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班师王镇恶因妒遭杀
非关长信别,讵是良人征。九重忽不见,万恨满心生。
……
故粧犹累日,新衣襞未成。欲知妾不寐,城外捣衣声。
——南北朝·萧纲《秋闺夜思》
话说刘裕伐后秦,是借着抓捕叛人司马休之的名义,他们现在何处呢?原来司马休之等人一看后秦将亡,早就跑到北魏去了。北魏也算厚道,给了他们官阶,就让他们留下当了魏官。这边刘裕灭了后秦,正值得意之时,也就不关心司马休之到底是死是活了。
晋廷这时已闻捷报,于是派使臣加授刘裕为相国,总掌百揆,封十郡为宋公,备九锡礼,刘裕佯辞不受。而后,晋廷为刘裕加官晋爵,增封十郡,他仍表推辞。这些是臣子的一番礼数,但在刘裕心里,真实的想法大概是觉得封爵为王已然不够,所以才不接受。
刘裕这时本想留在长安,努力经营,一统北方,但这时朝中急报,他留在朝中的心腹刘穆之已经病死。说来这还要怪刘裕自己,向朝廷求九锡,吓得都城中的刘穆之从此惊惧成疾,没多久就因此去世。此外,他的一干谋士都劝他说:“诸将久役思归,是该返回了。”刘裕这才准备班师回朝,乃留年仅十三岁的次子刘义真为安西将军、都督雍梁秦州军事,镇守关中。令将军王修为长史,王镇恶为司马,沈田子、毛德祖、傅弘之为参军从事,留辅义真,自己则率各军东还。
王镇恶的祖父为王猛,是当年前秦的丞相,统一过北方。沈田子嫉妒王镇恶功大,老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还和傅弘之入帐,向刘裕进言:“镇恶家住关中,不可保信。”按说刘裕如果真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大可以说些支持王镇恶的话,或者干脆调他回建康,省得与人不和。但刘裕却向沈、傅说:“常言道,猛兽不如群狐,卿等留此地者有十余人,难道还怕一个王镇恶吗?”这话是和稀泥,更加引起几人的相互争夺。这时的刘裕已功成名就,回建康篡位心切,自然没有做多考虑,最终酿出了祸患。
当时,后秦西北有大夏国,以统万城为国都,国主为赫连勃勃,乃是秦将反叛,自僭为王。他一直想要侵占关中之地,见刘裕引兵东还,非常高兴,对左右说:“刘裕此行得关中形胜之地,但仅以幼子镇守,远非我敌,此乃我得此地的天赐良机。”于是立刻出兵,遣嫡子赫连璝(guī)领精兵两万,南攻长安;派另一子赫连昌攻潼关;命长史王买德出青泥;勃勃自率大军,作为后继。
▲王镇恶
知识链接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关中守将沈田子、傅弘之先前领晋军千余人攻秦兵时勇猛无比,但现在兵多粮足,升官发财,加上乡土,生了爱惜自己之心,竟不敢向前迎敌,撤退到了刘回堡屯兵。王镇恶知道后,与同留关中的王修说:“刘公将十几岁的幼子托付于此,我们自当竭力辅佐。但大敌当前,有人却畏葸不前,试问何时才能退敌呢?”因争功有隙在先,沈田子听说了此话,更加气恼王镇恶多嘴,而且还害怕刘裕真的用军法处置他。于是在军中散布谣言,说王镇恶要杀掉军中江南士兵,将刘义真送回建康,自立为王。此语一出,传久了,大家竟都信以为真,导致南北士兵互相猜忌。
▲敦煌莫高窟
这时,沈田子见谣言传得够久了,设计邀王镇恶、傅弘之到营中议事。王镇恶毫无戒备就来到了沈田子的营帐前,但并没见到傅弘之的身影。沈田子邀其入帐,哪知刚一进去,沈田子的亲戚沈敬仁就冲了出来,一刀将王镇恶的头砍了下来。接着,他提着头颅对众士兵说:“奉刘太尉密令,诛谋反之人王镇恶。”而后,他又将王镇恶在营中的几个堂兄弟全部杀害。
傅弘之虽然也不喜欢王镇恶,但知道沈田子杀害王镇恶后,大吃一惊,立马向在长安城的刘义真、王修等人禀报。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刘义真也吓了一跳,还是王修比较镇定,拥着刘义真披甲登上城楼,将亲军埋伏在城外。
待一会儿,就见沈田子领着几十个手下来到了城门口,打算进城。沈田子下马答道:“王镇恶造反,已被我等诛灭。”说完就城里行去,他以为大敌当前,刘义真等人并不会对他多加指责。哪知刚一进城门,实际领事的王修就指挥伏兵尽出,将沈田子一行擒下。王修先是斥责了沈田子擅杀朝廷大将,然后立即将其枭首示众。之后,又命傅弘之、毛修之领军出战,先败赫连璝于池阳,又败夏军于寡妇渡,伤敌无数,夏人乃退。
刘裕行军到彭城,听闻王镇恶被杀,哀叹不已,请朝廷将其追封为左将军、青州刺史。但他没想到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己的儿子不争气,亦制造事端,惹祸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