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基本实现现代化:原山林场评估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林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动员令。林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林业发展的努力方向,也是林业建设的根本任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在《全面开启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以及《经济日报》的访谈中,从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预期目标、重点任务、必须把握和坚持的基本原则等方面深刻阐述了国家林业局对林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一)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美丽中国为总目标,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总任务,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提升林业现代化建设水平。

(二)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预期目标

到2020年,林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达到165亿立方米,每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95立方米,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0%,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000万公顷。

到2035年,初步实现林业现代化,生态状况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6%,森林蓄积量达到210亿立方米,每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105立方米,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8%,湿地面积达到8.3亿亩,75%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到21世纪中叶,全面实现林业现代化,迈入林业发达国家行列,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森林覆盖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森林蓄积量达到265亿立方米,每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120立方米,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43%,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全面提升,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全部治理。

(三)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1.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我国林业改革整体滞后,国有林区林场改革刚刚起步,集体林权制度需要继续完善,林业体制机制创新水平依然很低,已经成为制约林业现代化的最大瓶颈。改革创新是引领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更是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解决国有林区林场产权虚置、责权不一致问题,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和监管体制,需要大力推进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提升林业发展活力和效益,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各级林业部门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国有林区林场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紧完善林业支持保护制度,着力解决制约林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全面增强林业发展动力。

2.以加强保护落实生态优先

坚持保护优先是中央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方针,坚持生态优先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长期以来,一些地方重利用、轻保护,重造林、轻管护,形成了大量低质低效林,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都不明显,造林绿化成效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优先,把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保护天然林区,全面保护湿地,全面保护野生动植物。要组织实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修复、天然林资源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等重点工程,加大保护力度,严守生态红线,让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充分休养生息,全面增强并充分发挥林业生态功能。

3.以加快绿化增加资源总量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有绿色资源来支撑,实现林业现代化必须有资源总量作保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森林资源虽有明显增长,但总体上仍然缺林少绿,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生态产品和木材严重短缺,森林生态安全问题依然突出。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21.66%,比世界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居世界139位。人均森林面积、人均森林蓄积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7。生态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60%,木材对外依存度高达48%。今后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加快国土绿化作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认真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新一轮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着力增加资源总量。要创新产权模式和国土绿化机制,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

4.以共建共享增进绿色惠民

当前,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强烈的需求,绿色林产品已成为消费市场最受青睐的产品,就业增收已成为贫困人口最迫切的愿望。要探索形成一种良好的共建共享机制,既能吸引群众积极参与林业建设,又能确保群众公平分享发展成果。要加快建设森林城市和森林乡村,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增加人民生态福祉。要高度重视发展林业产业,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绿色富民产业,不断扩大林产品有效供给。要尽快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让其通过保护生态实现稳定就业和精准脱贫。

5.以强基固本推动协调发展

现代化的设施装备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林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根本保障。当前林区基础设施落后,装备水平不高,科技支撑不足,人才队伍紧缺,既与加快林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又与国家整体发展水平不协调。全国4855个国有林场中,仍有486个林场不通公路,170个林场不通电,1575个林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林业高端人才缺乏,正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全面提升林业协调发展水平。要实施林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工程,积极完善林区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林业装备现代化,提高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装备水平。加快“互联网+”林业建设和基层站所建设,培养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增强林业基础保障能力。

6.以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全面提升林业对外开放水平,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积极培育国家储备林,尽快提高木材自给能力。同时要增强统筹全球森林资源的能力,更好地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加强与发达国家、国际组织的林业合作,着力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主动与欠发达国家分享我国林业发展经验。要认真履行涉林国际公约,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高度重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增强森林、湿地碳汇功能,如期实现国家方案中的林业目标,为林业扩大开放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实践必须把握和坚持的基本原则

1.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导向

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提升林业综合生产能力,满足人民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让人民充分享受林业现代化建设成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人们自觉投身林业建设,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让人民群众在参与林业建设中获得更多实惠,在就业增收宜居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实现生态美、百姓富。加大深度贫困地区生态扶贫力度,助力精准脱贫,尽快把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起带入全面小康。

2.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不懈追求

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与人类相伴相生,一直以来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风向标。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要准确把握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始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按科学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让人与自然相得益彰。要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方便人们更好地走进自然,满足人民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需要,推动人与自然融合发展。

3.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核心使命

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让森林、河流、湖泊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增加林草植被,保护恢复湿地,治理沙化土地,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扩大退耕还林、重点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和石漠化治理等工程造林规模,创新国土绿化机制,丰富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完善林业法律法规,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抓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厉打击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性保护行动,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网络,保护好重点野生动植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

4.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重要内容

林业肩负着生产生态产品和保障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任务,发展林业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修复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努力实现生态产业协调发展、多种功能充分发挥,既创造更多的生态资本和绿色财富,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的需要,又生产丰富的绿色林产品,满足人民对物质产品的需要。发展林业产业,关键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扩大技术含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和资源利用水平。深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扩大领先型产业,因势利导优化转移型产业,保护性支持培育战略型产业,加快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林业供给体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需均衡。

5.把改革创新作为动力源泉

改革创新是激发发展活力、动力的根本举措。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必须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有效叠加起来,加快形成持续健康的发展模式。要敢于在关键领域寻求突破,大胆创新产权模式,推进国有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拓展集体林场经营权权能,健全林权流转和抵押贷款制度,以吸引更多资本参与林业建设。要大力推动林业科技、金融和管理创新,优化要素配置,培育新兴产业,全面增强林业发展内生动力。当前林业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要着力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和国有林区改革,大力推进东北虎豹、大熊猫和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展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改革、湿地产权确权试点,深化林业“放管服”改革。

6.把提升质量效益作为永恒主题

目前我国林业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林业转型升级,就是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适应人民群众的新需要,依靠科技进步的新动力,加强政策引导、调控和支持,加强结构和布局调整,推进管理和服务升级,培育新业态和新增长点,提高质量和效益。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数量质量并重,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既保持量的扩张,又注重质的提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推动林业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林业发展质量,既要靠科技又要靠管理。要加强林业科技创新,继续实施林业科技扶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标准化提升三大行动。要全面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着力提高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升优质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7.把夯实发展基础作为有力保障

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升林业自我发展能力。要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国有林区林场道路、通信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林业装备现代化水平,增强生态监测、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自然灾害应急能力。加强林业机构队伍建设,强化行政管理职能,稳定并推进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科技推广站等林业基层站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执法、管理和服务能力。


[1]费本华、樊宝敏:《中国现代林业建设及其产业发展浅析》,《世界林业研究》2007年第5期。

[2]陈钦、潘辉、在林盛:《试论林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划分》,《中国林业经济》2006年第6期。

[3]胡延杰:《世界林业发展七大趋势》,《中国绿色时报》2018年9月5日。

[4]谷瑶、朱永杰、姜微:《美国林业发展历程及其管理思想综述》,《西部林业科学》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