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了解拖延,才能战胜拖延
无数父母面对孩子的拖延感到无计可施,甚至有些父母因为无奈而抓狂,对孩子大声训斥或者不断地唠叨。尤其是在孩子刻意拖延且与父母针锋相对的情况下,父母更是有苦难言,更难以找到最佳的方法与孩子相处,从而消除孩子的拖延问题。其实每一个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最重要的是父母多用心,多了解孩子背后的心理原因,也要了解孩子拖延的根本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与孩子一起战胜拖延,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享受天伦之乐。
1.及时发现拖延苗头,防患于未然
拖延并非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行为表现和思想状态,而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渐渐形成的。拖延的发展和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父母能够在拖延出现苗头之时就防患于未然,那么一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情况下,越是年纪小的孩子,他们内心的节奏就越慢,因而很多学龄前孩子难以避免表现出拖延的迹象。如果这个阶段父母对孩子多加引导,孩子慢慢地就能够避免拖延的趋势。而如果父母忽视孩子的拖延趋势,那么到了小学阶段,孩子的拖延趋势渐渐会演变成为拖延习惯。从这个角度而言,父母作为孩子学龄前的亲密陪伴者,最好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的拖延症状。不过,这里所说的只是拖延普遍的发展趋势。有些孩子也许会因为某些来自外界的刺激,导致心态突然改变,也会表现出一定的拖延症状。这种突如其来的改变,父母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也要积极地调节孩子的心态,才能避免孩子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产生严重拖延。
每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就是一张白纸,他们带着纯真无瑕的心灵来到这个世界上。虽然孩子的性格在一定程度是天生的,但是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也循序渐进地完成塑形,从而渐渐定型。毋庸置疑,父母要想引导或者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一定要在孩子塑形的最佳时期,否则一旦孩子养成思维或者行为习惯,就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难怪人们常说,做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也最难的工作,需要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多多用心,才能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与时俱进,把这项事业做得越来越好。
彤彤的爸爸妈妈都忙于上班,所以从出生开始,彤彤主要由爷爷奶奶负责带。只有晚上等到爸爸妈妈下班时,彤彤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亲密接触。在爷爷奶奶的精心照顾下,彤彤长得白白胖胖的,如今已经上幼儿园中班了。
小班时,上学时间相对自由,偶尔迟到,老师也不会说什么。中班了,老师强调要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为将来读小学做准备,为此看到彤彤经常迟到,老师不得不给彤彤妈妈打电话简单讲述情况,也建议彤彤妈妈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妈妈很纳闷:彤彤每天早晨起床都比较早,怎么会迟到呢?为了弄清楚真相,一天早晨,妈妈特意请假,在家等着送彤彤去幼儿园。这才发现彤彤虽然起床很早,但是特别磨蹭,浪费了很多时间。例如,彤彤刷牙洗脸要15分钟,然后吃饭的时候还要对着电视机,看着动画片。虽然妈妈制止彤彤看动画片,彤彤却俨然已经形成习惯,大哭大闹,不愿意妥协。这样一来,彤彤原本可以早早去学校的,却一直磨蹭到晚了半个小时才去。妈妈恍然大悟,也意识到隔代亲的疼爱和宠溺很有可能加重了彤彤的拖延。
妈妈当机立断在彤彤去幼儿园之后,给爷爷奶奶讲述了彤彤拖延的危害,也得到了爷爷奶奶的认可,大家决定一起努力,把彤彤的拖延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彤彤无限拖延下去。
