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活记忆:新中国成立70年民生往事(第三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红卫兵串联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和革命师生之后,红卫兵和学生,响应号召,进行全国性串联。这次大串联,参与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空前绝后。

1966年9月5日,中央正式通知,各地红卫兵串联乘车免费,生活补助由国家开支。也就是说,大串联的交通、吃饭、住宿统统不要钱。有这等好事,于是大学生、中学生,还有些小学生,本已停课,没有了作业、考试,全身轻松,一门心思加入大串联洪流,“经风雨、见世面”去了。

为此,各地纷纷建立红卫兵接待站,管吃、管住、管交通,一阵大乱,不堪重负,不久只得提倡步行串联,上海就有“二十名小将步行四十六天历程三千里到毛主席身边(北京)”,其实参加步行串联的人数很少。

1966年8月20日起,就有红卫兵来上海串联。到9月,红卫兵如潮水般地拥入。据不完全统计,开始的50多天,就拥入了近38万人。最多的一天来了1.4万人。如上海交通大学,在册学生4000余人,一度住进串联者7000余人。

红卫兵串联时期使用的乘车票

北方10月下旬已入冬。有红卫兵在北京串联后,想到哈尔滨看北国风光。尽管在北京凭证件借到军大衣,火车到达哈尔滨,下车没出站,又回到车上。实在太冷,集体向南方迁移。

在这些红卫兵大串联人群中,一般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一、天真革命型;二、接受教育型;三、煽风点火型;四、到此一游型。

比如接受教育型,都是沿着中国革命前辈的足迹,重走长征路、到韶山、到瑞金、到井冈山、到延安。

比较多的是到此一游型:即免费旅游型。这些人是串联大军中的大头。一般先到北京接受毛主席接见,游完了古都名胜古迹,再到清华、北大抄几张大字报,算是完成了串联。但在北京,有首都红卫兵纠察队管着,有时会下驱逐令:“革命的欢迎,不革命的请回。”于是结伴散向各地进行后补串联。北方的串联者向南方,南方的反其道行之。每晚到各地红卫兵接待站,吃饱喝足后,自然形成串联信息交流中心:哪里好玩、哪里景点多、哪里吃得惯、哪里人客气……一番商量,权衡利弊,就向下一站出发。不少串联者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天寒地冻中跑回家里,像个流浪汉,一身虱子。他们是大串联的最大受益者。

1967年2月相关部门发出通知强调:全国步行长途串联已停止。

大串联,在历史上留下荒唐而又苦涩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