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旋涡:无尽的挫败感
在大多数心理学家看来,拖延行为缘于压力以及个人效率的降低,而这些感觉综合起来,往往又加剧拖延行为。与拖延症相连的是眼中的挫败感和一连串心理问题,因拖延未完成任务而对自己失望,继而产生挫败感。随着一次又一次相似的经历,这种挫败感周而复始。
人们常常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到“挫败感”。人类有“自由竞争”的天性,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战斗”或者“逃避”是人的本能意识。结果自然也会有成功有失败,成功者当然是积极奋进的,而失败者面临的状态则是另一种了。
一旦人们预知到自己即将面临可怕的失败,人首先就会启动生理的应激机制,瞳孔开始缩小,心律开始变慢,肾上腺素暂停分泌,肌体供血紧张,头脑开始变得不那么清醒,四肢肌肉开始松弛,一切肌体运作都开始向着“收缩、退避”的方面做准备。
而在心理上,当“挫败”不可避免地到来时,我们所能够感受到的首先是巨大的恐惧、无助、慌乱、不知所措。有些人想要尽力否认自己已经遭受到了“挫败”,想方设法通过拖延以逃避这种“挫败”给自己的心灵带来的创痛。
刚出校门的艾伦给人的印象是工作非常勤奋,甚至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但领导和同事眼中,他却不是一个优秀的员工。
这并不是说艾伦的工作能力不强,他在大学阶段是公认的优秀分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他进入这家广告设计公司后,原本豪情万丈的他却接连遭遇了挫败。“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刚进公司时接手的几个项目遭遇了领导的否决,有时候绞尽脑汁连续加班的项目,领导依然不满意。频频受挫,让艾伦对失败的恐惧越来越重:“难道我真的这么差劲吗?”这样的心理包袱让艾伦感到十分疲惫,时间一长,再接到项目时则是能缓一时则缓一时,他患上了严重的工作拖延症。而拖延导致的结果是经常加班,那些仓促完成的项目也不能令领导满意。在琐碎繁杂的工作中,艾伦感到自己身体中的负能量越来越大,但他又毫无办法。
拖延导致的挫败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选择逃避,选择后退。人一旦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后果可想而知。
那么,应该怎样调节自己来应对拖延和“挫败感”带来的恶性循环呢?
首先,寻求稳定的心绪。对于一个有“挫败感”的人来说,恢复平日的镇静和从容,对于自身境况才可以有一个比较冷静客观的评价。
其次,能够对“挫败”本身予以足够的理解。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确地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竞争都可以成功,不是一定要自己永远走在一条成功的、前进的道路上。千万不要一受挫就万念俱灰,如果没有一颗积极准备应对挫折的心,怎能够见到更为美好灿烂的明天?
再次,要能够积极地对现实的“挫败”进行评估。做出相关的决定,尽量阻止失败的扩大化,把握积极主动的机会,以减少可能带来的更多更大的损失。
最后,找出失败的原因和问题所在,寻找积极应对的策略。找到可以实现的补救策略,下定决心,向失败发起进攻,千万不要用拖延来应对。
对于我们而言,要克服因失败恐惧而导致的拖延症,就必须学会用发展的心态看待问题。暂时的挫败只是给自己一个加倍努力的理由,实在没有什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