妈妈非常敏感,虽然白天忙于工作,但是得到老师的反馈后,还是在第一时间关注彤彤迟到的问题,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妈妈做得很正确,所谓有的放矢,针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反应,而且要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这样才能高效率地解决问题。其实,很多老人因为隔代亲,都会宠溺孩子,对于家里有老人带孩子的父母来说,父母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要注意发现拖延的苗头,才能有的放矢引导孩子戒除拖延。
孩子从出生之后就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在1岁之后,孩子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性格也渐渐成型。在孩子性格养成的过程中,父母要更加用心地对待孩子,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之后,第一时间纠正孩子的不良倾向,从而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受益终身。
2.孩子的有些表现未必是拖延
孩子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和节奏,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孩子的内心节奏原本就很慢。因为孩子表现出来的慢,所以很多父母误以为孩子是拖延,实际上有些父母是把孩子的拖延和自身的节奏快搞混了,甚至不加区分地认为孩子只要是符合父母自己慢的标准,就认定孩子是在拖延。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孩子既可能因为拖延而慢,也可能因为内心节奏而表现出慢。举例而言,如今,家有小学生的父母都有很深的感触,每到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因为孩子的拖延导致自己心力交瘁甚至处于崩溃边缘。那么孩子写作业为什么慢呢?在慢的表现背后,每个孩子各有各的苦衷。尽管每个孩子都有程度不一的拖延,但是孩子的慢未必就是拖延,需要父母区别对待。诸如有的孩子因为写作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卡在那里,父母并没有指引孩子先跳过这个困难,把可以完成的做完,再处理不会的,这是卡在那里造成的拖延;有的孩子因为沉迷于打游戏或者看电视,根本不想写作业;有的孩子玩心太重,写作业不专心致志,写作业时依然想着玩;有的孩子是因为追求完美;有的孩子在写作业时边上有很多的干扰,比如零食、玩具、电视、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正在忙的事情……这些原因导致孩子对写作业的抗拒和分神而延误,和拖延的表现一样,都是“慢”。然而,找准原因之后,这样的慢是可以卓有成效地解决的。
有一次娟娟的爸爸陪伴娟娟写作业。爸爸自己坐在沙发上看书,娟娟在一旁写作业,一个半小时过去爸爸回过神来检查娟娟的进度才留意到娟娟写的字还不到20个,既恼火又着急,但是还是静下来,仔细一看才发现,娟娟写了擦,擦了又写,这个时候爸爸想起来在“智见父母赋能对话”的课程中学习的“探寻”,就摸着娟娟的头说:“宝贝,爸爸看到你写了,也写对了,爸爸也看到你又擦了,擦了又写,是因为什么?”娟娟无奈地看着爸爸说:“这个写得不好看,我想写好看点儿。”听到这里爸爸才了解到孩子的慢原来不是慢,是卡在追求完美上。爸爸知道这个原因后给孩子点了一个赞,对娟娟说:“宝贝你要把字写漂亮很好,我们做作业与写字漂亮是两回事,我们先完成作业,然后专门练字。”这个区分对孩子很重要,现有结果是完成作业,而非卡在字的漂亮与否上,同时在这里可以看到孩子对自己的高要求,给予这个特质嘉许,帮助孩子区分完成作业与字漂亮是两件事情,另外还可以借由这个事情,让孩子养成“结果至上”的习惯。
要想解决孩子慢的问题,首先要确定导致孩子慢的原因。对于学习缺乏兴趣的孩子,父母要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孩子,父母要警惕孩子形成网瘾,从而加紧对孩子的管束;至于贪玩的孩子,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父母要多多引导孩子,但是不要因此而批评和指责孩子,而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同时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总而言之,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在教养中看见孩子的闪光点。
从上小学二年级起,小伟就立志长大之后要当科学家。然而,他虽然志向远大,在学习上的表现却越来越差。上课不认真听课,下课和同学们打架,回到家里先是拖延写作业,最后居然连作业也不写了。他总是把家里能拆的东西都找出来拆掉,还美其名曰自己要搞发明。孩子爱探索当然是好的,妈妈也支持,但是就算把家里拆光了,也不能不写作业啊。为了小伟总会找各种借口与理由而不愿意写作业的事情,妈妈伤透脑筋,每天到了写作业的时候,都要斗智斗勇一番。
