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时期

经济结构调整对山西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一个重中之重的大课题。经济结构调整意味着改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战略,意味着重新对现有经济社会资源进行配置,意味着为了未来的发展要牺牲现有的利益,经济结构调整的艰难程度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十六大以来,是山西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山西省经济实现又好又快步入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型期,山西省的经济结构调整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期。

一 重大战略

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提出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战略思想,山西省沿着三个路径着力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的支柱产业,积极发展具有潜力的新兴产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向纵深推进,为山西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的召开标志着山西省区域发展战略进入结构调整纵深推进时期。

(一)“十一五”规划推进结构调整

2005年11月11日,中共山西省委八届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必须坚持深化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真正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会议明确了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进程,坚持鼓励先进和限制落后两类政策并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薄弱产业,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协调推进城乡结构、区域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明确“三个战略取向”,在经济结构调整上要有新境界。一是要明确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定位。经济结构调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重大举措,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较长时期仍然是事关山西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必须始终摆在战略层面,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贯穿于经济工作的各个环节。二是要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转变,即经济结构调整要实现由侧重推进新型工业化,向实现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双轮驱动、良性互动转变;由侧重鼓励潜力产品、重点项目和优势企业,向鼓励先进与限制、淘汰落后并重转变;由侧重发挥资源优势,增强经济实力,向全面发挥比较优势,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由侧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向重点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转变。三是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拓展。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推进城乡、区域、所有制、就业等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调整城乡结构,形成有利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通过调整区域结构,建立地区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机制,形成分工合理、布局优化、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发展格局;通过调整所有制结构,使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明显提高,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壮大;通过调整就业结构,形成统筹城乡就业的机制,推进就业渠道和就业形式多样化,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

着力抓好“三个发展”,努力形成多元支柱产业体系。一是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三是积极发展加强薄弱产业。

着力强化“三根软肋”,使经济结构调整更加富有成效、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是山西省发展的“三根软肋”,如果这“三根软肋”得不到有效强化,资源环境约束就难以缓解,发展后劲、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就难以提高,经济发展就难以走上科学发展之路。一是要制定并落实节能降耗和环保责任制。二是要实施好重点节能工程和高耗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鼓励支持企业建设符合国家节能政策的项目,开发共性、关键节能技术和高效节能产品,加大节能技术推广力度。三是要认真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着力推进重点流域、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工作,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四是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努力实现“三个跨越”,加快山西全面崛起的步伐。一是通过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山西省由煤炭大省向新型化的能源和煤化工大省跨越。二是通过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山西省由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跨越。三是通过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山西省由自然人文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跨越。

在此期间,省政府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进一步明确要改造提升煤炭、焦化、冶金、电力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现代煤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和旅游产业四大新型支柱产业。打好煤炭工业“三大战役”,抓好“三大企业方阵”。推进“两区”开发,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二)“四条路子”“三个跨越”

2006年10月26~30日中共山西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太原召开。大会指出,山西在发展上要重点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即走出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路子,走出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走出欠发达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子,走出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路子;实现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的跨越,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的跨越,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进而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提出山西“全面转型”的思路,以解决山西产业结构单一化、重型化、初级化问题和高耗能、高污染、不可持续问题以及经济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

之后,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省政府就创新经济结构调整思路,做出了实施“四大攻坚”和强化“四大支撑”的新的战略部署:以发展服务业为突破口,着力发展新型支柱产业;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途径,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抓手,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强化改革、开放、人才、科技。

(三)“三个发展”战略

2008年10月7日,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省委决定把实现“三个发展”作为推动山西省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具体抓手。根据中央精神,从山西省实际出发,省委确定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和载体是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努力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建设新基地、新山西进程。

实现转型发展就是要以企业、产业、矿城转型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能源基地全面转型;实现安全发展就是要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和谐发展就是要把握好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性,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及时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

(四)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

2008年以来,经历了金融危机的重创之后,山西省委、省政府果断调整思路。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于2011年10月27~31日召开。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认真总结了过去五年的经验,对未来五年的发展做出了科学的谋划和部署,并鲜明地提出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战略,强调抓好加快全面小康、走出转型新路两件大事,标志着走山西特色科学发展之路的步履更加坚实。省委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以转型发展为主线,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五)“十二五”规划及“四化”建设

在全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十二五”期间山西将以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重要抓手,以安全生产为重要保障,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在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再造一个新山西。新的发展思路,从更深的层次、更大的力度来推动结构调整,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机结合。

二 主要特征

本时期的结构调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要求,注重长期战略与工作重点的结合,全力实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好的势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的纵深推进,昭示着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良好前景。

与此同时,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完善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了全面部署。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一阶段主要的改革措施有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健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加快推进。实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了投资体制,政府投资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企业投资自主权逐步扩大。土地、劳动力、技术、产权、资本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水、电、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山西顺势而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和深化,有效促进了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同时,也有效促进了资源消耗的下降,环境质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