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批判中建构“新哲学”框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论 在文本学研究的视野内

时序已经推进到21世纪,距离《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的时间已经过去近160年了。以“马克思主义”为符码的社会运动和思想研究还在继续进行着,但必须看到,作为19世纪中下叶德意志民族一代思想大家的马克思,某种程度上在当代其实“已经悄然退场”。人们在他的名目下阐发了那么多新潮的思想,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他当年观察和思考的界域,增添了很多不属于他的意旨和内容,更不用说还有有意无意的曲解和误读。尤为复杂的状况是,在“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一个半多世纪的演进历程中,很少有论者是把马克思及其文本和思想当作一种单纯的学术研究对象来看待的,对他的理解和阐释加入了过多的现实考量和情绪成分,以至于出现了这样的情形:言说马克思的人越来越多,“挖掘”和阐释的思想越来越新颖,但马克思本来的形象和思想却越来越模糊,人们对他的文本越来越不熟悉。在人类思想史、哲学史上,一种流派在传承过程中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并不鲜见,但对于远未穷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来说,这种状况显然是不正常的,并且是亟待改变的。本书对表征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本之一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全面性解读及思想阐释,就是为改变这一状况所做的一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