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疑难深度解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 言

为了更好地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神,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统筹安排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教师编写了本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居于基础与核心地位,因为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是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依据,对大学生系统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塑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时代精神与理论思维的精华,体现为由一系列科学范畴构成的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正如列宁所指出的,由范畴构成的命题是思想的细胞,在其中可以发现辩证法一切要素的胚芽。每一个范畴在体系中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并通过运动和其他范畴联系在一起,范畴的总体构成对世界图景的反映。因此,抽象性、观念性、逻辑性、系统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突出特点,这些特点也给教师教授和学生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造成一定的困难。古人说: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本书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与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对教学内容中的疑难问题做了深度解析,以期教师能更好地运用教材解决学生的困惑,学生能将本书作为教学参考读物,更深入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贯彻了以下三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

从整体性出发,全面、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已成为共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疑难问题本身就体现了鲜明的整体性特征。比如,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本原问题,涉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划分;第二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涉及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第三个方面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涉及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涉及哲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历史观等基本领域,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基本线索。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二重性问题是科学揭示商品二重性、价值二重性、生产过程二重性、剩余价值源泉等问题的关键,也是资本二重性、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原理的依据,是正确理解政治经济学一系列重要理论的枢纽。同时,在劳动二重性及政治经济学一系列原理中贯彻始终的是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科学立场与方法。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现象作为逻辑起点,揭示了商品概念中蕴含的商品二重性、价值二重性、劳动二重性、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生产过程二重性、资本二重性等,构建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大厦,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因此,很多疑难问题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统一与有机交融,而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分析阐释也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出发,揭示其科学内涵。

2.前沿性原则

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1]作为深度解析,我们对相关问题不是止于资料性、描述性的阐释,而是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细致明晰的解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由一系列科学范畴构成的理论体系,对基本范畴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释疑解惑的关键。正如列宁所强调的,范畴是对万物之间的世界性的、全面的、活生生的联系的反映,是认识世界过程中的梯级,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纽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范畴不同于传统哲学中形而上学的范畴,它是“经过琢磨的、整理过的、灵活的、能动的、相对的、相互联系的、在对立统一中的”辩证范畴。在解析的过程中,对于问题涉及的基本范畴及其构成的基本命题、观点、原理,我们不仅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揭示其科学内涵以及范畴、命题、观点和原理的内在逻辑关系,而且将问题置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语境中,揭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与发展的思想轨迹以及与西方传统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关系,帮助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的逻辑架构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时空坐标中实现对疑难问题的深入理解与准确把握。

3.实践性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以理论形式反映的对时代精神和现实问题的深刻反思与解决方案,使人们对于真理的科学把握和对世界的改变成为可能。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2]习近平同志在《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因此,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本书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局限于对基本范畴和原理的解释,从概念到概念,而且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教学实践中学生关注的许多重大现实问题,如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新变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等,充分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现实性和有效性;二是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服务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理论话语向课堂话语的转化。在分析阐释中尽量做到深入浅出,表述平实易懂、活泼生动,力求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同时力求提升教师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

参与本书编写的是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长期工作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将自己理论研究中独到的见解融入对疑难问题的解析之中。本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注释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05-05 (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