文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选择。
若是在来历不明的网站下载文件,计算机可能会中毒,所以最好不要选择这种方式。
我觉得在线收看的方式比较安全。
依当天的心情选择想喝的红茶,边喝边看老电影,是再幸福不过的时刻了。
我偶尔也会使用青春18的车票来个一日泡汤行程,虽然这样可能会花一点钱。
东京近郊的热海、下诹访、日光、石和及白子我都常去。
由于隐居的关系,平日和周末没什么分别,所以我会选择人不多的时间来趟优雅的旅行。不只温泉,许多娱乐设施平日的入场费也比较便宜。
假日人很多,所以我不想外出。
因为我不喜欢过多的人潮,所以平日尽可能在上班高峰时段结束的九点以后出门,在下班高峰时段的五点前回家。
讲到目前为止都是我自己的兴趣,但除了看书、看电影之外,还有很多不需要花费的兴趣呢。
像是去附近的山林观察野鸟,或是素描、编织,等等,只要是不花钱的兴趣都好。
以前我偶然在电视上看过,有人的兴趣是画实际上不存在的虚构地图,持续了十年以上。
他对于地图的设定也十分缜密,“这里会有个这么大的公园,是因为市政府为了重新开发,所以买下很大片的土地。但都市计划受阻,最后不得已便规划成公园。”他淡淡地说道。
让我印象深刻。
将现实中完全派不上用场的地图巨细靡遗到画出来,所费的时间也令人瞠目结舌。但据说这个都市在他的脑海里仍然不停地变化着。
真让人感到神圣呢。
这也是不花分文而且能持续一辈子的兴趣。真的是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