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学校发展新探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国际理解教育助推创新人才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教育的使命在于教会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相似性和相互依存性。以此为理念开展的“国际理解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课题,中国的基础教育只有作出积极的变革与创新,构建与国际理解教育相互联系的新机制,才能顺应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

1997年,人大附中确立了“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的办学理念。随着学校的发展及与世界各国教育同行的交流不断增强,2005年人大附中在原有的办学理念中加上“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这标志着人大附中已自觉地将学生培养和学校发展纳入到国际教育的大视野中。“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不仅仅为了本国利益,而是为了全人类的整体利益”的精神可谓不谋而合。培养学生的世界公民意识,在树立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加强对不同民族的文化、思想、宗教等意识形态方面的理解与尊重,是中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关键。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人大附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在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中进行国际理解教育

课程是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载体。2003年人大附中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项目网络(ASPnet),承担起在中国学校积极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理念与理想的责任。从2006年开始设置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至今,学校在初、高中分别开设了“国际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并把国际理解教育正式纳入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ESD)的实践活动中。依据国家有关初、高中课程中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要求,人大附中确定了校本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初一年级教材选用北京市地方教材《国际理解》(北京教育学院编);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包含“国际理解”主题探究,校本选修课开设了“多元文化理解”、“旅游地理”、“世界遗产选萃”等多门包含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课程。实际上在人大附中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中,许多课程都渗透并体现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元素,课程目标中都含有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

2009年,作为子课题负责学校,人大附中参与了中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核心价值观视野下世界遗产教育实施策略研究”项目,承担了世界遗产与学科教学内容的研究。人大附中“世遗项目”团队联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颐和园管理处,结合国际理解教育构建了以“世界遗产的中西对话:文化传承与跨文化理解”为主题,地理、历史、政治、语文、建筑艺术多学科联动,协同开展教学和研究的项目形式。项目以颐和园为重点研究对象,以同为世界遗产的西方园林典型代表法国凡尔赛宫为比照对象,从地理、历史、政治的不同角度分析中西园林建筑所体现的文化差异及差异产生的根源,使学生了解文化差异的合理性,理解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尊重多元文化。这种多学科联动融合的教学模式,从跨文化欣赏、跨文化保护和跨文化理解的不同层面提升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层次。

人大附中现有专职从事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师一名,另有几十名人文类学科教师选择兼职从事国际理解教育,他们协同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等组织的交流培训。

(二)在校园文化活动和友好交流中体现国际理解教育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需要多元的教育载体和活动平台,其中,学生直接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及与国外友好学校的校际交流,是人大附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最生动、有效的途径。

1.多元文化节

随着学校教育国际化的推进,人大附中就像是一个浓缩的世界校园。学校近5000名师生中,就有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外国留学生和40多位外籍教师。校园中随时都会遇到穿着人大附中校服的外国学生。这些外籍师生不仅是来自海外的“客人”,也是人大附中的一分子,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外籍学生会自治组织,策划了“多元文化节”,面向全校学生举办“我讲我的故事”等一系列活动,在校园里提供中外师生充分交流对话的平台、展示世界各国文化的舞台,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理解多样的价值观和多元的文化,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互相理解。

2.模拟联合国

每年,人大附中的部分学生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国际青年领袖训练营项目“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活动,这是世界各国官方和民间团体特意为青年人组织的。学生们在活动中“扮演”国际角色,“参与”国际事务,“建立”国家关系,以联合国会议的形式,阐述观点、展开辩论、投票表决、作出决议等,从而熟悉联合国的运作方式,了解世界发生的大事对未来的影响,了解自身在未来可以发挥的作用。

3.“北京杯”国际中学生足球赛

“北京杯”国际中学生足球赛2007年由人大附中发起。作为北京地区唯一一个国际性的中学生足球赛事,它已吸引过来自英国、荷兰、日本、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泰国等十几个国家的中学生足球强队及中国中学生足球协会杯前八强的代表队参赛。这个平台为国内外高水平的中学生足球队提供了一个切磋球技、共同提高的机会,也为各国中学生了解彼此的足球文化和民族文化、增进友谊提供了机会。现在,这项赛事已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政府部门和人民团体的支持,人大附中将努力将“北京杯”国际中学生足球赛打造成国际知名的青少年足球赛事。

4.在交流中实现理解

国际理解教育是民族自尊基础上的国际主义和国际理解基础上的爱国主义两种思想的统一,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恰当的交流方式才能形成有效的沟通和理解。比如长期以来中日两国间的校际交流存在着“友好容易,理解困难”的尴尬局面,如何正视历史是中日两国教育者需要共同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基于这一点,2007年当日本大阪地区ASPnet三校访问人大附中时,双方商定将本次交流活动区别于普通的校际交流,确定了以“中日高中学生携手进行和平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将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卢沟桥历史古迹、进行历史学习作为本次行程的首要活动。参观完抗日战争纪念馆后,两国学生将事先折好的纸鹤献给纪念馆,表达了作为中日两国青年人对未来的和平愿望。这次活动对中日双方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思想上、观念上的触动,增进了彼此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