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英语学术语篇中元话语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元话语的分类模式

元话语对于语篇的构建是不可或缺的成分,要想研究元话语在语篇构建中的具体功能,就要对众多的元话语标记进行分类。由于元话语概念本身具有一定模糊性,再加上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兴趣不同,元话语的分类也是多元化的。从当前的相关研究来看,元话语的分类主要有狭义模式与广义模式之分,这是以元话语在语篇中所发挥的功能为基础来划分的。元话语的狭义分类模式把焦点放在元话语的语篇组织功能方面,而忽视元话语的人际互动功能。Schiffrin(1980)、Mauranen(1993)、Bunton(1999:20)和Dahl(2004:1810)等学者都采用此分类模式。元话语的广义分类模式兼顾语篇中元话语的语篇组织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主张以此作为元话语分类的主要依据,Vande Koppe(1985,1988),Crismore et al(1993),Markkanen et al(1993),Hyland(1998,2004,2005,2010),Le(2004),Rahman(2004),Kim,L.& J.Lim(2013)等研究者对元话语的分类模式都属于广义的分类模式。下面就对元话语的狭义分类模式与广义分类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介绍。

2.2.1 狭义分类模式

元话语的狭义分类模式将焦点放在元话语对语篇的组织构建功能上,所包含的元话语标记都与语篇组织有关。Shiffrin(1980)在口头语篇中对元话语进行研究,将其称为“元谈话”。她将元话语主要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元语言所指成分,包括用来指代上文出现过的词、短语、从句或者句子等成分。还有语篇中的指示词也属于这一类,如“former”“latter”等词。此外,用来指代语篇中事物而不是语篇之外客观世界中事物的指示代词也属于这一类,如“let me say this”中的指示代词,用来指代语篇中的内容。第二类是元语言操作词,包括“true”“false”“right”等形容词,还包括“mean”这样的动词,以及“like”“for example”等语篇连接词。第三类是元语言动词,包括跟说话有关、引起下文的动词,如“say”“tell”“ask”等动词;具有表明意义的动词,如“define”“clarify”等动词;表示言语事件的动词,如“argue”“joke”等动词。

Mauranen(1993)用“语言的自反性”这一术语来表达元话语的功能。她根据这些自反性表达方式的明确程度将其分为两类:高明确度自反性和低明确度自反性。高明确度自反性又可以具体分为三类:标明语篇下文的,如“in this article”“in the following”等;标明语篇上文的,如“as noted earlier”“stated formaly”等;指向读者的,如“recall that”“the reader”等。低明确度自反性表达方式具体可以分四类:内部连接词,包括“also”“however”“in addition”等;具有部分自发性的包含名词或者动词的短语,如“it is reasonable to think”“our present data show”等;第三类是用于指代语篇内容的,如“as first step”等;第四类是用于引出读者的,如“there is reason to remember”等。

从以上对元话语狭义分类模式的分析来看,狭义模式只关注语篇中组织语篇的成分,这对元话语的指涉对象的理解是存在局限性的。语篇分析包含了语篇、语篇作者和语篇读者三个要素,是三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狭义分类模式仅仅关注了第一个要素,而忽视了后两个要素。因此,元话语的狭义分类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没有成为元话语的主流分类模式。

2.2.2 广义分类模式

根据元话语的定义和功能,语篇构建和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这两个方面都与元话语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对于元话语的分类是要兼顾这两个方面的。在上文中,我们所提到的元话语的狭义分类模式只关注了元话语在组织语篇中所发挥的功能,而忽略了作者与读者互动这一方面。而元话语的广义分类模式将语篇、读者、作者三个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兼顾语篇构建与人际互动,成为当今元话语的主流分类模式。其代表学者比较多,在下文中本研究将详细梳理,通过全面分析该模式所包含的细节,理解广义分类模式的特征,从而加深对元话语本质的理解。

