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学校临时或短期师资缺口问题研究[1]
——基于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视角
孙来勤 张永秋
【摘要】公私事假、病假、孕产假或其他不可抗因素,均可导致农村小规模学校出现临时或短期师资缺口,但现行师资补充政策难以及时填补学校工作日内的临时或短期师资空缺。其他师资跨年级(学科)替课、复式教学或使用代课教师等举措,既增加了有关教师的工作负担,又难以保障教育质量,其背后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补充的各种政策性困境。应该基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特性,在不无序扩张教师编制和盘活现有编制内外师资的基础上,反思临时替代师资对于维持农村小规模学校正常运营的重要性,检讨完全清退代课教师政策的偏差,多措并举,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临时或短期师资缺口。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模式,建构农村小规模学校临时或短期师资补充的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受教育处境不利学生的基本教育权益。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 临时或短期师资缺口 政府购买教育服务
【作者简介】孙来勤,教育学博士、博士后,潍坊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张永秋,教育学硕士,潍坊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小规模学校是适应农村适龄生源人数较少的客观现状,在乡(镇)政府驻地以外村落设置,在校生数量少于100人的学校,村级完全小学和教学点是其主要形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大量农村适龄生源已经进入城镇较大规模的小学就读。但是,受诸多现实困境的制约,有相当比例的农村适龄生源依旧就近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接受教育。受“学校规模等于教育效益”办学理念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曾一度大量撤并了小规模学校,甚至在很多教育行政管理者那里依旧存在“小规模学校是学校教育的落后形形态”等错误认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农村社会和农村人口的长期客观存在,是农村小规模学校长期客观存在的现实基础。因此,农村小规模学校不是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城镇化进程必将消失的落后教育形态,其长期客观存在满足的是农村20%没有能力进城镇上学的受教育处境最不利人群就近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定权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