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烽火几时休
雷海宗
中国的坚苦抗战已经七年半,欧洲大战将满五年半,太平洋大战已过三年,三个原来勉强可分的战事,早已合流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全球战争,覆亡命运已经注定的侵略国不必说,胜利绝无问题的盟国人民也都渴望和平的早日到来。诺曼第的纳粹防线被攻破后,乐观的心情相当普遍,连盟军中的负责将领也肯定欧洲的战事可于一九四四年内结束,而日本则可于此后一年或至多一年半之内被消灭。但邱吉尔首相比较稳健,说欧洲战场的胜利恐须一九四五年初夏实现,最近又把此言修正,谓“初”字须删除,只敢说夏季之内实现。十二月中旬德军在西线反攻,又深入比利时与法兰西国境,十二月二十二日美国战时生产局的负责人又发表谈话,请工人极力增加生产,因为对德的战事恐须打尽一九四五年的全年,甚至进到一九四六年,也未可知。至于太平洋与中国方面的战事,预测时限,更为困难。湘桂战事的失利,显然的增加了盟军在中国海岸登陆的困难,可能也延缓了登陆的日期。超级空中堡垒对于日本各工业区的轰炸,必可减少日本的军事生产,久而久之必可降低日本的作战力量,但由德国的澈底被炸再三年之后而仍强劲如今日的情形看来,只靠轰炸似乎是不能毁灭一个工业已有基础的国家战斗力的。并且由日本人的迷信天皇,迷信自己为神裔,迷信军阀的宣传,以及顽抗至死的传统战法看来,即或在亚洲大陆与日本本土登陆之后,战事的结束恐怕也仍须相当长的时间。假定政治问题不致发生,战事纯循军事的途径进行,无论欧洲与亚洲,也都不敢说烽火熄灭的日期已经临近。
速战速决的战争,一鼓作气而完成一场决斗,参战的人由始至终维持兴奋的情绪,旷日持久的大战则有不同。大战爆发时,所有的人无不精神焕发,战士视死如归,后方摩拳擦掌,精神紧张而快慰。我们如果回想抗战前三年的国人心情,仍可在想象中使此种情景复生。但心理的反感是人之常情,品格至高的人也只能在理智上加以控制,而不能在情绪上加以阻止,一般的社会在一度兴奋之后,则易于不能自已的为企求和平的心理所笼罩。今日所有的盟国大概都难免俗,大家都在渴望和平,不问和平是否马上可以实现,情感的需要使一般人都相信战事即将结束。年来各种战事将了的推测,无论出自负责人士或出自普通公民,即或是有些事实的根据,推测的主要背景恐怕是此种厌弃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理反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身处大战之中,不知其然而然,对于此种自然的心理现象不易澈底了解,未来的人恐将判断我们今日的和平企图是主观要求的成分多于客观可能的成分的。
然而长期大战的心理状态还有第三阶段,就是在领会了战争非短期可了之后的坚定意志与作战到底的决心,此心一横,不怕一切,非至胜利不休。美国战时生产局负责人的发言,可视为此次全球战争中盟国方面此种第三阶段的萌芽。中国为太平洋战事爆发后,进入日盼和平的心理疲倦阶段,湘桂战争的失利是打破此种心境的外来强力,使我们澈底了解胜利与和平的不可倖得,坚苦的努力是唯一的途径。近几月来人们已在开始变化中,三年来的消极心理虽未全消,但在盟国开始准备相当持久的末期苦战的今日,我们全国上下也已开始有了同样的觉悟。这是自然的发展,是正常的发展,也是不可避免的发展。此期的心情与初期的兴奋大有不同。初期的人心为一时的冲动与热情所支配,就人性讲是根本没有持久的可能的,厌战的反感是当然的结果。晚期的努力是以理智的判断与意志的坚定为根据的,这才是真正可靠的精神力量。此种力量,只要物质条件勉强够用,就可无限的延续,并且在可能范围内这个力量自然会创造物质条件。初期的热情必是倏起倏灭的,此期的决心却不为时间所限,非达到胜利的目的不可。在此种情绪下一般人已不再问战争何时结束,只问如何努力方可使战争结束,能早日结束,当然再好不过,否则再打十年也满不在乎。事实未必如此,但心理上不可不有此种准备,摈弃日夜盼望和平的心情,方能应付未来的一番恶战。
《扫荡报》(昆明版)1945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