2.2.2.1 Meyer分类模式

Meyer对元话语的定义受到Hallidy所提出的句子中的主题的概念和句子中的分段概念的影响。Meyer用“信号”这一术语来指元话语。Meyer(1975)将元话语定义为语篇的非命题材料,是用以强调语义内容的某些方面,或者是用以指明内容的结构方面的表达方式。她指出元话语并没有添加新的命题内容,而是用来强调已经包含在命题内容中的信息,是作者用来强调语篇中他们认为较为重要部分的成分。Meyer将元话语具体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明确语篇内容结构关系的表达方式,如“the problems are ... and ...”“A related problem of equal importance is ...”;第二类是能够引导出下文中抽象内容的表达方式,通常出现在标题当中或者是介绍性的段落中;第三类是总结性话语,通常出现在段落的结尾或者整个语篇的结尾,用来总结上文提到的信息,如“in short”“all in all”;第四类为表明作者态度的表达方式,如一些可以表达作者对命题态度的形容词或者副词,如“important”“unfortunate”等。从Meyer的分类中,我们看到她不仅关注到语篇构建的元话语,如明确上下文逻辑关系和总结上文的表达方式,也关注到了表达作者对命题态度的元话语,从而探究元话语的互动功能。

2.2.2.2 Lautamatti分类模式

Lautamatti(1978)将元话语视为书面语篇中非命题的语言材料。Lautamatti对与命题有关的材料和非命题材料进行了区分,命题材料是语篇的基本材料,而非命题材料构成语篇的框架,在重要性上处于次要地位。Lautamatti根据元话语在语篇中的功能,将元话语分为五类:

第一类为语篇连接词。这类元话语是对语篇进行组织的元话语,如“first”“consequently”等;第二类为言语行为标记,用来表达所陈述的言内行为,如“to illustrate the point”“I am arguing that”等;第三类为情态标记,包括用来表明命题的真值性的元话语标记,也包括标明信息来源的元话语标记,如“it is probable that”“biologists suggest that”等;第四类为态度标记,用来表明作者对所讨论的话题的态度,如“I would like to”“It is fortunate that”等;第五类为表明语篇内部不同部分信息的元话语,如“next”“in later chapter I will”等。

从Lautamatti分类模式,我们可以看到语篇连接词和言语行为标记关注的是篇章组织功能,能够体现语篇内部的逻辑关系和引导上下文信息,而情态标记和态度标记通过评价信息和表达态度来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互动。

2.2.2.3 Williams分类模式

Williams(1981)将元话语视为一种具有文体意义的变体。Williams将语篇划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引导读者的元话语层面,另一个层面是给读者提供关于语篇基本话题的基本话语。他将元话语分为三个大的类别,每个大的类别下面又包括两个小类别。

第一大类包含模糊限制语和增强语两个小类,用来表达作者在语气上的减弱或者加强。模糊限制语可以使作者在表达上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常用的表达方式有“possibly”“in some ways”“may”“seem”等;增强语用来强调作者的信念,常见的表达方式如“inevitably”“undoubtedly”等。

第二大类包含序列词和主题词两个小类,用来引导读者读完语篇。序列词是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来组织观点,从而使得整个语篇衔接和连贯的词。常用的表达方式如“furthermore”“finally”等;主题词聚焦于一个句子、段落或者整个语篇的主题,用来表示作者将进行下一话题,常用的主题词包括“as for”“turning now to”“Where X is concerned”等。

第三大类包含言据语和态度标记语。言据语是作者用来告知读者所提供信息的来源,常用的表达方式如“according to”“somebody states”等;态度标记语是用来表达作者个人立场和态度的,常用的表达方式“I am concerned with”“believe”等。

从Williams对元话语的分类来看,语篇组织与人际功能也都能兼顾到。第一大类中的模糊限制语和增强语能够帮助增强或者缓解语气,第三大类的态度标记语能够表达作者对命题信息的态度,主要都是发挥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的功能,而第二大类中的序列词、主题词和第三大类中的言据语通过标明信息的顺序、引出主题和信息来源,主要发挥着组织语篇的功能。

2.2.2.4 Vande Kopple分类模式

Vande Kopple(1985)将语篇中的内容分为与命题意义有关的内容和与命题意义无关的内容,前者被称为基本话语,后者被称为元话语。Vande Kopple明确提出元话语在语篇中发挥语篇组织与人际互动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将元话语分为语篇元话语(textual discourse)和人际元话语两大类(interpersonal discourse)。具体分类如表2.1所示。

表2.1 Vande Kopple元话语分类模式(1985)

Vande Kopple的分类模式与Halliday所提出的语篇的意念功能、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的三种元功能密切相关。第一个元功能与语篇的命题意义相关,而后两个元功能与非命题意义有关,因此这个元话语分类体系关注的就是后两个元功能。Vande Kopple的分类模式是对元话语的语篇功能与人际功能较为明确和系统的描述的开始,以后的元话语的广义分类模式研究者大多以此分类模式为基础。

