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与颓废:能力在拖延中衰退
拖延是一种很坏的习惯。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个月,这个季度该达到的进度要等到下个季度,等等。
因为拖延,没有解决的问题,会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解决起来也越来越难。从自身角度来说,过了一段时间,当你再次想起来强迫自己继续时,你会发现自己无法具备当初的工作能力了。事实上,拖延将使你的能力不断衰退。
林晃在一家公司做产品工艺设计员,他经常埋怨、找借口、推卸责任,还利用工作时间和同事聊天,把工作丢到一旁而毫无顾忌。别人提起,他总是说:“等一会儿再做”“明天再做,有的是时间”……
渐渐地,他做事变得拖沓起来,效率低下。要他星期一早上交的方案,到了星期二早上依然尚未做完,经理批评他,他就带着情绪工作,把方案做得一塌糊涂。后来,林晃在接到工作任务时,不是考虑怎样把工作做好,而是能拖则拖,没有主动性。时间长了,他已经无法掌握工作的要领了,而且因为同事们的迅速成长,他成了公司最末流的员工。因为能力低,不能按时、按质完成工作,经理也不愿再交给他重要任务,只让他做最简单的方案。
如果我们总是在说,“我应该去面对它,但现在对付它还为时过早”,那么,你的“拖延症”将最终导致工作能力的不断退化。
可以说,拖延是最具破坏性的,它使人丧失进取心、迷失方向。一旦开始遇事拖拉,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为自己的成功制造不可逾越的鸿沟。任何憧憬、理想和战略,都会在拖延中落空。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身上往往有一股逼人的朝气,但职场“老人”则经常打击他们:“等你们混得久了,就不会这么有激情了。”当年轻人也逐渐变成职场“老人”时,他们大多数人会发现当初的“老人”的话真的很对,以至于很多人将“岁月就是一把杀猪刀”的话挂在嘴边。
已经在公司混迹了四五年的“老人”曹伟也经常这样。遥想刚进入这家公司时,那时候可真是雄姿勃发。进入了自己喜欢的行业,他期待着在职场上大展拳脚,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感觉前途一片光明。当时,每接到一个新任务,曹伟都全身心地投入,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来“交差”。站在如今的角度回头看过去的成品,甚至觉得有点“小儿科”,可那时的自己一直在进步,而现在总是感觉自己在吃老本儿了。他甚至有点不太喜欢现在的自己。
他回想起自己目前的状态:不管什么事,总是要拖到最后才开始去做,一点自控力都没有;但凡稍有麻烦的事情,都坚决持逃避态度,心想着“烫手的山芋接不得”;被动地接受现状,很少主动研究存在的问题。遇到棘手的工作内容,曹伟就想着退缩、辞职不干;就算是手到擒来的工作内容,做得也是马马虎虎,可能是因为心里有底,就更加不会全身心地投入了。
生活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此:安于现状。最尴尬的就是曹伟这样的,整个人却又像是被卡住了一般,不安心就这样混下去,但又习惯了以拖延来适应现状。
拖延症害人,这是绝对的真理。你一手促成的拖延将侵蚀你的意志和心灵,消耗能量,摧毁创造力,阻碍你个人潜能的发挥。
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有着某种憧憬、某种理想或某种计划,假如能够将这些憧憬、理想与计划,快速加以执行,那么,其在事业上的成就不知道会有多大!但是,如果人们有了好计划后,并不去快速执行,而是一拖再拖,就会让热情逐渐冷淡,让能力逐渐消磨,计划最终会失败。
如果拖延的问题不解决,恐怕这辈子都只能浑浑噩噩地度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