妈妈在一次同学聚会上遇到一个参加过我们“智见父母赋能对话”的同学。那个同学听说小伟的情况,也很感兴趣,约定周末来家里做客,顺便观察小伟的情况。妈妈的这个同学在“智见父母赋能对话”的课程中学习到,要想对孩子产生“关系大于一切”影响,因而虽然和小伟初次见面,但是很快就和小伟混得熟络起来,还和小伟一起研究如何把拆开的闹钟再组装起来呢!在一边玩一边交谈的过程中,朋友得知了小伟不写作业的真正原因。原来小伟告诉这位大朋友:“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科学家小时候学习成绩都不好,有的科学家还没上过学呢!就像爱因斯坦,他连板凳都做不好,还被老师和同学嘲笑,长大之后才能当科学家的!”听了小伟的话,这个同学啼笑皆非,原来被妈妈怀疑有拖延症的小伟,居然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不写作业的。
小伟拖延写作业,在学习上突然表现很差的原因,居然是因为他对于那些科学家的故事产生了误解,觉得只有和爱因斯坦一样小时候学习不好,长大了才能成为科学家。不得不说,孩子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父母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父母要想理解孩子的内心,就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从而更了解孩子。尤其是针对孩子突然出现的反常表现,父母千万不要妄下定论,或者不以为然,而要耐心细致地研究孩子反常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最终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当看到孩子“慢”或者排斥、抗拒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不要觉得孩子就一定是拖延。孩子本身的节奏就是慢的,退一步而言,就算孩子真的拖延,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既然父母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好,帮助孩子改掉拖延,或者消除导致孩子有拖延趋势的因素,就要找到原因,有针对性地处理问题,从而让解决问题的效率倍增,事半功倍。
3.多多了解儿童心理,才能找到“拖延”根源
这个世界上,最难懂的就是人心。不仅成年人心思巧妙,孩子的心思也是难以捉摸的。所以,心理学才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从事心理研究的心理学家,总是能够通过人们的外在表现,洞察人们的内心。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成年人都存在一定的心理亚健康,甚至有些企业里,因为比较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还专门开设了心理诊室。例如富士康,在某一年连续发生几起跳楼自杀的事件后,也不得不关注员工的心理疏导工作。
成年人有心理亚健康的问题,那么孩子呢?只要是有意识和思想活动的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有的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孩子在童年时期导致的心理状况,很有可能在成年以后表现出来。甚至有些成年人,潜意识里还受到襁褓时期特殊记忆的影响。由此可见,心理问题不容小觑,父母更不要觉得孩子小不会有太多的想法或者意见等,因而忽略了孩子。如果多关注和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就能找到孩子拖延的根源,才能避免治标不治本,从而彻底帮助孩子戒除拖延问题。
如果现在让父母说出孩子心里正在想什么、渴望做什么,相信很多父母都会觉得很茫然。尤其是把孩子交给老人带的父母,与孩子的接触更少,因而更不了解孩子。唯有父母与孩子心意相通,父母与孩子之间相处才会融洽,沟通也会顺畅,而这一切都基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否则父母说出的话根本不被孩子听进去,孩子如何能够听从父母的话呢?
周末,爸爸妈妈带着4岁的啾啾去野外玩耍。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中午,全家人刚刚吃完野餐,天色突然暗下来,转眼之间乌云密布,眼看着大雨将至,妈妈赶紧招呼正蹲在草丛里玩的啾啾快些收拾东西,准备开车回家。
提醒啾啾收拾东西之后,妈妈也开始加快速度收拾野餐的用具等,爸爸则忙着拔起帐篷。妈妈收拾完后,一看,啾啾还蹲在那里玩儿,连动都没有动。妈妈不由得火冒三丈,冲着啾啾喊道:“啾啾,你怎么这么磨蹭啊,真是个拖拉鬼。我和爸爸马上就走了,你今晚就留在这里睡觉吧!”啾啾对妈妈的喊声充耳不闻,妈妈实在忍不住,走上前去一把拎起啾啾,啾啾被吓了一跳,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妈妈。妈妈再次问道:“啾啾,你还回不回家啊?!”啾啾这才如梦初醒,妈妈纳闷地问:“你在干什么呢,妈妈喊你听见没有?”啾啾指着地上告诉妈妈:“妈妈,蚂蚁正在搬家呢!好多蚂蚁啊,我正在想,蚂蚁为什么要忙着搬家呢?”发现啾啾观察得这么仔细,妈妈不由得有些内疚:原来啾啾不是故意拖延,而是因为太投入了,根本没有听到妈妈的话,妈妈借此机会给啾啾讲了蚂蚁搬家的故事,告诉啾啾蚂蚁为何要在阴天下雨的时候搬家。啾啾恍然大悟:“蚂蚁真勤劳呀!”
