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通识中国五千年历史悬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圣人孔子的长相如何?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从汉武帝开始,便登上了“独尊”地位。从那时起,儒家学说开始和封建专制融为一体,为历代王朝所尊崇和利用,并不断丰富它、完善它、发展它,使儒学成为一门包容哲学、伦理学等诸学科的综合性学说,对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的形成起到了重大作用。儒家学说渗透到社会各个层次、各个领域,不仅影响了两千多年数十代人,而且它的辐射影响远及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

千百年来研究儒学的专家以及爱戴孔夫子的人们都关心一个问题:孔夫子到底长什么样子?孔子距离我们两千多年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孔子形象,都是后世想象而来。实际上,在孔子去世后近三百年时间里,他一直保持着布衣学者的身份,直到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到山东时祭祀过孔子,并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后来,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地位越来越高,历代帝王纷纷对孔子及其子孙加封加号,各种孔子的画像才纷纷出现。那么,真实的孔子长什么样子呢?

作《史记索隐》的司马贞描述说,其体态好像倒过来的屋顶。名之曰丘,固当。当然,这是司马贞的说法。其实,他叫孔丘,还有一个说法,说是他的父母为求一子,祷于尼丘,故生下他后,便名之为丘,字之为尼,又因排行第二,叫仲尼。有关孔子的身高,司马迁的《孔子世家》里,称“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按西汉尺23.1厘米计算,是2.21米,在平均身材不高的古代,孔子如果长得如此伟岸,在他死后,他的弟子子贡、宰予等肯定不会忽略这个足以显示“圣人”高大形象的数据,在他们的言论中会有所提及,然而他们并没有这样做。

孔子见老子图

而《春秋演孔图》对孔子的相貌记载则是:“孔子长十尺,海口尼首方面,月角日准河目,龙颡斗唇,昌颜均颐,辅喉骈齿,龙形龟脊虎掌,胼肩修肱参膺,圩顶山脐林背,翼臂汪头阜,堤眉地足,谷窍雷声,泽腹修上趋下,末偻后耳,面如蒙共,手垂过膝,耳垂珠庭,眉十二采,目六十四理,立如凤崎,坐如龙蹲,手握天文,足履度宇,望之如林,就之如升腰大十围,胸应矩,舌理七重,钧文在掌。胸文曰:‘制作定世符运。’”东汉的王充在《论衡》里说“黄帝龙颜,颛顼戴午,帝喾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阳,周公背偻,皋陶马口,孔子反羽”,意思是黄帝长得像龙,颛顼的头上长角,喾的牙齿连成一片,尧的眉毛有八种颜色,舜的眼睛有双瞳,禹的耳朵有三个孔,汤的胳膊上有两肘,周文王有四个乳房,周武王眼高可以看见头顶上的太阳,周公旦驼背,皋陶的嘴像马,孔子圩顶。其他如《孝经钩命诀》《孝经援神契》《白虎通》《荀子》等都有类似描述。

这种对孔子相貌的描绘自然有夸张成分,近代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一文中就澄清了这个事实:“到了汉朝,真是闹得不成样子了。我们只要把纬书翻出一看,真是笑歪了嘴。他们说,孔子身长九尺六寸,人皆称他为长人……”孔子“长九尺有六寸”大概是汉初一些儒生们臆想的“杰作”。司马迁撰《孔子世家》,却还是采信了“身长九尺六寸”之说。于是,纬书里的臆想之语就成了史籍中的正式记载。

在孔子的老家孔府中,有一份档案描述了孔子的形象,还说到了孔子的腰围:“先圣身长九尺六寸,腰大十围。”所谓“围”,《辞海》如是解释:“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即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亦指两臂合抱的长度。”按照这种标准,“十围”是三米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根据《孔子家语》的记载:孔子到郑国时,与弟子们失散而独自站立在东边的城门外。这时弟子们急忙地要寻找老师,附近的人们瞧见这些年轻人似乎正在找人,便上前对其中的子贡说:“我刚才在东门外看见一个人,身高大约是九尺六寸(这是古代计量身高的单位)。浓眉大眼,额头宽宽大大的。他的头看起来有点像尧,脖子像皋繇,肩膀倒有点像子产,可是腰部以下却像大禹,只是似乎比较矮了一点。他的样子看起来似乎很狼狈,像条丧家之犬呢!”于是,子贡便带领着其他的弟子,在东门外找到了孔子。并把郑国人对他的描述告诉孔子,孔子笑着说:“一个人的长相如何那不是十分重要的。但说我像条失去主人家的狗,倒是蛮贴切的啊!”孔子周游列国想要施展抱负的过程并不顺利,此时匆忙的行程中又与弟子们失散,所以神情看起来十分失意。这里说孔子像丧家之犬,孔子非但不生气,反倒欣然接受,可见孔子的幽默。而从郑国人对孔子的描述,我们可以想象孔子的相貌确实不凡,因为尧、禹和皋繇是古代的圣王、贤臣,而子产更是郑国了不起的政治家(《论语》中便有对子产的称赞之语),说孔子长得像他们,可见孔子应该是很有圣人气象的。

孔子形象的变化也体现在画像中,目前已知最早的孔子形象是武梁祠东汉画像石刻中的《孔子见老子图》。汉画像石中所出现的孔子,多半是一位学者形象。而流传最为广泛的版本,是唐朝吴道子所绘《孔子行教像》。这幅画中的孔子宽衣博带,不着官服,拱手站立,面目慈祥。传顾恺之所画《孔子为鲁司寇像》中,孔子着官服、戴官帽,一副官员气派,体现了孔子较高的政治地位,但也是面容和蔼,一副“为政以德”之态。自宋元以后,孔子相继被谥为“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其服饰便由公侯制进到帝王制。

虽然我们在不断探讨孔子的相貌,但据历史记载孔子却不十分重视一个人的外表长相,从《论语》中来看,孔子比较重视的,应该是一个人内在的品德修养。孔子真实长相虽然早已不可考,但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却永远深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