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改革评论(第3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关于“一带一路、公益同行”战略的建议

王名

在当今国际社会,公益慈善因其公共性、群众性和影响力而具有最广泛的社会根基和民意基础,成为推进国际战略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力量。国际公益慈善的主要领域包括:人道救援、发展援助、妇女儿童、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和平与反核、社区发展、宗教传播、环境保护等。总数超过1万家的国际公益组织活跃在这些领域,每年动员的资金近千亿美元,将其主要用于发展中国家,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全球范围内的区域性国际合作工程,涵盖几十亿人口,惠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既有部分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发达地区,又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因此这一战略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国际公益慈善场域,不仅能动员巨大的公益慈善资源和源源不断的公益志愿服务,也将吸引包括国际公益组织在内的一大批公益力量参与其中。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明确提出“公益同行”,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国际社会的有利资源,更能超越利益诉求并扩大共识空间,形成最广泛的社会根基和民意基础,通过公益慈善实现与社会同行,从而共建共享跨界共同体。

“一带一路、公益同行”的战略目标:在共同打造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共建利益共同体的同时,大力倡导和支持公益慈善,用公益慈善的力量带动社会建设,共同营造“一带一路,美好家园”的社会共同体。为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培植发展中国特色的国际公益组织。要积极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和国际社会各种可用的机制,建立“一带一路、公益同行”的政府支持计划和支持基金,有计划地支持并重点培植发展一批中国特色的国际公益组织,使之在运作体制和机制、治理结构和能力建设、专业团队和资质、资源保障和国际合作等诸多方面加快成长并融入国际社会。

第二,建立体制和政策通道,支持有条件的公益组织“走出去”。近年来,我国慈善捐赠成倍增长,以基金会为核心的公益组织发展迅速,在数量巨大且不断增加的公益组织中,有些已开始将公益项目开展到国外,迈出了“走出去”的关键一步。这种来自民间的公益“走出去”探索极为可贵,需要从体制和政策上给以支持与配合。建议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依托,建立体制和政策上的绿色通道,在人员、资金、物资的出国(关)手续等方面,在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方面,在与当地各级政府协调沟通等方面,在保障人身安全等方面,为有条件“走出去”的公益组织提供全面的支持与配合,鼓励更多的公益组织依托“一带一路”将公益项目拓展到海外,并与当地的公益组织开展多方面合作。

第三,发起“一带一路”青年国际志愿者行动计划,鼓励公益创新创业。市场驱动和跨界融合的公益创新是我国公益慈善蓬勃发展的一大亮点,其最活跃的人群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建议发起“一带一路”青年国际志愿者行动计划,由团中央牵头,面向大学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定期公开招募一批致力于海外公益创新创业的青年志愿者,鼓励并支持他们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公益创新创业实践中来。采用政府倡导、官民结合、社会协同、市场导向的模式,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倡导支持下,动员一批有志于公益创新的国内外基金会、公益创投基金、社会影响力投资等,搭建致力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官民合作公益创新支持平台,建立扎根当地社区并与驻在国中资企业密切合作的社会协同体制,探索以社会企业的市场导向方式解决当地社会问题,融入当地并努力成为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第四,倡导“一带一路”企业公益行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中方投资和中资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发展与当地社区的合作,努力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要呼吁中方投资和中资企业积极融入当地社区,关心当地的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社区发展等各种公益慈善活动,有条件的企业应努力发展与当地非政府组织特别是草根组织的合作关系,资助它们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探索设立当地的社区基金会,将企业公益行动常规化、组织化。鼓励员工参与当地的公益志愿者活动,积极拓展在当地社区的社会资本,融入当地社区,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第五,引导华侨华人关注当地社会建设,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一带一路、公益同行”最重要的文化基础和社会资本,是源远流长的丝绸之路文化和由华侨华人建立的巨大的社会资本网络。“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海外华侨华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不仅可以更多更深入地参与祖国的经济社会建设,更能立足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海外华侨华人依托中华文化建立并发展了巨大且丰富的当地社会资本,对“一带一路、公益同行”的战略实施将发挥重大作用。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框架下,公益慈善将更多关注所在地的社会建设。要积极联系并发挥华侨华人社团的作用,积极引导华侨华人关注并倾力于当地的社会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当地公益慈善活动和社会共治,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第六,举办全球公益学大会,推动公益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引领全球范围内的公益慈善研究。随着公益慈善事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公益慈善作为一个专门学科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提上了议事日程,公益慈善专门人才的培养也成为越来越紧迫的实践需要。目前,在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陆续设立了公益慈善的专门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我国近年来一些大学相继成立了相关研究院和学院,一批学者积极投身于公益慈善的理论、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配合“一带一路、公益同行”的战略,建议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整合并动员国内外相关学术资源,适时举办全球公益学大会,发起全球公益学人组建相关国际学术组织,积极推动公益慈善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掌握全球范围内公益慈善理论研究与政策倡导的话语权,积极引领全球范围内的公益慈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总之,“公益同行”是丝绸之路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当今时代精神和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之所在,在“一带一路”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生活中必将发挥“最大公约数”的积极作用,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战略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石。

(作者:王名,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教授;本文系作者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