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中国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大踏步前进。中国的发展,不仅大大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而且在文化传承、创新和交流互鉴中激发了创造活力,推动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和价值观的跃升。中华儿女正满怀豪情地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4]。这就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了如下问题:我们用什么来确定国家和社会发展道路的方向和路标?我们怎样才能激发和提升民族精神的活力和创造力?我们靠什么来团结和凝聚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民?我们凭借什么样的文化才能让“中国梦对世界具有吸引力”,让中国软实力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且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高度自信。在文化之中,核心价值观是最深沉、最本质的东西,它决定着文化的性质与方向。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弘扬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构建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三个重大问题。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民族复兴之路需要思想文化的指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平时我们开车需要方向盘、地图和路标,海员航海时需要指南针,这样才不至于走错路或偏离方向。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的方向盘、地图、路标,就是我们的指南针。

人类的社会活动不是盲目的自然演化进程,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有意识、有目的、自主自觉的活动。人类社会越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越接近“自由王国”。我们的民族振兴之路必须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必须是基于合乎历史发展方向的合理选择。在百舸争流、暗潮汹涌的发展航道上,我们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做出恰当的抉择,而这种抉择需要高度的精神自觉和正确的理论指导,而其中的关键就是拥有合理且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必须有给我们指引前进方向的路标,这种路标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布满荆棘和陷阱的经济全球化竞赛中,中国人民能够创造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原因就在于我们有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指引,就在于我们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鞭策,就在于我们有不断升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就在于我们有基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不断拓展和创造着的崭新的现代中国文化。

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的。民族复兴不仅需要物质财富的积累,更需要实现民族精神的振兴和文化价值观的跃升。一方面,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创造必要支撑条件,保障精神文明的建设;另一方面,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智力支持和价值规范,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民族复兴需要强大物质力量的保障,也需要精神力量的引领和支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需要物质的极大丰富,更需要精神世界的丰富充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5]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尤其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我们既要让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林立在神州大地,也要让高昂的民族精神屹立在人民的心中。唯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了,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顺畅。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抓好理想信念建设。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之钙,也是民族精神之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就如同行尸走肉;而没有先进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就不可能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民族。所谓理想信念就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不断发展进步,就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提升国民素质和精神文明水平,重点在于建设。这就需要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与此同时,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起示范作用,通过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诚信敬业的浓厚氛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于有先进的价值理念和不断创新的勇气。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只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具有引领历史的作用,思想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持续的活力和吸引力。

2.社会发展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汽车能够在大道上奔驰,是因为有马达作为驱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也需要驱动力。社会发展进步的驱动力在于生产力的提高,而人类自由自觉的首创精神和创造性活动是最活跃的生产力。是什么激发了人们的首创精神和创造性活动?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人类的首创精神和创造性活动靠文化的创新氛围和活力的激发,靠作为文化引导力和驱动力的先进价值观的激励。正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费尔普斯所说,“一个民族的繁荣取决于创新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而大范围的创新活动只能由正确的价值观激发[6]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费尔普斯指出,现代价值观是世界上第一批现代经济国家诞生和持续发展背后的动力。这些国家实现了生产率的伟大起飞,推动了财富和工资的增长,把人们的工作从谋生手段改造成提供越来越多精神激励、挑战和冒险机会的源泉[7]。实际上,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都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都伴随着新价值观的历史性崛起。文艺复兴时期,以达·芬奇为代表的人文巨匠伴随着个性自由的价值观而崛起;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以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理念闻名于世,因此恩格斯说十八世纪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美国的独立战争,则打出了民主、自由、人权的口号,从而把美国推向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巅峰。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社会主义,当然也有更高的价值追求: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立真正能够实现人人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有自己明晰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创造让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价值观描绘了人类理想中的世界,它激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欲望。为了实现理想,人们就必须摆脱现有条件的限制以及认识水平和知识形态的束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描绘更加美丽的蓝图,构建更加完美的世界。有了价值观理想,就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奋斗的目标,就有了实现目标的欲望;有了实现目标的欲望,就有了变革现实、创造未来的力量。理想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促使人们走向辉煌的未来。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只要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不仅可以做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而且能获得持续的价值引导和精神激励,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

3.国家认同需要共同理想的引导: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过去,人们在打夯时需要有统一的“号子”,这样不同的人才能协同一致,人们的劲才能往一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号召当今中华民族、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号子”。

在一个社会的文化体系中,核心价值观是最深层次的精神要素,它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塑造着民族的共性,起着“中轴”的作用,是一个国家的“稳定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成员之间有共性,才能形成持续稳定的“我们感”,人们之间才能有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有西方学者曾经说:“价值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将国家和民众凝聚在一起。它们帮助定义一个社会所支持和所反对的东西。”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人们的价值观越来越多样化,社会分工和职业的分化也使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就必须有一套与当下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为社会所广泛接受的核心价值观。社会越是分化、价值观越是多样,就越需要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把社会成员联合起来。

中国处在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尤其需要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功能。传统社会变化发展较慢,社会的风俗习惯就成为社会共性的规范性力量。在当代,社会不仅存在群体分化,而且变化越来越快,这就更加需要核心价值观作为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行为规范,从而保持社会成员之间的共性。无论是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在东部还是在西部,无论是农民还是工人,无论人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只要我们具备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就有了共同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都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有了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人民就可以同心同德地为民族复兴大业而共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8]如果没有作为共同理想和行为规范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中国有56个民族,有13亿之众,又处于社会快速转型的历史时期,因而更加需要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处理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善于把党的主张和人民心声统一起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和传播的方式,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我们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的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牢牢掌握网络空间的主权。就像房子里的灰尘多了,就要经常打扫,这样做才有利于人们的健康;网络空间里出现了有害、有毒的东西,也要经常打扫,使网络空间变得更加清明,这才有利于网络的健康发展,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生活空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新闻舆论工作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承担起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结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和使命,多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要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做好教育引导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及公众人物的榜样作用。不仅党员、干部应该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群众,社会名人由于其影响力广泛也应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二是从娃娃抓起。青少年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全社会都有责任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三是利用好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到润物无声。特别是文艺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刻认识和把握好文艺与人民的辩证关系,跟上时代步伐、把握人民需求,带着感情虚心向人民学习,创作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作品。

要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福山已经发现:“在古老而丰富的共同文化的熏陶下,华人当然有高度发达的民族认同感。”[9]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融进我们的血脉,使我们获得精神的慰藉。我们要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进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促进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增强所有中华儿女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要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10]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规范。有良好的道德秩序,就有良好的社会秩序。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水分子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汇成江河海洋就会成为势不可当、无坚不摧的力量。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人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构成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我们必须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道德风尚,通过对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培育,使每个个体都形成正确的道德意向、道德情感、道德判断、美德习惯,树立道德责任,投身道德实践。道德的关键在于笃行,美德的力量在于实践。我们需要通过学校、机关、企业的制度性安排和公共场所的仪式化活动,让公民的美德成为习惯。实际上,在践行平凡小事的过程中,更能够体现美德的力量。正如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所说:“公民德性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通过学校和公共领域中的建制得到培养和发展。公民德性不是从书本上可以得到的东西,而是需要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来得到。”[11]我们必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让美德照亮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路,让中国成为求真、崇德、尚美的美德国家。

[1]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 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全文).新华网,2014-03- 28.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09-21.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

[4]习近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人民网,2013-03-28.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2.

[6][7]费尔普斯.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8.

[9]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92-93.

[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8.

[11]桑德尔.公民身份:面向世界的认同与表达.社会科学报,2007-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