对于啾啾投入地观察蚂蚁,妈妈之前并没有发现,而是以为啾啾是在故意拖延。实际上,孩子内心的世界是很丰富的,父母生养了孩子,不要因此就觉得自己一定了解孩子的内心。孩子因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上,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成为独立的生命个体,父母既要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也要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正拖延的行为。
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不能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那么父母说得越多,越容易激发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孩子对父母所说的话置之不理,总是与父母对着干。这样一来,父母与孩子无法沟通,更无法顺利开展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了。由此可见,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状态,对于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
4.拖延,不是与生俱来的坏习惯
古代先哲中,有人主张“人之初,性本善”,有人主张“人之初,性本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心理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因而最终得知,人之初不是性本善,也不是性本恶,而是如同一张白纸一样需要去填涂、描摹和增色。“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证实了老祖宗对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虽然没有得出完全正确的结论,却揭示了性格养成的真理,即人与人的性格最初是相近的,在后天的成长中渐渐变得不同,也就是说人的性格是后天养成的,受到成长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道理,拖延也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坏习惯,而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渐渐形成的。因而,父母如果不想让孩子养成拖延的坏习惯,就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关注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防患于未然,消除那些会导致孩子拖延的不利因素,给孩子一个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
婴儿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处于无意识的状态。随后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孩子依然是无意识地寻求食物,满足自己吃喝拉撒的基本生理需求。在此期间,我们无法判定婴儿是否会故意出现拖延行为,因为这个阶段婴儿都是出于本能在做出反应。等到婴儿过了百天,就渐渐有了意识。他们学会了微笑,也学会了观察。尤其是对于身边的人,他们潜意识地记住,并且这种潜意识的记忆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很多父母觉得婴幼儿根本不懂任何事情,也不会说话、不会表达,更不会思考,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对于婴幼儿而言,潜意识会影响他们的很多方面,他们甚至还会在潜意识的驱动下模仿家人的举动。实际上,与其说是父母把性格遗传给了孩子,不如说是孩子接受了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才变得越来越像父母,这也验证了家庭氛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拖延,唯一的区别就在于程度。有的人拖延没那么严重,理智能够战胜惰性,自制力也比较强,所以拖延表现得不明显。有的人拖延情况非常严重,又因为心理上的懈怠,缺乏自制力,所以他们总是不停地拖延,也因为一次又一次地放任自己,导致拖延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很多幼儿正是在潜意识中观察和模仿成人,尤其是父母,所以渐渐形成了拖延的习惯。从这个角度而言,作为父母要想从根源上戒除孩子拖延的情况,就要以身示范,首先对自己严格要求,从而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米德纳波尔是印度加尔各答东北地区的一个小镇。1920年,米德纳波尔小镇的人发现了一个未知的“神秘生物”。这个“神秘生物”经常在小镇周围茂密的森林中出没,有些好奇心强的人就对这个“神秘生物”展开追踪,最终发现这个“神秘生物”是两个,很像人、有四肢,却又四肢着地走路,而且总是跟在3只硕大的野狼后面。小镇里的人组织起来,齐心协力打死了野狼,后来在狼窝里找到了所谓的“神秘生物”。原来,这两个“神秘生物”是两个小女孩。她们赤身裸体,一个大概8岁,一个大概2岁。这两个“狼孩”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最终,相关人员经过研究发现,这两个狼孩都是被母狼叼到狼窝里的,因为母狼具有母性,所以没有吃掉她们,而是像哺乳小狼崽一样把她们养大。人们经过观察发现,这两个女孩和母狼一起长大,已经形成了狼性,生活方面也完全符合狼的习性。尽管人们付出了很多努力想让她们回归人类的本性,她们还是狼性难改,根本无法适应人类社会。
