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与中国戏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动作代代相传

按照,中国戏剧舞台的习惯,舞台人物一定的动作和姿势通过许多代演员保存下来,乍看起来这是很保守的。对大多数人不言自明,特定的(不可混淆的)现存动作缺少明显的演变,这是保守主义的可靠特征。实际上史诗(叙事)戏剧的技艺家们对动作的保存不感兴趣,而是志在变革,确切言之,保存是为了变革。显然,中国舞台剧目中的形象表演与西方一样是变化着的。年轻演员开始时是被迫去摹仿那些老演员,但这并不是说,他的表演一辈子都是摹仿。首先,这些动作看来是能够被人学走的,学的人也并不因此就损害了自己的人格,这是一种很广泛的,非个人的,某种程度上是不确定的方式。(运动规律、舞蹈动作是非常固定的,不确定性是指表演者的动作量度和速度等。试举歌唱为例:节拍是固定的,但音色、延伸等造成乐谱形象的不确定性。)其次,是演员自己对动作的随意改动。他们对动作的改动不是不被人察觉的,而是在观众审视思量的目光中进行,这对演员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如果他不能令人信服,就要败坏自己的名声。就这个意义说,这种变革比我们的戏剧的变革更有力量。我们容许甚至指望每个演员创造出一个与过去著名的演出完全不同的新的形象,但是,这个形象是在十分偶然的情况下出现,它与其他同时或者过去被创造的形象甚少联系,没有增添任何新的东西,这个形象实际上没有什么发展,而至多只能算是一种变体。中国演员公开地在他的观众的面前表演一些特定的动作,而又十分夸张地甩开它,从而引起一种美学的激动效果,这本身就形成一个令人激动的场面,演员在完成这种表演的时候把他整个名声都押上去了。人们不是称赞他的革新,而是对他革新的价值给予肯定。学会古老的东西是困难的,他学会了它。他从传统中革新发展。这样就使一种真正的艺术(就像一种科学)特征固定下来,这就是令人激动的自然因素,即是清晰可见的,能够判断的,与古老东西决裂的负责任的做法。谁真正了解西方演员那种典型的表面的人物塑造,就知道他们神经质地用一些细微末节的特征去拼凑形象,这些特征说明的东西很少,或多或少地只是出于个人的原因,而毫无典型意义,它们不能表现什么东西,这种动作表情的改变对形象塑造的真正的实质的革新能起什么作用呢!事实上在我们这里表演艺术的革新之所以如此困难,乃是由于现存的东西没有什么可供变革的。

梅兰芳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