2.2.2.5 Crismore,Markkanen and Steffensen分类模式

Crismore et al(1989)对元话语从修辞学的视角进行研究,并对元话语的分类模式进行探讨。Crismore认为话语表达可以实现三个修辞目的:提供信息、表达情感和说服读者。Crismore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指出语篇的基本话语实现的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概念功能,元话语实现的是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而这两个功能与她提出的语言的修辞功能密切相关。Crismore,Markkanen and Steffensen(1993)对Vande Kopple(1985)的元话语分类模式进行了修改,具体分类如表2.2所示。

表2.2 Crismore,Markkanen and Steffensen元话语分类模式(1993)

从Crismore et al对元话语的分类模式来看,这一模式基本延续了Vande Kopple(1985)的分类思路,将元话语依旧分为语篇元话语和人际元话语,说明该分类模式同样明确兼顾元话语的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但是,在子分类系统里,存在一些差异。如语篇元话语又被分为语篇组织标记和解释性标记,以便区分连接语篇结构的元话语和对命题信息进行阐释的元话语,尽管二者都与语篇的构建相关。

2.2.2.6 Hyland的分类模式

在Crismore et al(1993)分类的基础上,Hyland(1998)对语篇元话语和人际元话语从语用的角度进行理解。语篇元话语关注的是如何构建语篇从而能够有效展示作者的意图;人际元话语关注的是如何体现作者对命题信息和读者的态度以及如何才能够实现作者和读者之间有效互动。具体分类如表2.3所示。

Hyland(1998)的元话语分类模式与Crismore et al(1993)的分类模式的思路基本相同,突出的是元话语在语篇当中的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随着对元话语研究的深入,Hyland发现元话语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一种人际的,语篇构建者需要考虑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所谓的用于组织语篇的元话语其实是建立在对读者的背景知识、语篇处理的经验和能力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暗含着与读者之间的一种无形的互动。Hyland认为元话语与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是共生关系,不可分割。因此,Hyland在元话语的分类的术语上进行了修改,将语篇元话语改为引导式元话语(interactive metadiscourse),将人际元话语改为互动元话语(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Hyland(2005)对其1998年的分类模式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具体分类如表2.4所示。

表2.3 Hyland元话语分类模式(1998)

表2.4 Hyland元话语分类模式(2005)

Hyland(2005)对元话语的分类模式更强调元话语与基本话语之间的密切关系,因为元话语与基本话语共同出现在语篇中,语篇的含义是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Hyland对语篇元话语和人际元话语这两个已被普遍接受的术语的改变,体现了Hyland对元话语在语篇中将读者引入语篇和实现读者与作者互动功能的重视。Hyland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存在什么语篇元话语,因为语篇元话语不仅仅是在内容上组织语篇,还将读者因素考虑进来,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语篇。Hyland对元话语的理解与Thompson(1995,2001)的理解有相似之处。Thompson将语篇中的互动分为两种,引导式互动(interactive interaction)和互动式互动(interactional interaction)。引导式互动是作者通过组织语篇来引导读者跟上作者的思路,是一种隐性的互动。互动式互动强调作者对语篇的态度和评价以及将读者直接引入语篇,是一种显性的互动。

Hyland(2005)分类模式将元话语的语篇功能与人际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语篇三大元功能的统一性,真实反映出语篇的人际性本质,因此也被称为人际分类模式,是当前有关元话语的语篇分析中普遍采用的模式。

由此可见,由于元话语的研究视角不同,其分类模式是多元化的。但大多数研究者赞同以Halliday提出的系统功能理论为基础的分类方法,关注语篇的语篇意义和人际意义。狭义分类模式主要聚焦于元话语组织语篇的语篇意义,而广义分类模式则兼顾语篇意义和人际意义。元话语的基本功能就是组织语篇和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互动,而且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暗含作者与读者的互动,而不仅仅是语篇读者的独白,因此元话语的广义分类模式更能体现语篇构建的真实情况,也能将元话语的功能与语篇有效融合起来。Hyland(2005)提出的元话语人际分类模式,将元话语的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有效结合,成为元话语广义分类模式的典型代表,为话语分析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