从“狼孩”的故事中我们不难得出,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和改变是巨大的。母狼妈妈尚且能够改变孩子,更何况是人类的父母呢?所以为人父母者在发现孩子有异常的表现之后,先不要急于在孩子身上寻找原因,或者把责任推给孩子,而是要首先反省自己,从而找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改正和完善,彻底避免因为自身不正确的做法或者言行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其实,在世界历史上,年幼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与动物在一起生活的事例有很多,他们之中大多数都形成了动物的习性,有一些还表现出无法驯化的特点,也有极个别的“野兽化”的人能够最终回归人的本性。例如,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人们曾经在森林里发现了一个17岁的男孩,他如同野兽一般生活,最终在长期接受人为训练之后,彻底戒除了动物的本性。这一切告诉我们,人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很大,人的很多才能都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在后天不断地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渐渐形成和具备的。所以说,作为人类的共性,拖延也是孩子后天形成的。既然如此,父母不但可以帮助孩子防范拖延的形成,也可以帮助孩子渐渐戒除拖延的坏习惯,让孩子变得不急不躁不拖延。关键在于,父母要有正确的意识,给予孩子切实有效的帮助。
5.孩子为何要编造借口
很多孩子想要拖延的时候,也知道自己不能理直气壮,而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拖延,这说明他们在认知上也意识到拖延是不好的,所以想要给自己找到更合理的理由和借口。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随着成长经验的丰富和生活阅历的增加,渐渐会意识到他们无法控制很多事情,尤其是对于拖延,要想战胜简直太难了。不得不说,有些孩子对于自己的表现会产生羞愧的心理,这也必然导致他们不得不依靠编造借口,让自己逃避内心谴责或者保全自己颜面。
很多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撒谎,马上会觉得难以面对,甚至断定孩子品质变坏了,才会撒谎。其实不然,有人说孩子正是因为变得聪明了、有心眼了,才会撒谎,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保护自己是人的本能,孩子在意识到自己有可能被批评或者否定时,也会出于本能编造借口。这完全是情有可原的,父母遇到这样的情况也无须过于惊慌。这个也是父母要反省的地方,我常常在讲课的过程中问父母——孩子撒谎的背后对于父母是什么?很多时候孩子说了真话,会得到父母负面的反应,所以孩子不敢面对父母的负面,于是找各种理由与借口,甚至是拖延、逃避,直到最后不得不面对。
当然,也有些孩子不是刻意找借口,而是无法准确区分借口与真实原因之间有什么区别。理解儿童心理的父母,在发现孩子撒谎时,不会急于指责孩子,也不会先以事实与孩子辩驳,而是引导孩子认识真相,从而帮助孩子区分借口。在被他人质疑时,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人在本能的驱使下会说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借口,而不是最真实的原因。孩子也是如此,所以父母要理解孩子撒谎或者找借口的初衷,而不要肆意指责孩子,更不要急于否定和批评孩子。在发现孩子故意隐瞒真相、以借口为自己开脱或者以谎言欺骗父母时,父母不要急于揭穿孩子,而要多以实实在在的事例或者讲述名人事例的方式,告诉孩子撒谎的严重后果,从而给孩子留出思考或是坦白的时间。这样一来,孩子自发地反思错误,主动改正自己,会获得更好的效果。面对孩子找借口,父母关键在于给予孩子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这样才不会给孩子造成紧张和压力,也才能让孩子更勇敢地承担起责任。
列宁小时候,有一次和妈妈一起去姑妈家里做客。在和姑妈家里的表哥表姐一起玩耍的时候,因为玩得高兴,忘乎所以,小列宁一不小心砸碎了姑妈最心爱的花瓶。姑妈闻讯赶来,问孩子们:“啊,我最心爱的花瓶,是谁打碎的?”小列宁心惊胆战,因为害怕遭到姑妈的批评,因而在其他孩子都表示与自己无关时,他也垂下头,小声说:“不是我!”
妈妈站在一边,看到小列宁羞愧得满脸通红的样子,一下子就猜到是小列宁打碎了花瓶。再想起小列宁在家里玩耍的时候就因为淘气,总是砸碎东西,因而心中更加认定是小列宁。但是妈妈没有当着姑妈一家的面揭穿小列宁,而是选择了信任小列宁,其实妈妈这是想给小列宁留出时间主动承认错误呢!
