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匠与漆时代
阮界望
宇宙万象轮回侘寂,人类皓首穷经地窥探其博大、质朴、素雅、清幽、神秘之蕴藏,古往今来漆艺匠师心手相依虔敬的造物精髓浸润大漆的幻化之美,物性素朴烘托心境诗意,造物呼吸衔接自然感通,精进技艺大道于漆韵缥缈,大匠人格品性奠定造物境界的灵魂。《诗经》描写匠心造物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可见自古以来尽善尽美就是中国匠人匠心追求造物出发所秉持的根本心念。华夏先民用人、木、水造字为“漆”,中国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大漆髹器饰物的民族,舜作食器,禹作祭器,漆绘殿宇、琴瑟悠扬、帝王之尊,从古至今漆之用可谓大矣。
中国漆文化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漆器工艺日臻成熟,承载了楚文化的神韵,用途广泛,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活动,常用朱、黑两色髹涂。殷商时代已经有了雕琢刻镂的漆工艺。汉代达至鼎盛,漆器品种包括鼎、壶、钫、樽、盂、卮、杯、盘这些饮食器皿,奁、盒这些化妆用具,几、案、屏风这些家具,品目繁多,并出现了漆礼器以代替铜器。汉墓出土有漆棺、漆碗、漆奁、漆盘、漆案、漆耳杯,并在黑漆上绘红色或赭色花纹,展现了人神共存、变幻神奇、流动魂飞的远古漆语,是华夏悠久文化艺术的神秘斑斓世界。后经衰微,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漆器与绘画相结合,突破了平涂的局限,出现了晕色新技法,更富有立体感。至隋、唐、五代漆器匠人制作向工艺品发展,精益求精,出现了干漆夹纻佛造像、螺钿金银平脱镶嵌、剔红雕镂的精妙绝伦的手工艺。两宋时期漆器业得到普及,形成规模作坊,官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制造御用漆器,民用漆器也开始走向市场。元代漆器成就在于雕漆,刀法丰硕、圆润细巧、极致精微又浑朴天成。明代漆器受宫廷重视和宠爱,是中国装饰漆器的高峰期,宫廷作坊里皇室监制下的漆器越加剔透华美、研磨精致、样式繁多,万历时期,雕漆工艺又在剔彩的基础上推出了“堆色雕漆”。
清代漆器呈现全新的样貌,器型样式琳琅满目,特别是出现大型漆艺家具作品,从径不及寸的香脂粉盒到大型的宝座、屏风、棺椁,几乎遍及生活使用的各个方面。各种花果式的器型频繁出现,桃实、枫叶、葫芦、卷轴、书函、古琴式推陈出新。这些宝贵的漆文化遗产无不浸透着历朝历代匠人匠心造物的精华,涵盖了漆艺大匠们对人格修养、文化传承的追求。
炎黄子孙坚韧、包容、智慧的生存方式和匠人匠心极致精美的造物神髓、优秀的技艺代代传承,匠人们毕生对品格至高境界的追求深远地影响着漆器艺术的辉煌成就,时断时续的中国漆艺造物的古老文化,触动着世界漆文化历史的进程与发展,值得今天中国的漆艺匠人、漆艺术家、珍爱漆文化的后人们自豪和骄傲。然而先人创造的历代精美漆器大量流失于海外,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德国东亚博物馆等机构,而我们国内至今尚无专业收藏展示漆器的官方博物馆机构,由此可见有着8000年历史的华夏民族古老漆文化的价值在当今时代并未获得国人足够的认知,我们应尽快重视、发掘、梳理、抢救、回流、保护古老漆文化,尊重对大漆匠人造物精神的呵护和延续,激活非遗传统,复苏漆元素中的DNA使其重新焕发生命活力,探索漆的本体语言在现代设计语境中如何展现与应用,从艺术审美的角度重新探索当代漆艺与生活环境的平衡与衔接,启发漆艺人性化、人文化的深层智慧,思考传统文化再生,漆艺如何从工艺美术语言升华为当代艺术语言,更富于时代的表现力及感染力。匠师心手合一、匠心造物、人性浸润的珍贵价值将重新定位并受到本应有的尊重,让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