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通识中国五千年历史悬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楚汉争霸决战地点到底在何处?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垓下歌》是楚霸王项羽被刘邦逼到垓下时,与宠妃虞姬所唱的曲。一曲既罢,虞姬自刎而死,项羽则率精锐突围,但仍被逼困在乌江,最后只留下一句“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也自刎身亡。垓下之役是楚汉战争的最重要的一次大决战,是刘汉王朝奠定霸业的关键性的一仗。然而,楚汉战争至关重要的地点垓下的详细地点到底在何处,历来争议很大。

有关垓下地理位置的记载,在《汉书·地理志》沛郡侯国下注云:“垓下,高祖破项羽处。”《水经注·淮水篇》载:“水东南流,经县故城北,有垓下聚,汉高祖破项羽所在也。”唐《元和郡县志·河南道五》在宿州虹县下载言“垓下聚,在县西南54里,汉高祖围羽于垓下,大破之,即此也”。以上书中的垓下或垓下聚就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15里处。这是传统说法认为垓下在安徽灵璧县的依据。这一观点也得到了郭沫若的支持,他在《中国史稿》中这样写道:“垓下在安徽省灵璧县南、沱河北岸。”这种观点是最传统的说法,绝大多数学者都支持这一观点。

但著名史学家范文澜认为垓下为今天的鹿邑,他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垓下在河南省鹿邑县境。”这一观点的根据是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的记载:“高岗绝岩,今犹高三四丈,其聚邑及堤,在垓之侧,因取名焉。今在亳州真源县东十里,与老君庙相接。”范文澜这样分析,唐朝的真源县是秦汉时的苦县,故城在今河南鹿邑县,老君庙即今天鹿邑城东的太清宫,所以垓下在今天的鹿邑。此说由于晚出,因而从其说者较少。

然而,有人认为上述两种说法均不能成立,垓下应该是陈县(即今河南淮阳县)。根据《史记》《汉书》记载,固陵之战以后,刘邦退保固陵县城,深堑拒守。其时楚军集结在附近进行阻击,以防止汉军继续东进或南下。而至垓下之围前,史书并没有项羽从固陵附近败走的记录,也没有刘邦从固陵追击项羽至垓下的记载,也就是说,垓下应距固陵县城不远,否则两军无法交战。而垓下如在今安徽灵璧的话,相隔200多公里,楚军根本无法阻止汉军东进。况且,灵璧一带,自古是平川,县东南是古蕲水、古波水、澳水、沱水、唐水的五河河网地带,既不能攻,又不能守,根本不适合兵团作战。

而垓下不是今鹿邑县也有理由:第一,鹿邑县城东距固陵有70公里左右,不可能近距离作战,楚军当然也不可能阻止汉军东进南下。第二,据《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中记载得更清楚:韩信遣骁将灌婴率军“击楚将公杲于鲁北,破之。转南破砀郡长,身虏骑将一人。攻博阳,前至下相以东南僮、取虑、徐,渡淮,尽降其城邑,至广陵。项羽使项声、薛公、郯公复定淮北。婴度淮北,击破项声、郯公下邳,斩薛公,下下邳。击破楚骑于平阳,遂降彭城,虏柱国项佗。降留、薛、沛、萧、相。攻苦、谯,复得亚将周兰。与汉王会颐乡……”最后才破楚军于垓下。如果垓下在鹿邑的话,灌婴军就应来回穿越项羽大军的驻地,而史书上没有这样的记载,事实上也没有发生这种情况,因此,垓下不可能在鹿邑。

推翻了上述两种观点,这种观点举出垓下在陈县(即今河南淮阳县)的理由。首先,《史记》《汉书》中几个参加此次决战的将领的传记中,有明确的记载。如《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樊哙“从高祖击项籍……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夏侯婴也“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灌婴“从击项籍军于陈下,破之”。《史记·曹相国世家》亦云:“韩信为齐王,引兵诣陈,与汉王共破项羽。”《汉书》的记载也与此相同。其次,陈县北部正与固陵相接,垓下在陈县,正与楚军阻止汉军东进或东南进的军事形势相符。从军事防御的观点看,楚军无论是单纯的防守还是以攻为守,驻军于距固陵不远的陈县北部是最恰当的。不仅如此,陈县北部古代有很多丘陵和山冈,利于防守。所谓“垓”,阶次也。有山有冈的地方,自然会形成阶梯地形,垓下正是这阶梯地形之侧。再次,史书记载项羽从垓下突围,是在夜间率骑南逃,平明始达淮河北岸。如果垓下是在安徽灵璧的话,灵璧离淮河很近,骑马南奔,不需要一个晚上的时间。最后,陈县是一个军事战略要地,它傍鸿沟,接颍水、淮水,有邗沟直通江南,最宜屯兵驻军。据考古发现,淮阳“贮粮台”遗址有屯粮的痕迹,有人推测这实际上就是楚汉垓下决战时楚军的军粮仓。当时,项羽不派文官而派武将利几为陈县县令,就是要利几保护至关重要的军粮仓。

但是,这一观点却遭到了质疑。质疑者认为从历史上看刘昭补注的《后汉书·郡国志》对陈国的记载非常详细,唯独不见有垓下在陈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只字片言。而且从楚汉决战的军事形势来看,《史记》《汉书》虽然对于项羽军如何从固陵东撤至垓下记述得不够具体,但是,也不是无迹可寻的。根据《汉书》的记载,楚汉两军的这次大会战,历时两个多月。开始时楚军并不是一支抵抗力很差的“穷寇”。两军经过多次交锋,战线不断东移。楚汉两军在陈下(陈郡一带)激烈交战,楚军再次失利,特别是项羽看到彭城沦陷,柱国项佗被俘,大司马周殷又于淮南叛楚归汉,很自然地无心恋战,被迫东撤,汉军猛追,围于垓下。从史书各篇记载相互参照来看,有理由可以断定,楚汉两军这次会战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固陵之战,汉军击破楚主力钟离昧军,楚军败退;二是陈下之战,楚军再败;三是城父之战,楚军又被重创;四是垓下之战,楚军终被歼灭。

认为楚汉之争决战之地在陈县是把史书所称“陈下”之战与“垓下”之战混淆了的缘故。陈下之战项羽虽然失败,但这并不是决战的失败。沛郡县之垓下确实是刘邦破项羽的地点,绝对不是班固等人的任意杜撰,而是以充分的历史、地理事实做依据的。垓下战场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泗县西南和固陵县东北的毗邻地区实应确信无疑。战场的中心地点垓下聚故址,在今灵璧县东南韦集附近的高阜地带。

垓下之争在史学界延续了很久,如今又出现了新的观点,究竟哪一种是正确的呢?综合来看,垓下在安徽省灵璧更加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