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传统出版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出版行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巨大挑战,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其中,报纸、期刊、图书等传统纸介质媒体在总体产业格局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传统出版业尴尬的生存境地引起了出版业工作者的急切关注、担心和忧虑,人们纷纷探究数字化背景下出版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模式。本文尝试对网络背景下传统出版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一番探讨。
一、网络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新兴媒介,也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很大影响,带动了现代大众媒体的巨大而深刻的变革。第一,交互式的传播方式代替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方式,实现了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的双向互动。第二,多媒体的传播手段实现了视、听、读的有机统一和结合,弥合了报纸、书籍等纸质媒介和广播、电视等视听媒介的缝隙和鸿沟,使互联网用户由过去传播中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简单、直接的参与者。第三,数字化的信息传播实现了文字、声音、图像的数字化,使得过去一些壁垒、界限分明的传播符号实现了相互转换,促进了信息更加便捷、迅速地传播。第四,平等的传播主体打破了信息生产、传播的专业和场所、设备限制,使得传统媒体的等级关系和控制关系不再复杂,终结了少数人控制和垄断文化信息的时代,为普通大众提供了平等发表和表达诉求、声音的重要机会和平台。第五,无限制的传播范围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全球化、共享化,促进了跨地区、跨民族、跨国界、跨文化的全球信息空间的形成。
二、网络时代传统出版业面临的挑战
(一)主办单位重视程度不足,注重短期效应的选题策划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必然会给传统出版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带来思想观念的转变。由于相较于其他行业和专业,传统出版业投入成本后获得收益的速度较慢、利润比较薄,因此导致一些原来投资出版社的主办单位为了追求短期效应,改将资金、时间、精力等投入其他领域和其他文化传媒项目之中,而对出版社的投资力度减小,导致出版社的经费、人员等比较紧缺,从而使得选题策划比较粗糙,不利于出版社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二)出版物市场销售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由于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传播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读者的阅读方式呈现出碎片化和浅层化趋势,加之社会价值多元,使得传统出版物的受众一次次被分割,大众化的阅读群体日益走向小众化、多样化,对传统纸质书籍、杂志、报纸的需求日益减少。随着搜索引擎、网站建设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人们获得书本知识和各种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和广泛,电子数据和电子信息更易获得,信息获得的成本更低,加之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对传统纸质书籍和传统音像资料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出版业产品生产和销售变难,图书销售、出版社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的甚至因为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的大面积流失而难以逃脱被取代的命运。
(三)营销模式不适应
目前,我国文化出版制度是建立在传统纸介产品的盈利模式之上的,是典型的机械化车间生产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将知识创造的利益回报固化在出版产品的单次消费上,产品销售得越多,出版者、作者的回报越大。在网络时代,数字多媒体技术下的出版以更丰富、多元的形态呈现,并以网络传播的全天候状态存在,它不是固化在某一产品形态之中,而是流动的、多元的、即时的。当前,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在营销模式上处于探索阶段,数字出版尚未形成业界普遍认同的商业模式。在产业链的上游,数字厂商对数字出版期待过高,传统印刷出版单位则态度相对漠然;在产业链的中游,几家大的数字出版媒体提供商的数据整理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开发浪费较大;在产业链的下游,电子图书、数字报刊等的营销过于依赖机构消费者,尚未完全形成市场化,提别是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出版在整体经营上尚未找到盈利模式,仍处于投入大于产出阶段。
(四)从业人员不适应
网络环境下,编辑出版整个流程包括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编辑加工、出版发行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适应这些重大变化,网络时代的编辑出版人员,除了要扎实掌握编辑业务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在各种新型媒体出版中具体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在传统的出版物生产流程中,编辑业务主要是纸介质出版物内容的筛选和把关,载体的单一性使得知识内容的筛选和把关相对较为简单。网络时代的出版往往涉及多种媒体的互动和融合,一种知识内容可以产生多种形式的出版产品。这就使得编辑业务中筛选和把关的要求更为复杂,如出版主题内容的选择要考虑适应多种媒体的要求,而且要按照各种媒体的特定要求进行运作。此外,处于网络时代的编辑人员还要具有全方位的市场营销能力和较强的社交公关能力,具备稿件资源的开发能力、稿件资源质量把关能力、稿件资源有效转化能力,具备信息检索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多媒体转化能力,具备市场预测能力、产品包装设计能力、宣传促销能力,还应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等。与这些要求相比,现有编辑出版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网络时代传统出版业面临的机遇
(一)树立创新管理理念,抢抓发展机遇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提供了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文化传播手段,促进了文化的大众化、平民化、低成本传播,挖掘了大量潜在的社会读者群,为优秀出版物提供了更宽、更好的广告平台和营销渠道;同时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压力和动力,为传统出版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因此,传统出版业要积极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形势、新常态和新模式,不断解放思想,转变传统落后的出版理念,加强互联网时代特点和出版工作规律、特征的研究,不断创新现代发展理念,树立“互联网+出版”思维,强化互联网时代孕育的新的发展机遇,不断改进出版社生产、销售和管理模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努力降低出版物生产制作和销售成本,拓展出版业发展平台,推动出版事业向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二)资源整合,深度加工
内容资源是传统出版单位最重要的资源。传统出版单位必须以内容资源为核心要素,使整个运转过程围绕内容资源的创造、转化、更新和增值进行。一是注重资源整合。在内容为王的时代,谁对内容资源拥有更强的集约整合能力,谁就掌握了数字出版的主导权和市场控制权。传统出版单位要想在数字出版领域有所作为,必须加强对出版资源的集约整合,包括多种符号的整合、多种媒体的整合、多种传播载体的整合、多种传媒形态的整合、多种显示终端和制作技术的整合等,搭建具有一定技术门槛、拥有特色内容的网络出版平台,实施以内容为中心的多媒体经营。二是加强深度加工。出版资源数字化是报社、期刊社、出版社进行数字出版的基础和前提。从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来看,数字化产品的形式永远处于变化之中,将来还会出现更多的载体形态,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根本仍然是数字化的资源。出版资源只有经过深度加工、分类管理后,才能够充分发挥出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优势,满足网民灵活、便捷获取信息的迫切要求。
(三)再造流程,打造系统
数字出版本质上是出版流程的再造,数字出版将会给现行的印刷方式、物流方式、销售方式等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应该包括以下方面:(1)创作数字化,即写作多媒体化;(2)编辑数字化,即变革编辑的工作方式,实现无纸化编辑;(3)出版数字化,即多元化出版,如电子纸的应用、按需印刷方式等;(4)发行数字化,即实现网上发行,发行不再是过去出版单位向读者的单向流动,而是基于互联网的读者与作者、读者与出版单位的双向、多向交流;(5)管理数字化,即流程管理与内容管理融为一体,不仅令出版流程全程可控,而且提升出版质量和效率。目前,大多数出版单位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开展基于数据库管理的数字出版做了相应的准备。不过,只有少数单位按照数字化发展和市场导向的目标,重组业务流程,将自有版权资源全部数字化,实施出版社资源的集成化运营。
四、结语
当前,出版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版社的任务更加艰巨。在网络时代,出版业竞争更加激烈,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传统出版业要想跟上时代的节奏,踏准改革的步点,就要积极适应变化,研究新常态下的出版市场变化,积极关注读者需求的变化,抢抓市场和时代机遇,从容应对市场竞争和社会挑战,出版更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的精良作品,悉心创作更多贴近时代、讴歌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积极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为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