回家之后,妈妈时不时地给小列宁讲起关于做人要诚实、要勇于承担责任的故事,妈妈一直耐心地等着小列宁主动承认错误。有一天,妈妈正在给小列宁讲故事,小列宁突然羞愧地大哭起来,告诉妈妈:“妈妈,是我打碎了姑妈的花瓶,我撒谎了。”妈妈这才如释重负:“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你现在给姑妈写信承认错误,好吗?我相信她一定会原谅你的。”小列宁当即起床,在灯下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给姑妈,向姑妈承认错误,也获得了姑妈的谅解。从此之后,列宁再也没有撒谎。
小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然而大多数朋友都关注到小列宁诚实的品质,却忽略了列宁妈妈在对待小列宁撒谎问题上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得不说,用这种方法来应对孩子撒谎,效果是非常好的,也能够给予孩子时间反思自己的错误,给孩子机会主动承认错误。和父母的批评相比,孩子这种自我反思的方式自然更好,也更容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面对孩子为了掩饰自己的拖延行为而撒谎的表现,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孩子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原因,什么是逃避责任的借口,唯有帮助孩子区分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孩子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也才能够在父母的督促下渐渐戒除拖延,也无须再刻意撒谎。没有孩子愿意撒谎或者绞尽脑汁为自己找借口,只有让孩子在爱与包容中成长,孩子才能从容坦然地面对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孩子才不会因为逃避而撒谎或者因为不敢面对而拖延。
6.得不到父母认可,孩子更爱拖延
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孩子生活中最重要且最在乎的人,就是爸爸妈妈。他们凡事都要依赖爸爸妈妈,总是习惯于对爸爸妈妈言听计从。等到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也能够独立思考,他们最盼望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可和赞赏,有的孩子努力表现就是为了赢得爸爸妈妈的认可和赞赏。这种情况在孩子入园开始崇拜老师之后,会渐渐改变,因为大多数孩子在一段时间内都会对老师言听计从,而不把爸爸妈妈的话放在心上。这是孩子对老师的盲目崇拜阶段。我们这里要说的就是正常情况下,孩子对于父母认可的渴望和在乎。
既然孩子是为了得到父母认可才表现好的,那么如果始终得不到父母的认可,他们还会这么积极表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于爱在父母面前表现的孩子而言,如果得不到父母的认可,他们就会从积极变得消极,由主动变得被动,甚至对于原本很热衷做的事情也变得拖延起来,只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让父母给予自己更多的关注。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妈妈给体质比较弱的轩轩报名参加了跆拳道。刚开始学习时,每次拉韧带,轩轩都疼得直哭。然而,妈妈一直在鼓励轩轩,希望轩轩能够战胜困难,坚持下去。妈妈告诉轩轩:“等你长大了,妈妈老了,还想让你保护妈妈呢!”轩轩这时候也就变得和真正的男子汉一样,说:“妈妈,放心吧,我一定认真学习跆拳道。”就这样,虽然拉韧带很疼,轩轩含着眼泪依然坚持学习,每当这时,妈妈就会表扬轩轩,轩轩也总是沾沾自喜,一副骄傲的模样。
一段时间之后,妈妈看到轩轩跆拳道的学习基本稳定了,也就没有继续过多地关注轩轩。有的周末,妈妈因为要加班,就让奶奶帮忙送轩轩去学习跆拳道。没过几次,轩轩突然一反常态,变得排斥学习跆拳道。妈妈不知道这是怎么了,几次询问奶奶,奶奶都说没有异常的原因。这不,又到了周末,眼看着上课的时间就要到了,轩轩还在家里磨磨蹭蹭,不愿意出门。妈妈急得催促轩轩:“轩轩,你怎么还不和奶奶走啊,你要迟到了。”轩轩嘀咕着:“又是和奶奶去。”妈妈听到这句话,突然脑中灵光一闪,意识到:“是不是因为我最近没陪着,所以孩子情绪这么大呢?”想到这里,妈妈试探着说:“妈妈今天工作不多,要不妈妈陪着你去,怎么样?”轩轩马上欢呼雀跃起来:“哦,太好了,我愿意妈妈陪我去!”
练习过程中,妈妈一直用心观察轩轩,发现轩轩特别卖力。尤其是在妈妈偶尔表扬轩轩之后,轩轩更是一边努力地做动作,一边看着妈妈。妈妈这才知道原来轩轩特别在乎她,也特别看重她的认可和赞扬。以后,轩轩再去上跆拳道课,妈妈再怎么忙,也会抽出时间陪着轩轩,轩轩再也没有因为上课而拖延过。
孩子最在乎爸爸妈妈的看法和态度,尤其是当他们卖力表现就是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可时,爸爸妈妈每一句认可的话对孩子而言都弥足珍贵。为了让孩子更加努力学习,爸爸妈妈一定要多关注孩子,切勿忽视孩子。
如果发现孩子突然拖延,除了观察内在和外在原因之外,爸爸妈妈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最近是否对孩子关注不够,最近的一次认可和赞扬孩子是在什么时候。再对比孩子此前和现在的表现,答案自然就会浮出水面,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归根结底,孩子的积极主动不应该是为了秀出来给父母看的,父母还要引导孩子有理性的心态和端正的态度,让孩子意识到戒除拖延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给任何人看的。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孩子也唯有理解人生的真谛,才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改掉拖延的不良习惯。