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张飞之死
第八十一节(上):急兄仇张飞遇害
张飞之死,固然是他的性格所造成的悲剧,但也是关羽失荆州以后,西蜀政治、军事由盛而衰的一个必然结果。如果无荆州之失,无关羽之死,张飞也不至于暴虐无度,逼使下属生出杀帅之心。其实他的军阀主义,非一朝一夕之事,而酿成此次恶性事故,是与关羽之死,以及西蜀的衰势分不开的。然后,刘备不听劝阻,执意伐吴,终于兵败而死白帝城,也是这总体颓败趋势所决定了的。一座大厦的倾倒,除去地震、爆破等突然因素,总是需要一个经年累月的过程,然而,积累到不堪重负,终将坍塌之际,倒计时开始,一切都在加速度运行,即使把上帝请来,也无济于事了。
如果说,西蜀之败,始于关羽之自大倨傲,丢掉了半壁江山,是不为错的。所谓多米诺骨牌,关云长作为倒下的第一张,是不可原谅的。斯其时也,刘备取得益州、汉中后,是西蜀形势最好的时期。东有荆州之固,北有汉中之防,益州天府之国,鱼米之乡,物产富饶,钱粮丰足,本是可以文治武备、养精蓄锐之地。但是,张飞毙于非命,刘备恃气出兵,一错再错,无可挽救,大好形势,付之东流,从此只能龟缩于川中苟安了。
任何事业,大莫大于治国,小莫小于修身,道理是一样的。循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之际,千万要把握住这难得的机遇,慎重从事,小心经营,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轻举妄动,招致不必要的挫折。反之,若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这也是谁也难以避免之事,脑袋一热,感情冲动,意气用事,任性而为,必然招致更大的失败。感情失控,对一个无论大小的领导来说,绝对不是好事。何况一军之帅张飞,何况一国之主刘备?及时自拔,退出赌桌,承认小输才不会导致大输,否则会加速度地走向老本输光的结局。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顺、逆两种可能,顺则利之,逆则反之,而之所以顺,所以逆,往往又与当事人或时乖命蹇,或运通气畅,互为影响,互起作用。所谓一通百通,一顺百顺,所谓人要倒霉,喝凉水也塞牙,等等,就是指大千世界中许多难以定论,却曾经确证的现象。本来,刘备执意东征,在朝野上下,一致反对的声浪中,已有转圜的可能。尤其赵云出面说服,《三国志》裴注引《云别传》:“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赵云的政治见解比关、张不知高出多少,若他守荆州,绝无一失的。但没头脑的张飞来成都一搅和,本来有希望好转的局势,又朝更坏的方向迈进。
赵云出战,打出“常山赵子龙”旗号,常山,即河北正定,与涿鹿比邻,乃真正的乡党,他出来劝说,刘备是要听的,但相比之张飞,同是涿鹿人,又是拜把子兄弟,对刘备来说,白在江湖打拼这么多年,又回到手工业者的原始状态,索性露出织席贩屦者手工业的行帮本性,就只晓得哥们儿义气了。任何事态的发展,总是以这样的规律出现,好则锦上添花,坏则雪上加霜。刘备经赵云劝导,略有一点清醒,张飞一来,又六神无主了。立国为私,倒也是中国皇帝的本色,但冠冕堂皇总是要的。刘备好,一见张飞的儿子张苞,一见关羽的儿子关兴,那一副德行,国即是家,家即是国,国事即家事,家事即国事,公私不分,混为一谈,全无章法可循了。
若无关羽之傲,荆州不致易主;若无张飞之暴,部属不致谋杀;若无刘备之私,西蜀不致衰亡。若无这三个“不致”,《三国演义》的后四十回,将是另外一种热闹。
关、张、刘之死,就是这样一个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