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的平均状态与离差的一个或两个共同出现显著变化,而关于气候变化的成因可概括为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为因素影响的气候波动两大类(新华网,2009)。近些年来,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胡锦涛,2009)。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明确指出,气候变化已成为安全威胁,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未来数十年内,气候变化将超出许多地方的适应能力,这可能导致动荡和暴力,从而对国家和国际安全产生危害(林小春、高丽,2007)。
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气候变化开始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十多年世界范围气候异常给很多国家的粮食生产、水资源和能源带来严重影响,引起各国政府及学术界关注。最近的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分别是近千年来最暖的10年和世纪(朱红根,2010)。2013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第五次评估报告就指出,如果不采取措施,未来100年内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上升0.7~4.8摄氏度(秦大河、Thomas Stocker,2014)。全球变暖的进一步加剧,将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严重威胁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朱红根,2010)。
(一)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严重影响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重合的产业部门,是以农作物生长发育为基础,光、热、水、土壤等气候与环境要素是决定农业生产的基本自然要素。气候变化将直接导致辐射、光照、热量、温度、湿度、风速等气候要素时空格局发生变化,从而对农业生产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影响。由于农业部门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因而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水资源短缺、农业病虫害发生程度都呈加剧趋势(郑国光,2009)。
在过去25年间,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导致世界上一些主要粮食作物减产,而气候变化给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影响差异明显(O'Brien et al.,2006)。1981~2002年,由于气温升高,小麦、玉米、大麦的全球产量每年合计减少4000万吨(潘根兴等,2011)。在中国,近50年气温上升尤其明显,这使得中国灌溉和雨养春小麦的产量将分别减少17.70%和31.4%(郑国光,2009)。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未来20~50年内,农业生产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并严重影响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据估算,到2030年因全球变暖,中国种植业产量总体上可能会减少5.00%~10.00%,其中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作物均会减产(钱凤魁等,2014)。已有研究表明,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增强,旱灾危害的程度、范围呈加重、扩大态势,对农业造成严重影响。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每年因旱灾平均损失粮食 300 亿公斤(郑国光,2009)。可以看出,气候变化已使农业生产条件及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威胁中国甚至世界的粮食安全,而且增大了农民收入波动的幅度。
中国是世界苹果生产第一大国。据统计2014年中国苹果种植面积达231.20万hm2,产量为3800.00万吨,分别占世界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的50.78%、55.60%,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国家苹果产业经济研究室,2014)。依据农业部发布的《苹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中国苹果生产主要集中在环渤海湾优势产区和黄土高原优势产区,其中环渤海湾优势区包括胶东半岛、泰沂山区、辽南、燕山、太行山浅山丘陵区,黄土高原优势区包括陕西渭北和陕北南部地区、山西晋南和晋中、河南三门峡地区和甘肃的陇东及陇南地区。可见,苹果产业已逐渐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农村的支柱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及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2007)。
苹果作为多年生、高价值农产品的典型代表,其种植过程对气候条件极为敏感,气温、降水量等气候条件的变化严重影响苹果产量与质量,不利于苹果种植户增产增收。有证据表明,气候变化对中国苹果产业已造成明显影响(樊晓春等,2010,2013;冯晓龙等,2015;魏钦平等,2010)。气候变化引起春季温度升高,苹果开花期提前,导致苹果开花期遭受晚霜和冻害的机会增加。受气候变化的影响,2000年以来苹果开花期普遍比20世纪80年代提前5~7天,开花期提前明显增加了遭遇低温冻害的风险(魏钦平等,2010)。气候变暖往往伴随着干旱、风雹等灾害。有关资料显示,苹果产区近些年的年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春秋季降水量减少,夏冬季降水量增加,造成自然降水与苹果需水特性不协调,严重影响苹果树生长和果品品质提高。此外,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必然导致果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加大,影响果树生长(段晓凤等,2014;魏钦平等,2010)。
(二)适应性选择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举措
世界各地区都将受到气候变化影响,但受冲击最强烈的国家将是发展中国家,而适应将成为解决不可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暖的必经之路(IPCC,2007)。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厘行动计划》将适应气候变化与减缓气候变化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针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林业、水资源影响加剧问题,中国政府分别于2013年11月、2014年9月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同步推动的基本原则,推动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2011)。由此可见,采取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已成为中国及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举措。根据IPCC(2001)定义,“适应”是指自然或人类系统为应对实际的或预期的气候影响而做出的减小脆弱性的倡议或措施,即自然或人类系统为应对现实的或预期的气候刺激或其影响而做出的调整,这种调整能够减轻损害或开发有利的机会。也就是说,应对气候变化不仅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要采取主动的适应行动,通过适应性措施减少脆弱性和暴露度、增强气候恢复能力,该过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苹果种植户作为苹果产业的微观经营主体,如何适应气候变化成为政府与学者关注的焦点。根据实地调查数据,2011~2013年苹果种植户中有74.1%遭受苹果膨大期持续高温影响,67.1%遭受苹果开花期低温影响,这些气候变化给苹果种植户苹果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提升其收入波动性。面对气候变化诱发的苹果生产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苹果种植户采取了哪些适应性措施?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对诸如苹果开花期低温、苹果膨大期持续高温等气候变化,种植户大多数采用相应的适应性措施,其中苹果种植户采用熏烟、喷打防冻剂等措施应对苹果开花期低温;苹果种植户采用灌溉、覆膜、人工种草等措施应对苹果膨大期持续高温。这些适应性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气候变化对苹果种植户苹果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稳定了其家庭收入。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对苹果产业发展和苹果种植户增收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适应已经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模式。因此,探讨气候变化对中国苹果生产的影响及专业化苹果种植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选择,是研究气候变化环境中改进中国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基于这种背景,本书拟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识别影响苹果生产的关键气候因素,评估气候变化对区域苹果种植户苹果收益的影响程度;分析苹果种植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包括苹果种植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特征、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影响其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决策的关键因素及适应性行为选择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