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所创造并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本质是人类通过劳动而创造的价值沉淀。能量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基础(物质、信息和能量)之一,是人类社会一切生活、生产活动的驱动力。如果没有各种能源形态所蕴含的能量的投入,那么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创造和积累财富。因此,从持续不断地创造价值的角度来看,能源具有资本的属性。简单地说,能源属于资本,资本创造财富。
本书所涉及的能源和资本这两个概念,都是大家熟悉的概念,但当把它们组合起来成为“能源资本”时,不论是从其内涵还是从其外延来看,就变成一个全新的概念了。我们通过分析能源资产转化为能源资本的条件和过程,找到了构成能源资本的四个要素:货币资本、人力资本、技术平台和市场环境。在此基础上,我们运用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方法,从这四个要素中提取出两个公共因子,并将它们命名为驱动因子和约束因子。生物学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是四种碱基对排列成的双螺旋结构,它承载着生命的信息,仅仅因为这些排列的微小变化,生命的形式就会改变。如果把能源资本看作是一个类似于生物学的DNA结构,那么,这四种要素就是构成DNA结构的“基因”,这两个公共因子形成一个携带着这四种“基因”的双螺旋结构,由此形成了能源资本双因子干涉理论,这是本书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也是最大的创新。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法则。我们发现,能源资本与经济增长、生态环境、技术创新、军事力量和大国博弈这五大领域具有不同的关联性,而且这种关联性是由这些领域的独特性所内生出来的。这也正是本书的最大特色,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创新。许多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突破都是非功利性的,不需要回答“有什么用”的问题,是纯粹对认知本身的追求。在有用与无用的问题上,我们认为,20世纪被誉为所有现代物理学家的老师、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恩曼在《费恩曼物理学讲义》前言中所说的几句话最为精辟:“我讲授的主要目的,不是帮助你们应付考试,也不是帮你们为工业或国防服务。我最希望做到的是,让你们欣赏这奇妙的世界以及物理学观察它的方法。”物理学的研究是如此,经济学的研究也是如此,哲学思辨更是如此。我们通过能源资本这个概念与双因子干涉理论,来观察和理解能源的本质属性及其与客观世界的关联性,就是在不航海的时候培养和训练舵手,也是“平时多烧香”的体现。它尽管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也算是这个时代托付给我们的职责吧!
经济学的本质是解释人性,也就是演绎人性,它与社会学和管理学一样,无法做到精确,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很难用以假设条件为前提的数学模型来表达。因为假设的条件多了,就不能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从而把科学研究作为一种在既定场景中的“智力游戏”。数学是一个好东西,但并不是用在什么地方都好。数学有思想,但如果数学用得多了,只能从“因为”推导出“所以”,这种机械式的“路径依赖”有可能阻碍新思想的产生。美国经济学家、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罗默于2015年写过一篇题为《数学在增长理论中的滥用》的文章,对数学用得太多、太滥的倾向进行了“吐槽”。他认为,现代经济学可能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在形式化上,而忽略了对更为根本的、思想性内容的追寻。同样,在本书中我们也没有运用数学工具,而是把视角和推理的重要性摆在首位,并且借用了其他学科的一些概念和方法。斯蒂芬·霍金在其《时间简史》中写道:“有人告诉我,我放在书中的每一个方程都会使本书的销售量减半,为此我决定一个方程也不用。然而,在最后我确实用了一个方程,即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mc2,我希望这个方程不会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爱因斯坦的这个质能方程,揭示出质量和能量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是各种能源形态所蕴含的能量的表征,也是本书的逻辑起点,因此在本书中也出现了这个方程。
同时,我们在本书中借用了物理学中的干涉效应、跃迁效应和杠杆效应的概念来分别描述能源资本与经济增长、军事力量和大国博弈之间的关联性,借用了气象学和混沌学中的蝴蝶效应的概念来描述能源资本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联性,借用了经济学中的乘数效应的概念来描述能源资本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联性。如果通过我们的劳动,能够把所研究的问题弄清楚,或者哪怕是弄清楚其中很少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并不在意如霍金所说的市场销售量的“减半”,甚至也很乐意“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
只有在充分掌握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才会产生抽象力,或者说才能发挥抽象力。在能源与资本这两个不同的领域,已有大量的文献资料。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假如没有归纳和提炼,是不可能得出概念性、抽象性的结论的。本书的第一章中对“能源资本”的概念阐释及第二章中能源资产如何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和机制分析的内容,比较偏理论。对于读者来说,如果能把这部分内容读透,其他内容就容易理解了,而且会觉得有趣多了。不过,尽管我们竭尽全力提高可读性,但本书毕竟是一本学术著作,阅读起来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轻松和惬意,有时候可能还会使读者感到稍微有一点儿“烧脑”。无论如何,我们希望读者愿意花时间读下去。
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他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文版序言中写道:“作为作者,不停地写书是一种乐趣,知道自己写的书有人读更是一种独特的乐趣。如果本书的阅读经历能让您心旷神怡,将是对我的最大称赞。”我们也怀着与弗兰科潘一样的心情,将这部作品交给读者,而且认为读者的阅读就是对我们劳动的最好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