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方法论与实践逻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节 供给侧改革对接现行政策

1.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益在递减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采取的以应对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冲击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等需求管理政策,在短期内确实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但此后,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益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自从2010年之后,GDP增速一直在波动中下行,直至2015年的6.9%。面对这种经济增长下行的态势,我们需要深入思考需求管理政策的不足。其为什么达不到理想的长期效果?原因主要在于需求刺激政策治标不治本。因为需求管理适用于短期目标与总量扩张,使供需在原有层次上实现循环,而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长期性、结构性的,需求管理政策已经不足以应对这些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入手,加强结构性改革与创新,推动供给升级,化解结构问题。

2.需求管理政策的副作用和后遗症越来越大

需求管理的刺激政策属于短期管理,在它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过度的固定资产投资会造成产能过剩,大量增加流动性会造成房价高企或资产价格泡沫、地方债务压力加大,同时这种基于规模扩张的粗放增长方式必然造成一系列的经济增长后遗症,包括生态环境破坏、边际收益率下降、影子银行过多、不良资产比例上升等。比如,目前,我国不少行业产能利用率已下降到70%,尤其是钢铁、建材、电解铝、水泥、造船等传统生产型制造业;再如,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房价大大超过多数居民的承受能力,房地产泡沫相当严重;另外,2014年中国债务高至GDP的235.7%,少数银行不良贷款率超过了2%的警戒线。这些经济现象说明以往单一的需求刺激发展模式已经走进死胡同,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与发展方式。

3.供给侧改革与推进全面改革相吻合

供给侧改革是一种面对需求不断更新升级的主动创新,是针对供给侧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涉及要素、产业、制度等多个层面、多个领域的全面改革。要素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实现要素升级,包括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提升、信息化改造等;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制造业去产能、农业补短板、房地产业去库存等;制度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完善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行政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土地供给制度改革、财税金融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福利与保障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改革等。由此可见,推进供给侧改革就是在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使得各个领域都在改革中实现发展。

4.落实可持续发展政策需要推进供给侧改革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资源环境问题已十分严重,资源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这对中国未来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实际上,经济发展是一种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只注重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质量更为重要,没有质量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不能以当前的增长牺牲后代人权益,要尽可能减少资源环境代价,实现绿色发展。为此,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提升、制度变革等内生因素发挥作用而得以实现,这与供给侧改革相吻合,供给侧改革正是要通过要素升级、产业转型和制度改革,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经济全球化下供给能力决定国家经济竞争力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一国国内企业和个人的供给能力(技能、知识水平)提高了,即使国内需求没有扩大,也会保持经济增长,因为供给能力提高的企业和个人会开拓外需市场,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赚外国人的钱。反之,如果一国国内企业和个人的供给能力没有提高,即使国内需求扩大了,也不一定带来经济增长,因为在国内企业和个人的供给能力没有提高的情况下,扩大了的内需市场很可能会被国外的企业所占领。例如,日本国内需求是有限的,其正是依靠高水平供给占据了稳定的国际市场份额李佐军.推进供给侧改革为何势在必行[N].上海证券报,2016-03-25.


[1]李佐军.推进供给侧改革为何势在必行[N].上海证券报,2016-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